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最近的熱播劇《清平樂》收割了不少網友的喜愛,該劇主要講述了北宋皇帝宋仁宗的一生,勾勒出仁宗在位42年“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的清明盛世。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有了此前《琅琊榜》的大獲成功,有著“國劇良心”製作機構的正午陽光團隊便延續了其中服裝、佈景的高水準,數次登上熱搜。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在歷史上,宋仁宗算不上很出名,最熟悉的典故反而是一處在民間流傳極廣的“狸貓換太子”。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與一般傳說中的宋仁宗不同,這部劇既不是權謀,也不是宮鬥,而是現實與理想的搖擺,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方式打破宮中絢麗的想象,道盡其中的艱辛抉擇。

不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圍繞在他身邊的其他人,儘管都生活在富麗堂皇中,卻怎麼都無法擺脫類似的命運。

追劇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另外一本書,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

從宋仁宗的角度,你也可以理解為,當一個好皇帝真的沒那麼容易。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整部劇的優點很明顯,不必再絮叨,今天就講講裡面的服飾和日常生活。首先,它的服裝,嚴格按照宋朝的一些畫冊一比一還原;其次,這裡面的日常生活也和書籍記載吻合。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烤羊肉當夜宵

喝茶插花品蜜餞

《清平樂》中宋朝生活家們的日常

讓人好生羨慕


01


宋代美學:服飾裡的現代性

宋代的外交軍事雖積弱不振,但其文化可是比盛唐耀眼許多,如山水畫、瓷器、文學等,都在宋代綻放異彩,形成所謂的“宋代美學"影響後世深遠,可說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高峰。而在生活方式上,宋代也有一套獨特審美,像是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等,這些文人雅士的愛好與追求,其實與現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學、個人品味極為相似。

其實,宋人除了風雅的愛好與現代人相近外,其服飾也特別具有現代感。

儘管宋代男女服飾,與唐代相比沒有太大變化,服制也都遵從禮制等級,並受到宋明理學的影響,服飾特色還是與唐代大有不同。宋代的服裝面料色彩多以淡藍、淺黃、青、藕色、淡粉、墨綠與白色這類素雅顏色為主,綜觀宋代服飾,男女皆講求修身。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劇中還原的宋代后妃鳳冠霞帔禮服形象

以女裝來說,宋代女子喜著襦衣(短衣)、褙子(類似現代兩側開叉的薄外套)等衣服,穿搭風格不似盛唐婦女愛好袒露,可說是把一切的“張狂"都收斂起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雖然有理學的因素,但細看可以發現,宋代婦女的穿著打扮整體類似晚唐婦女打扮,但還是有些微不同,如上身穿著窄袖對襟抹胸、外罩大袖與霞帔。唐代婦女必備的帔帛,到宋代以後稱為霞帔,質地比唐代帔帛厚實,上頭繡有紋樣並有墜子點綴。宋代女性愛穿的百褶襦裙、寬鬆的宋褲,乍看下和近年流行的女裝穿搭非常類似。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此幅背景為《寒鴉圖卷》。無名款,原定為李成,後被認為是初期畫院之作。元人趙孟頫為此題跋。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曹皇后的服飾還完美復刻了宋仁宗皇后坐像。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還原宋代天子朝服(通天冠服)形象


宋代的通天冠制度可見《宋史.輿服志》,規定通天冠需用北珠卷結於冠上,有二十四梁。戴這種冠時需穿織成雲龍紋的絳色紗袍,並用黑色緣其領、袖及衣裾,系以絳紗裙(即裳),內襯白紗中單,領間系垂白羅的方心曲領,腰間束以金玉帶,前系蔽膝(遮蓋大腿的服飾),系佩綬,穿白襪黑舄(即鞋)。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身在背景處的宮女,頭飾也非常講究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宋朝獨有的妝容“珍珠妝”,把珍珠放在臉頰邊上。此外,宋朝女子除了在頭髮上裝飾釵、簪、步搖外,還盛行戴花冠,常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樣式做在髮髻上,稱為“一年景”。

曹皇后的朝服完美復刻了畫像(宋仁宗皇后坐像)

宋朝女子除了在頭髮上裝飾釵、簪、步搖外,還盛行戴花冠,常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樣式做在髮髻上,稱為“一年景”。


02

古裝劇不可輕忽的“服飾考據"

過往的古裝劇,除了清宮劇外,基本很難從服飾外觀去辨別其劇中的時空背景為哪一個朝代,漢、唐、宋、明的皇帝都穿著祭祀時的冕服到處跑,而後妃們的打扮更是超越時空,還充滿著服裝設計的想象力。

在長年看著浮誇、庸俗的古裝戲服下來,觀眾們反而會對較為古典的戲服,如多年前火紅的《琅琊榜》,或是主打還原、考據歷史的服裝,如《長安十二時辰》、《鶴唳華亭》等戲印象深刻,《清平樂》也是著重在後者。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宋畫《孝經圖卷》之一局部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從《清平樂》宣傳海報上,能發現到主角們的服裝與流傳今日的宋代帝后畫像相似度極高。比如王凱頭戴的“通天冠",也是細細考究。通天冠,為皇帝禮服制度裡一種禮儀性的冠,也稱“捲雲冠"、“高山冠"。

《後漢書.輿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邪(斜)卻,乃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筒、為述,乘輿所常服"

通天冠從秦代起,即為帝王禮儀場合所專用(皇帝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重大典禮時使用的禮服,其基本樣式是衣與裳搭配製),一直延續至明代,直到清代廢止。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宋代的通天冠制度可見《宋史.輿服志》:

規定通天冠需用北珠卷結於冠上,有二十四梁。戴這種冠時需穿織成雲龍紋的絳色紗袍,並用黑色緣其領、袖及衣裾,系以絳紗裙(即裳),內襯白紗中單,領間系垂白羅的方心曲領,腰間束以金玉帶,前系蔽膝(遮蓋大腿的服飾),系佩綬,穿白襪黑舄(即鞋)。

這是極為正式的服裝,皇帝只有在祭祀、大朝會、大冊命等重要場合才穿,是僅次於袞冕服的一種衣服。除此之外《清平樂》也非常仔細地還原了宋仁宗的常服,可說是從服飾上重現了宋人的穿搭美學。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關於皇帝公服所用紅色開袴衫袍,脫脫《宋史•輿服志三》記載:

不開衩的圓領大袖袍—衫袍(赭黃色和淺黃色圓領大袖,衣身不開衩)。衫袍。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淺黃袍衫,折上巾,九還帶,六合靴(六瓣黑靴)。宋因之,有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單撻尾繞胸革帶),皂文鞞,大宴則服之。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衣身開衩的圓領大袖袍—袴袍。又有赭黃、淡黃袴袍,紅衫袍,常朝則服之。其制,曲領大袖(圓領大袖,衣身左右開衩),左右開衩,下無橫襴(上下通裁),束以革帶,幞頭(平腳長翅幞頭紗帽),烏皮靴(黑色皮靴)。國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腳幞頭,乘輿或服上曲焉(皇帝有時候會戴沖天翹腳幞頭)。其初以藤織草巾子為裡,紗為表,而塗以漆,後惟以漆為堅,去其藤裡,前為一折,平施兩腳,以鐵為之。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關於皇帝穿用的一種圓領大袖襴袍,此服等級略高於一般公服,脫脫《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載:

履袍(紅色大袖圓領襴袍)。袍以絳羅(紅色羅織布)為之,折上巾(平腳幞頭烏紗帽),通犀金玉帶。繫履,則曰履袍;服靴,則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黑色牛皮材質)。四孟朝獻景靈宮(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月份的初一)、郊祀(冬至日)、明堂,詣宮、宿廟、進胙,上壽兩宮及端門肆赦,並服之。大禮畢還宮,乘平輦,服亦如之。若大輦,則服通天(通天冠)、絳紗(絳紗袍)如常儀。

再者是朝服。

朝服是東漢開始至明代歷朝君臣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重大典禮時使用的禮服。其基本樣式是衣與裳搭配製,朝服衣裳部分統稱絳紗袍,細節包括梁冠(進賢梁冠)、赤紅羅衣、白紗中單(兩者皆以青飾領緣)、赤紅羅裳(青色衣緣)、赤紅羅蔽膝。關於宋代群臣的朝服制度據《宋史·輿服志四》卷一百五十二記載:“朝服,(按搭配梁冠類型的不同細分成三類)曰進賢冠服(宰執以下群臣服用),曰貂蟬冠服(宰執及以上三公服用),曰獬豸冠服(臺諫官服用),皆朱衣朱裳(衣、裳主色底色都為紅色),宋初之制。進賢五梁冠:塗金銀花額,犀、玳瑁簪導,立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緋羅袍,白花羅中單,緋羅裙,緋羅蔽膝,並皂縹襈,白羅大帶,白羅方心曲領,玉劍、佩,銀革帶,暈錦綬,二玉環,白綾襪,皂皮履。一品、二品侍祠朝會則服之,中書門下則冠加籠巾貂蟬。三梁冠:犀角簪導,無中單,銀劍、佩,師子錦綬,銀環,餘同五梁冠。諸司三品、御史臺四品、兩省五品侍祠朝會則服之。御史大夫、中丞則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單。兩梁冠:犀角簪導,銅劍、佩,練鵲錦綬,銅環,餘同三梁冠。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四品、五品侍祠朝會則服之。六品以下無中單,無劍、佩、綬。御史則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單。袴褶紫、緋、綠,各從本服色,白綾中單,白綾褲,白羅方心曲領,本品官導駕,則騎而服之。”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又載:

進賢冠以漆布為之,上縷紙為額花,金塗銀銅飾,後有納言。以梁數為差,凡七等,以羅為纓結之:第一等七梁,加貂蟬籠巾、貂鼠尾、立筆;第二等無貂蟬籠巾;第三等六梁,第四等五梁,第五等四梁,第六等三梁,第七等二梁,並如舊制,服同。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武將的服飾同樣用心。宋朝武將最典型的配飾是“袍肚”。在腰部圍著甲衣的部位用布繫上,能幫助防止盔甲滑動。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在顏色的選擇上,劇組考據之細,簡直“令人髮指”。宋仁宗這件褐色的常服看來素淡,卻是符合宋代美學。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我們看看出土的趙伯澐(趙匡胤七世孫)的絲質衣物。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同樣是褐色,折射出宋朝王室淡雅清逸的審美品位。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03


宋朝“生活家”們的日常

《清平樂》的背景在宋朝宮廷,對於風雅生活的描述頗費筆墨,臥室、書房內飾的佈置都參考了古籍。

詩人吳自牧曾在《夢粱錄》中寫道: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

宋代有錢有閒的士大夫們追求的這四件事,現在依舊是“生活家”們在做的。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焚 香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劇中,宋仁宗書桌上的顯著位置擺放著香爐,時有嫋嫋青煙飄出

在宋朝,焚香已經變得十分日常,不僅有昂貴的沉香,甘蔗滓、幹柏葉、茅山黃連等自然香料混合後,也是別有一番香氣。

文人雅士們平時的聚會活動之一,就是點起沉香一同讀書作畫。晚年的蘇東坡就終日與沉香為伴,終日焚香作賦。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點 茶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清平樂》中多次出現飲茶的情節。

不同於傳統的泡茶,“點茶”是先在碗中放入少許茶葉末,用少量沸水衝調成膏後,再用茶筅快速攪拌茶湯——日本的“抹茶道”就是從此學來。

沖泡出茶湯後,士大夫們還有一套“鬥茶”比拼,從茶湯顏色、表面泛起的泡沫等各有一套標準。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掛 畫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掛畫這件事不僅是士大夫們家庭財力的展示,如果不掛上自己的書畫作品,也要被人在後面嚼舌根。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在開封、杭州等大城市都有負責租賃名畫、屏風等珍貴物品的“帳設司”,還有專門幫你掛畫、插花的“排辦局”。

每當宴請客人時,花點銀子佈置一番,便能收穫賓客們的交口稱讚。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插 花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第4集中,曹皇后以插花與小姐妹們聚會,堪稱“名媛日常”。

插花是中國的傳統民藝,在宋朝得到了飛速進步和發展。

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宋朝插花不似唐朝那麼富麗堂皇,更注重花朵的線條之美,突出“清”、“疏”,形成清麗疏朗而自然的風格。

《清平樂》中的宋代美學:從宮廷到市井的大宋風華美醉了!

除了文人們追捧的“四事”,在片中出現了不少質地溫潤的瓷器,多是青白色調,沉穩又典雅含蓄。

《清平樂》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劇組的誠意,完全可以是把它當作一部歷史正劇來看,其中可細細品味千年都不會過時的生活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