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兩款五代機都是洛馬造,波音發起反擊,將四代機進行五代化改造

近年來波音公司不斷以新技術改造為名義,對F15、F16 和F18進行再升級後投入市場。這些性能本來就很優異的戰機,再加上新一代航電技術與美國的政治影響力,仍然是很多國家採購戰機時的首選。

波音的改良方案無外乎是提升航電系統,本質上仍是第四代戰機,只有F15SE與F18大改型引入了內置彈艙設計,擁有了隱身的外形。

美兩款五代機都是洛馬造,波音發起反擊,將四代機進行五代化改造

由於F15的綽號叫“鷹”,F18是“大黃蜂”。筆者暫且自作主張,將兩者的升級版分別命名為“隱形鷹”和“隱形蜂”。

一、波音公司的反擊

美國目前只有兩款制式的隱身戰機,都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丟失訂單的波音公司等於失去了五代戰機市場的話語權,這是他們絕對不能允許的。

因此,波音公司對手下的幾款四代機進行“五代化”改造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尤其他們可以利用洛馬在銷售上的漏洞。

F35的研製初期為了分攤成本,便包裝為“廉價、多用途”的入門級隱身戰機,這樣吸引了諸多合作伙伴與潛在訂單。F35量產後,除了首先滿足美軍裝備外,合作伙伴們還擁有優先購買權。換而言之,非合作伙伴想用上F35可能是十幾年之後的事情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波音推出的改良計劃可以吸引那些短時間內無法獲得F35,卻難抵隱身戰機誘惑的國家。這不失為一個折中的辦法,同時還有助於吸引客戶採購F15或F18。

美兩款五代機都是洛馬造,波音發起反擊,將四代機進行五代化改造

二、隱形鷹

2010年,“隱形鷹”首飛,改裝方案採用了吸波塗料,稍微外傾的垂尾等低可視度處理外,最大的特色是將飛機常用的“保型郵箱”換成了內置彈艙,使F15SE可以完全無外掛作戰,比“颱風”、“陣風”這樣的隱形改裝方案要更加優秀(後者的武器還是需要外掛)。

F15的最大優勢在於航程和火力,如果加掛副油箱航程可以達到4000公里以上,同時擁有超過10000公斤的載重能力。不過F15SE將保型油箱改裝成為內置彈艙之後,沒有副油箱加持的飛機航程一下子只剩下2500公里左右。犧牲掉的航程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F15SE每個內置彈艙只能攜帶2枚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或AIM9短程空對空導彈。

也就是說,如果使用最佳的隱身狀態出擊,F15SE僅能攜帶4枚中小型武器,航程大約在2500公里左右。這樣算來,F15的優勢蕩然無存。

若選擇折中方案,飛機攜帶副油箱飛抵戰場後,拋掉油箱進入隱身狀態,則航程超過3000公里,可是火力仍然屬於一款輕型戰機。

美兩款五代機都是洛馬造,波音發起反擊,將四代機進行五代化改造

因此,希望“隱形鷹”在保持良好隱身能力的同時,還要兼顧F15本來的性能,那就有點大錯特錯了。

三、隱形蜂

與F15SE的內置彈艙不同,F18的大改型採用了外掛彈艙。說白了就是以前機翼上懸掛很多種武器,變成了機翼只掛一個外置彈艙就可以了。

外置彈艙與副油箱一樣大小,至多可以攜帶2枚AIM120導彈。由於F18還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彈艙內也僅能容納1枚“魚叉”反艦導彈。這樣的配置完全失去F18注重攻擊能力的初衷,即使僅考慮空戰能力,不論火力、隱身性還是機動性,F18大改型都要遜於F15SE。

不可否認,外掛彈艙與常規的外掛武器相比,確實顯著減少了雷達反射截面。不過外掛彈艙相當於一個“雜物收納箱”,雖然看上去很整潔,但是本身就具有數平方米的雷達反射截面。即使使用了吸收率為99%的吸波材料,也有至少0.0×平方米(官方並未公佈精確數值)的反射面積。在俄國新式防空雷達面前將難以發揮隱形優勢。

美兩款五代機都是洛馬造,波音發起反擊,將四代機進行五代化改造

在當今的時代,很多戰機都裝備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或者搭載了更為先進的超級被動相位陣列雷達。在他們面前,雷達反射界面≥0.1平方米的連“低可視性”的程度都算不上。

因此綜上所述,“隱形鷹”和“隱形蜂”現在看來都可能是隱形的,可是到了未來服役時連隱形的都算不上,頂多欺負一下來不及更新的探測系統而已。

四、拆東牆補西牆

可以發現“隱形鷹”和“隱形蜂”都有點拆東牆補西牆的感覺,犧牲了本身的性能優勢獲得一定的隱身能力。

美兩款五代機都是洛馬造,波音發起反擊,將四代機進行五代化改造

這樣的設計在遇上稍微老舊或操作距離較短的防空系統時,或許有機會發揮奇襲效果。但遇上先進防空系統與戰機時,效果未必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