终身不嫁?清代岭南地区“自梳女”现象屡见不鲜,她们老了怎么办

选择晚婚晚育或是选择终身不嫁不娶,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来说都是个人的自由,或许会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但最终选择权还是自己手中。而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社会,想要嫁娶自己的意中人都是一件难事儿,更别说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婚嫁了。

对于重视子嗣延续的古人来说,男子不娶女子不嫁都会被视为不孝,但在清代岭南地区“自梳女”现象却屡见不鲜。

终身不嫁?清代岭南地区“自梳女”现象屡见不鲜,她们老了怎么办

何为自梳女?自梳女是指女性在未出嫁时便将自己的发辫梳成妇人的发髻样式,以此向世人宣示自己终身不嫁、独身一人的决心,因其发髻是由自己梳起,故称为自梳女。在梳起头发后,因地域的不同,有的自梳女会被允许继续留在父母家中尽孝,但需要用自己的劳动为家中做出经济贡献;而有的自梳女就不被允许留在家中,而是需要另居他地离开自己的父母。

岭南地区自梳女现象盛行的原因首先可以追溯至岭南地区的传统风俗。岭南远离中原地区,在中原地区早早的便进入了封建社会时,岭南还处于半奴隶制半封建的状态,很多原始部落氏族的习俗还大量存在,比如族外婚和不落夫家。

终身不嫁?清代岭南地区“自梳女”现象屡见不鲜,她们老了怎么办

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岭南置于大秦帝国的版图之后,一直到清代,岭南早已封建化。而封建文明中所强调的对妇女贞节的要求便与岭南族外婚和不落夫家的习俗相冲突,在双方的互相妥协中就产生了自梳女这一社会群体。

到了清代,封建文明逐渐走向僵化,程朱理学盛行,对人特别是对妇女的钳制更加严重。“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存的天理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的正统性所予以承认的三纲五常、等级秩序,而灭的人欲是人性生来对人和物所享有的追求的想法,但实际上灭的是妇女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被繁复的礼仪所约束,被众多的条款所束缚,以至于妇女的生活千篇一律。

终身不嫁?清代岭南地区“自梳女”现象屡见不鲜,她们老了怎么办

而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会思考的,正因为如此,面对压迫,妇女也会反抗。她们以终身不嫁的方式来宣示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来反抗封建婚姻。

要想做到这一点,经济的独立是很重要的一点。而清代在广东顺德一带桑基鱼塘的发展已成规模,不少妇女都可以通过种桑养蚕自给自足。

终身不嫁?清代岭南地区“自梳女”现象屡见不鲜,她们老了怎么办

同时,桑蚕业的发展也刺激了缫丝业的发展,不少妇女都因此获得了就业机会,从事缫丝工作,赚取银钱。正是因为经济上的独立,妇女有了自由选择生活的机会,不必事事听取父母的话,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独立生活。

终身不嫁?清代岭南地区“自梳女”现象屡见不鲜,她们老了怎么办

当然,父母的同意也是成为自梳女的关键所在。对于富裕人家来说,出于疼爱女儿的目的再加上家中银钱不缺,即使女儿不愿出嫁,他们也不会多加勉强,反而会给给予女儿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支持。而对于贫穷人家来说,女儿就相当于一个免费的劳动力。相对于送女儿出嫁所耗费的钱财,将女儿留在家中的成本更小,还能为自家创造财富,也便默许了此种行为。

终身不嫁?清代岭南地区“自梳女”现象屡见不鲜,她们老了怎么办

而对于这些终身不嫁,也没有子女赡养她们的自梳女,晚年也自有自己的养老方式。大部分自梳女会住在“姑婆屋”,姑婆屋就是自梳女所居住的地方。当自梳女年老后,同住在姑婆屋中的自梳女就会互相帮助,共度晚年,也会为同伴操持葬礼。当然,古人讲究死后要有归处。因而还有的自梳女为了避免自己的孤魂漂泊,就会嫁神主牌,就是与死去的男子结冥婚,受人祭拜。

自梳女的存在,无疑是对封建文明的一次逆反。对于自小接受着三从四德教育的女子来说,能够做出终身不嫁的决定便是她们的勇气所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