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马伯庸用40万字写成《长安十二时辰》,将唐代长安的情形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世人面前。我们看电视剧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故事的剧情和演员的表演上,往往会忽略的剧中包含的文化底蕴。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看电视剧就是图个轻松,放松身心,很多细节都不必在意。不过如果知道点剧中文化底蕴的话,可能同样是看一部剧,品出来的味就不一样了。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跟着马亲王一同来看看,唐代长安的风土人情。

《长安十二时辰》的历史时代

马亲王刻意隐藏了人物原型的名字,剧中以“圣人”、林九郎、李必、何监称呼等等。但是推测这个并没什么难度。在对唐史比较了解的人眼里,一看就知道,“圣人”指的是李隆基。在第三集中,何监对李必说:圣人圣人于泰山封禅,堪称是尧舜,而现在只谈炼丹问道。这里指的就是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于泰山封禅。这是开元盛世的一大标志。所以第一集片头出现的“天保三载”对应的就是天宝三载,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 天宝三载没什么大事发生,仅需要记得,这一年,权相李林甫的权力进入巅峰,武将安禄山的势力开始崛起。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唐代长安城,世界中心不为过

长安是现在西安的前身,被誉为十三朝古都。居关中之地,东有崤函天险,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易守难攻。长安不仅是当时唐朝的国都,还是世界的枢纽之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阿富汗、波斯、东罗马等国家的人时常出没于长安城中。哦对了,还有黑人,昆仑奴指的就是他们。所以当看见剧中“葛老”是黑人的时候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在当时拥有昆仑奴、新罗婢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长安城的格局

先引用下史料,《旧唐书》卷三八《地理一》云:

“都内,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街分一百八坊。坊之广长,皆三百余步。皇城之南大街曰朱雀之街,东五十四坊,万年县领之。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京兆尹总其事。”

以上内容纯粹凑字数,可以不用理会。言归正传,继续跟着马亲王看长安。

唐代长安城可不像现的西安,唐代长安是四四方方,周周正正的。里面被一个一个方块所分割,这每一个方块就叫作“坊”。在《长安十十时辰》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个坊,那个坊的,就是指的这个。长安城号称108坊,其实有110个。每一个坊有高高的“坊墙”围着,坊墙上开有“坊门”。这坊门还不能随意的开设,你要想自己单开个坊门,还得皇帝批准才可以。所以你一进长安城走在大街上,一眼望去,只可能是一堵堵高高的墙,和我们想象中的繁华完全不一样,特别的无聊。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城里正中有一条大街——朱雀大街贯通长安城南北,由承天门经过朱雀门一直通到京郊,宽150米,长5公里。真的是十里长街啊,非常的气派,非常的场面。不过如果你只是理解为这是向外国人彰显唐代的强大和繁荣那就把问题想简单了。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强弩射程一般为70-80米。这样一来皇帝行在路中间就安全多了。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以这条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东城区和西城区,西边的叫长安县,东边的叫万年县,两县之上的行政机构是京兆府。剧中张小敬入狱前就职的是在万年县,而闻无忌的店开设在长安县。所以闻无忌才会对张小敬说张小敬管不了他的事。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以延平门至延平门为界,往南就是贫民区了,张小敬牵着细犬去的昌明坊就在这一片地区。不过南区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贫民区,在东南角一处曲江池,那里都是“别墅”区,皇帝喜欢往那跑,为了好的游玩,不影响景观,还把城墙给拆了。

墙外冷清,墙内热闹

长安城里南北走向有14条街,东西走向有11条街,虽然走在长安的街上比较冷清,但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一旦走进坊内,就别有洞天了。大多数的坊会被一个个十字路口划分成一堆小块,每一个小块称之为“曲”。电视剧中歌妓丁瞳儿所在的“一曲”,就是这个意思。

当你由西边的金光门向东走,穿过群贤坊到达 “西市”,或者由东边的春明门向西走,穿过道政坊到达“东市”的时候,你就会由衷的发出一声惊叹:“我擦,真TMD繁华!”。“西市”和“东市”就是两个集市,摆满了各种各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奇珍异宝。“东市”大部分的商品来自于中原地区、日本、新罗。“西市”比“东市”要高档多了,因为经过丝绸之路来的商人,都汇聚在此。商品比“东市”更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什么粮食、器具、首饰应有尽有。因为“东西市”是当时人们买东西的地方,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买东西”,这个说法流传较广。不过这“两市”要等到中午才能开市。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长安城中有一条漕河横贯金光门和春明门,在“西市”这里形成了一个码头,几乎所有西域来的商队和商队的骆驼,都要从这个码头进城。所以虽然说中原不产骆驼,但是《长安十二时辰》崔器还是提到了训骆驼的阿罗约,这很正常。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关于吃什么:胡饼是网红,唐猪价更高

剧中在张小敬的回忆里,熢燧堡战役时,有个战士说用狼油烤胡饼吃。剧中我们也能时不时的看见这样的饼。其实这胡饼是当时的“网红”,胡饼上撒有芝麻,吃口就香了许多。在唐代芝麻作为为数不多的调味品,很受当时人的欢迎。

姚汝能陪着张小敬查案的时候,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张小敬在路边的小店吃了两碗水盆羊肉。这个“羊肉”给人的感觉格外的新奇,在以前的武侠剧里,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小二,来两斤牛肉,一壶好酒。”从来没听到过:“小二,来两斤羊肉”。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那么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强调的是羊肉呢?我们现在吃的四条腿的肉类,主要是猪肉,其次是牛肉,再后才是羊肉。但是在唐代可不是这样一个顺序。牛肉主要是用来耕地的,所以一般不能吃的。而猪肉,那可是精贵货,可不像现在那样随意养殖,大规模养殖。唐代养猪是用“牧”的,养猪成了一种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这个有诗为证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

以致于当时猪肉的身价就有点像现在的“和牛”类似,“唐猪”贵的很所以唐代的最主要的还是吃羊肉,而且这也符合陇西唐李起源北方的习惯。

唐代还习惯吃生鱼片,把鱼肉切成或片或丝,不过这个特别不可怕,因为这生鱼片都是河里的鱼,不高温处理,杀不死寄生虫。唐代为什么要吃生鱼片呢?主要是当时的锅是青铜制的,不易用。

有些地方,草民不要随意去

这里指的主要是皇宫,穿过朱雀门就到了皇城,这就是真正的天子脚下了,再往北走,穿过承天门就到了皇帝住的太极宫。不过这太极宫的位置地势特别低,到了夏天又潮湿又闷热,所以一般皇帝不住这里。后来向北移了点,建造了非常著名的大明宫。不过唐玄宗还是不喜欢,继续找地方,最后看重龙首西渠旁边的“兴庆”,建了个兴庆宫,建有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电视剧里的花萼相辉楼就是这里了。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在大明宫附近的房价最贵,算是首善之地,普通人买不起。一般是用来给官员上朝议事之前,等待用的。比如“光宅坊”、“永昌坊”。再比如“翊善坊”,高力士住过,方便去大明宫伺候皇帝。

在往南有个“崇仁坊”,里面都是等着授官的人。这些人平时无聊,就会去“平康坊”玩耍。平康坊就是当时的“红灯区”。葛老就住在“平康坊”。林九郎也住在平康坊的中曲。

平康坊里的姑娘有各种各样的业务,有陪游的,陪酒的,还有最下等的陪睡。陪游的,陪酒的主要讲的是“才情”,要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熟读诗书,会搞活气氛,比如会行酒令、联酒之类。张小敬去“平康坊”找的第一个姑娘说上元节好多姑娘都有预约了,还说丁瞳儿是一个不入流的妓女,就是这个道理。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各类宗教汇集长安

在剧中,张小敬在追一个狼卫的时候,闯入了祆教,其实这个就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拜火教。这一点可不是假的。因为唐代是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时代,除了传统的佛教、道教,唐朝还有很多其他的宗教,比如景教(抽象点看,就是基督信仰的一个分支),义宁坊有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说的是就这个,这里的大秦可不是我国的秦朝,指的是罗马。这块碑最可贵的是将圣经翻译成唐代最华丽的文字。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跟着马伯庸看唐代长安


对于狼卫的猜测

剧中狼卫有一段对话,大致的意思是说大食把他们灭国了,他们向唐朝求助想复国,可是唐朝没答应。从这一点来看,狼卫的背景可能是波斯。波斯被阿拉伯灭国,曾向唐朝求助复国,唐朝没有答应,最终导致波斯的灭亡。

好了,简单的介绍了下唐代长安,不知道有没有对你观看《长安十二时辰》有所帮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