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會考“疫情作文”嗎?

請去微信搜索關注【高考直播】公眾號可查看這方面更多的內容。

高考是我國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關係國家人才選拔,關係社會公平,關係廣大學生和家庭切身利益,備受公眾關注。


在疫情發生之後,網絡上就有很多關於今年高考會不會考到“疫情”的猜想搜索,尤其是針對公眾所關心的高考大題——作文,不少媒體整理出的高考疫情作文素材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那麼,今年的高考到底會不會考“疫情作文”呢?學生又該如何備考呢?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高考安排及相關工作回答記者提問,其中提到對今年高考的命題工作有何考慮時回答:

2020年高考命題將以立德樹人為鮮明導向,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著力加強關鍵能力考查,並綜合考慮疫情因素和考生複習備考的實際情況,在保持命題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優化試題情境設計,增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引導中學遵循教育規律,發展素質教育,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今年高考會考“疫情作文”嗎?

2003年非典


2002年底非典開始肆虐中國,到2003年八月份最後一個非典疑似病人康復,註定這一年的高考也顯得與以往不同,我們高考生測著體溫進考場,完成了生命中最硬核的一場考試。


【全國卷·材料作文】全國高考語文作文題沒有如考前許多人推測的那樣以非典為寫作題,而是一則寓言故事: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北京卷·命題作文】


無論在個人經歷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令人難忘的轉折。對此,你一定會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請以“轉折”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分)


2008年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大地震造成了慘重的損失。


【全國卷·材料作文】汶川地震在五月發生,高考六月進行,很多人感覺從時間上來看根本不可能進入高考作文題目,可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汶川地震赫然出現在當年全國一卷高考作文題目裡!

今年高考會考“疫情作文”嗎?


【北京卷·命題作文】


學生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在課堂上,老師拿了一個玻璃杯,裡面放了一個大石頭,差不多和杯子一樣大,老師問大家:杯子滿了嗎?

一個學生回答:沒滿,還可以放沙子。

待學生放完沙子,老師又問:滿了嗎?

全班同學回答滿了,有一個男孩卻回答沒有滿,還可以放水。

老師笑了,接著把沙子和石頭倒出來,杯子是空的。

這回老師是往杯子裡放沙子和水,然後問大家,杯子滿了嗎?如果要放石頭進去,該怎麼放?男孩就把杯子裡的沙子和水倒出來,先把石頭放進去。


綜合以上兩年試卷作文題目,結合歷年高考作文出題規律,可知:

1. 高考從來不迴避社會熱點、民生問題;

2. 高考題不會輕易讓我們押中,常會出乎人們的意料;

3. 高考作文題目引導考生向善向美向真,引領精神輿論。


今年高考會考“疫情作文”嗎?

再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要高考了。雖然說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但是面臨中高考的考生和家長依然會焦慮一個問題,高考的試題,尤其是作文題,會涉及到“抗疫”的話題嗎?該如何去準備?


我們看一下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何鬱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資深語文教師於曉冰給出分析和備考建議——


今年高考會考“疫情作文”嗎?

何鬱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

今年高考會考“疫情作文”嗎?


如果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應該體現此次疫情,那麼應該怎麼寫?本文不談具體寫法——技法問題大家已經談得很多了,而是重點談幾個原則:

合理引導,重在鼓舞士氣。


毫無疑問,此次疫情,我們損失慘重:許多人家破人亡,生不能撫慰,死不能送行;全國春運中斷,大小企業幾乎停擺……疫情防控初期暴露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令人擔憂;網絡上信息過載,真假難辨,令人恐慌;奸商坐地起價,發“國難財”,令人憤怒……但同時要看到,防疫抗疫過程中湧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人和事,這是中華民族堅韌精神又一次發揚光大的體現,是這場戰役的主旋律。比如逆行出征的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的警察、社區幹部、快遞小哥、環衛工人,不懼風險伸出援手的普通菜農、企業老闆……他們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有膽有識、可歌可泣的動人樂章。他們並不陌生,就在我們身邊,值得我們重新認識。高三學生應該好好收集這些故事,寫在作文中。


客觀評價,重在辯證思考。


首先,要樹立正確認識疫情的態度。認識疫情,不是要一味寫好人好事、唱讚歌,也不要整天唉聲嘆氣,而是要學會合理、合情、合法地去看待問題,科學地分析問題,理性看待進與退、得與失。其次,要學會“反過來想想”。凡事都有兩面性,當我們論述一面之道理時,應該想一想:如果別人不同意我的意見,反駁我,那麼我的觀點還站得住腳嗎?多反問自己,會讓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加合理,也有助於梳理作文思路,避免陷入思維或邏輯陷阱。最後,辯證思考時,應該積極表達情懷。好的文章,不管是議論文還是抒情散文,總是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該分析時就條分縷析、客觀辯證,該抒情時就且歌且泣、以情動人。一味分析,文字難免枯燥乏味;一味抒情,又可能缺乏思想深度。如何把握這個度,取決於我們的寫作內容和目的。

多讀多寫,重在積累感悟。感情的抒寫,認識的明確,事件和人物的生動性,都跟積累有關,因此我們平時要多讀多寫多積累,思考便深含在其中。最近,我們困在家中,無法外出觀察社會,但看新聞、讀報紙、瀏覽朋友圈都很方便,一樣可以獲取大量信息和材料。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寫作同樣如此,特殊時期,也要做個有心人。不妨準備一個小本子,將疫情防控期間看到、聽到的人和事分門別類記錄下來,最好還能與某些作文話題聯繫起來,引發一些思考。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讀一些書,深化認識、豐富情感、完善表達,就能更上一層樓。


練習寫作的過程,也是一個心理調適的過程、一個錘鍊思考品質的過程。這在疫情防控期間尤其重要。作為高三學生,不妨更加陽光一些,視野開闊一些,每天適當鍛鍊身體,有助於調節身心。疫情猶如一面鏡子,人格的高尚與卑下,心胸的開闊與狹小,意志的堅定與鬆懈,認識的深刻與淺薄,生活的充實與無趣,可能都會在你的作文中得到展現。好好生活,認真讀書,強健其體魄,善良其人性,正直其人格,高尚其靈魂——這是做人的正道,也是作文的正道,高考作文也不例外。


今年高考會考“疫情作文”嗎?

於曉冰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資深語文教師

今年高考會考“疫情作文”嗎?


無論是中考命題也好,還是高考命題也罷,作文命題都有“欲拒還迎”的色彩。一方面要有意識地躲著,不和政治大事靠得太緊密,以免語文試卷變成政治試卷;另一方面,又要有意識地迎著,要能清晰明確地體現語文學科強大的價值觀引領作用。


這可不是近年才有的情形,只不過是近年來這種色彩更濃烈罷了。比如,200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題為“喝彩”,生活中能喝彩得場合,可喝彩得人很多。要不要為抗擊非典的“逆行者”喝彩?這就與當年的大事很自然地聯繫起來了。


想知道作文題是不是和抗疫有關,本質上是投機取巧心理在作祟,希望能夠提前有所準備。但試想一下,如果作文題真的與疫情有關,大家都提前做了各種準備,甚至是“宿構”,那你的優勢又在哪裡呢?


作文本質上是兩個方面能力的考查,一曰認識,一曰表達。兩者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很大提高,都需要日積月累之功。尤其是前者,更需要如此,沒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積累,就不可能有認識的深入。沒有認識的更深入,你就很難在考試作文中脫穎而出。


高考考生,在埋頭於各種練習,各種試卷時,也要經常抬起頭來,看看窗外的世界,讀一些經典的書籍。明代思想家顧憲成有一副大家熟知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千萬不能兩耳不問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甚至連“聖賢書”也不讀,一頭紮在卷子堆中拔不出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否會涉及到疫情?我的答案是:會不會涉及到不在於命題人,而在於你自己。要多讀、多思、多寫,然後才可能寫出與眾不同的好文章來,才可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漁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