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告诉你:孩子需要的是强权控制,而不是讲道理

最近,越来越多的父母跟我抱怨说,孩子不听话,跟他讲道理也听不进去,看了网上的很多育儿文章,对孩子不敢打也不敢骂,生怕伤害到孩子,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赞成打骂孩子,而是提倡给孩子讲道理来教育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教育思想的进步。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发现跟孩子讲道理根本没用,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心理老师告诉你:孩子需要的是强权控制,而不是讲道理

孩子为什么听不进道理?

因为孩子不懂道理,理解不了道理的涉及的影响、关系。

孩子在7岁之前,大脑在快速发育,因此大脑中基本难以形成长久的记忆,你问问7岁之前的小孩,他们基本上很少记得几年前发生了什么事,到过什么地方。

因此他们的意识只能与眼前的景象建立联系,而不能很好的跟之前的记忆形成对比。就比如,你昨天让孩子收拾了一下乱糟糟的房间,但是,第二天房间再乱糟糟时,他不会主动收拾,因为,他不会把今天的乱,与昨天的整齐建立联系和进行对比。所以,你跟他谈卫生、讲道理什么的,他听不懂,也听不进去,他只关注眼前。

心理老师告诉你:孩子需要的是强权控制,而不是讲道理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对孩子的分辨是为能力抱有过高的期望,也不用不断地唠叨,罗列一堆大道理,他听不懂,就像对小学文化的你谈微积分一样,你听不懂,也听不进去。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办

  • 当孩子心智未成熟时,家长不能放弃自己的决定权

在孩子7岁前,与其不厌其烦地讲道理,不如掌握家长的决定权。比如:督促孩子做作业时,不要讲做作业对他有什么好处,养成高效做作业的习惯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而是要替他做决定,告诉孩子:“我知道你还想玩一会儿,但是作业必须做完。”当你一次次态度坚决地发挥自己的决定权之后,孩子知道无法反抗和逃避,以后慢慢他就自己去主动完成作业了。

其实,这就是要我们跟孩子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界限感,让孩子不至于恃宠而骄,撒泼耍赖。这也就是给孩子一种“有人管我”的认知,这样孩子还未形成的完全独立的意识才会“听话”。

心理老师告诉你:孩子需要的是强权控制,而不是讲道理

  • 适度放权,宽严有度

当然,教育讲究宽严有度,如果一味“强权”肯定物极必反,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要适当放权,锻炼孩子的心智。

我们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独立,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尽管孩子心智不成熟,做事考虑不周全,但是我们也必须要适当放权,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因此,在生活中,只要影响不大的事,我们都应该尽量授权孩子,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自己对自己负责。比如我们去逛超市,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让孩子自己决定买什么。

心理老师告诉你:孩子需要的是强权控制,而不是讲道理

总结

由于生理性因素,孩子赖以实施判断和思维推理的意识能力发育的比较晚,在幼年时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作为父母,

对于一些重要事情,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强制干涉。这也就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自己的“决定权”,什么时候需要放权,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