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


NO.1453-朝鮮末代國王


作者:太極斧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史上,朝鮮高宗李㷩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既可以被認為是朝鮮最後一個王朝李氏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也是大韓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在風雨飄搖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位身兼末代國王和開國皇帝雙重身份的朝鮮尊貴之主,卻幾乎沒能得到把握自己命運的機會。從繼承大寶,到被迫禪位,甚至含恨而死,俱是在他人安排之下。


而在他破朔迷離的死亡之後,日治朝鮮反抗殖民統治的運動再未停止,最終徹底改變了朝鮮半島的歷史走向。


權力夾縫中的國王


高宗即位本就是一場黨爭的產物。


1863年,高宗前任哲宗去世,膝下卻沒有子嗣,王室繼承成了個大問題。更糟糕的是,此時的李氏王朝宗親們,繁衍成果也並不繁盛,或是數代單傳,或是隻有一個嫡子需要繼承香火,能過繼入宮繼承大統的孩子非常少。


朝鮮王朝到了後期也是人丁稀疏

哲宗本也是旁系,以過繼身份登基

這種時候都是外戚權臣發揮的好機會

( 哲宗畫像 圖片來自@A painter in Joseon dynasty/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此時朝鮮的兩大外戚集團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圍繞繼承人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宮闈鬥爭。


趙氏力推為數不多的還有親兄弟的宗親孩子李載晃過繼入王室。一來是因為他確實有兄弟在家祭祀,自己可以進入帝室;二來則是因為其父親李昰應承諾趙氏女領袖趙太妃,孩子即位後可以垂簾聽政,這將極大增強趙氏在朝廷中的話語權。


高宗的過繼譜系也很複雜

繞過了前任哲宗的香火

直接捅到了上上任憲宗之父之下

( 高宗畫像 圖片來自@Chae Yong-sin & Jo Seok-jin/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金氏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孩子帶來的威脅。他們提出了一個令人難以反駁的觀點:孩子生父仍然在世,不宜過繼為君。從道義上說,兩人本是親父子,卻要在孩子登基後變為君臣,有違人倫;從權力分配上說,還活著的生父將會設法對孩子施加控制,變成事實上的攝政王。這兩條,都是選擇皇儲時的大忌。


但最終,趙氏的勢力還是更勝一籌,李載晃被推上了王位,並改名李㷩。這便是高宗。


於是就被迫上了臺

最後也是被迫下了臺

(1884年高宗 圖片來自@Percival Lowell/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而李昰應作為國王生父,依禮被封為“大院君”。朝鮮王朝還沒有過在世的大院君,因此這位“大院君”註定不同尋常。正如金氏所料,他趁高宗年幼,一手把持朝政,把自己當成了攝政王。但不得不說,大院君的攝政並非亂政,而是為了整肅門閥,加強中央集權,確實將王室權威樹立了起來。


這位便是興宣大院君

攝政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加強了中央集權,也得罪了不少權貴

(圖片來自@Yi Hancheol and Yu Sook./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王室權限加強,傷害的是包括外戚和兩班門閥在內的其他朝鮮貴族的利益,因此朝中記恨大院君的臣子世家不少。連一開始支持大院君的豐壤趙氏也開始感到了危險,各家族開始了合縱連橫,試圖聯合前後朝將大院君排擠出權力中心。


他們找到了當時在後宮同樣感到危險的閔妃。


閔妃大概是朝鮮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了。她本是大院君大夫人孃家的親戚,應該是親上加親的關係。但大院君一直嫌棄這個兒媳婦身體不好沒有王子,在宮中輕視排擠她,支持兒子和另一位李妃親善,也讓閔妃感到了生存危機,與其他家族一拍即合,開始了對高宗的運作。


為高宗選皇后的標準是沒有實權的貴族血統

可誰又能想到閔氏的野心比誰都大呢

(圖片來自@Villetard deLaguérie/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站在高宗的角度看,父親大院君的權威日盛,也給他親政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此時高宗雖是名義上的國王,手中卻沒有可用之人,對大院君的哀怨叛逆也與日俱增。作為反抗,他有時會獎勵那些上書彈劾父親的大臣,父子倆的矛盾已經表面化,與其他世家的聯合也可謂一拍即合。


1873年,高宗21歲,按例已經可以親政。但大院君始終不願意放權,這給了反大院君勢力以話柄。在反對派的慫恿下,高宗於這年年底強行宣佈“親政”,逼迫大院君離開漢城朝廷。但由於高宗自己並無親信能臣,這場鬥爭的果子被閔氏一派摘取,由他們控制了朝政。


本是父子間的矛盾,最終卻演變成了翁媳矛盾,並以慘烈的政治鬥爭結束,朝鮮王國的權力看似重新穩固了下來。但大院君雖然下野,卻並未元氣大傷,而19世紀末東北亞波雲詭譎的國際暗鬥,也正在悄悄籠罩朝鮮半島。


從繼位之日起就掙扎在各種勢力夾縫當中的高宗,註定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噩夢般的朝鮮近代史


朝鮮王國的內鬥,從來不只是內鬥而已。作為東亞大陸連接日本列島的跳板,半島上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中央王朝和日本國的利益,更何況此時俄國也已經將征服的觸手伸到了遠東,三方都希望能在朝鮮政變中站對邊,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由於各大國的干預,以及朝鮮內部閔妃一黨和大院君派系的紛爭不斷,歷史事件極為密集。先有舊軍譁變反日的“壬午兵變”,後有開化派訴求反清開關的“甲申政變”,再是因橫徵暴斂而激起的“東學黨起義”,戰火不斷,民不聊生。


壬午兵變日本公使館官員乘船逃走

本是一場反日的政變

卻在清朝大臣吳長慶和袁世凱的幫助下鎮壓成功了

(圖片來自@UToyohara Chikanobu /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最終,東學黨起義引爆了清日兩大國為爭奪朝鮮控制權而打的甲午戰爭。大清國敗北,早就對朝鮮虎視眈眈的日本迅速控制了漢城朝廷,事實上將朝鮮統治權收入囊中,並支持朝鮮斷絕與大清國締結的一切附庸協議,為王室改換名號,驅逐清軍。中朝關係,由此前數百年的宗藩關係,逐步改為平等外交,即使清政府百般不情願,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實了。


果然甲午之後

朝鮮人反手就俘虜了清軍

(圖片來自@jjok/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這本是開化派所期待的結局,因此在此前的政治鬥爭中,他們也非常仰仗日本的力量。幾次朝鮮國內的反日起義,也是因為他們過於偏袒日人,忽視舊黨利益所致。


但他們很快發現,日本幫助朝鮮從清朝的藩屬關係中獨立,並不是為了朝鮮的獨立,而是為了自己當宗主。隨著甲午戰爭之後大清勢力退出半島,日本得以獨斷專橫,擄掠朝鮮的獠牙便開始顯露了。如果說歸附清國無非上交貢品,請宗主代為外交,那麼歸附日本便是徹底動搖國本,喪權辱國。


無論是高宗,還是閔妃一黨,都不能接受這個結局。他們需要再找一個能制衡日本的外援,大清國是指望不上了,唯一的選擇也只有剛剛在遠東鞏固了權勢的俄國人。


俄國自然樂意與朝鮮合作,借滿洲(中國東北)為跳板向朝鮮提供了不少援助,在國王和王后一黨的引導下,向各領域滲透。日本自然不願辛苦得來的戰爭成果被俄國人摘了桃子,與親俄勢力開始了明暗交替的鬥爭。這場鬥爭的最高峰,便是朝鮮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乙未事變”:日本駐朝公使率兵闖入景福宮,殺死閔妃並將屍體付之一炬。


看似安詳的老照片背後

隱藏的卻是驚人的宮闈真相

(圖片來自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高宗在現場,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卻連呼救的機會都沒有。他的王儲,也是閔妃所誕之子李坧在兵變中受驚,從此變得少言寡語。


然而日本的暴力干預雖然肉身消滅了宮中的親俄派頭領,卻沒能真正為自己樹立權威。此時不僅高宗和王儲記恨日本,除了鐵桿親日派以外的所有朝鮮臣民也都覺得日本極為可憎,日本也失去了控制朝鮮的合法性,其扶持的傀儡政府在國內執政舉步維艱,並最終激起了民間又一次反日起義。


明成皇后(閔妃)去世兩年後,才得以舉行國葬

(圖片來自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民氣雖可用,但亂局之中,坐困京城的高宗卻缺乏一擊制勝的實力。京城新軍均是日人所控制,內閣上下又都是日本人的耳目,高宗唯一的選擇是沿襲愛妃的思路,尋求俄國人幫助。在鬥爭的最激烈峰期,高宗果然帶著孩子逃進了俄國使館,史稱“俄館播遷”,不太好聽的說法是“高宗亡命俄館”。


歷史證明,到處依靠一般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

親日親俄最終都會有人做大

傷害的全是李家自己的利益

(在朝鮮的俄國使館 圖片來自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堂堂合法的國王,竟在自己的國土上向外國使館尋求庇護。舊朝鮮王國的國運,到此確實也到頭了。


末代國王之死


逃進俄使館當然也是有好處的。在俄國人和反日朝鮮人的支持下,高宗肅清了內閣裡的鐵桿親日派,扶持了一批親俄派上臺,制衡了日益張狂的日本。


也正是因為這一次改革,在現在的韓國史學界,為高宗平反的呼聲不小。他們主張,一直被半島人民認為軟弱無能的高宗,並非真的無能,而只是因為生逢亂世,迴旋餘地有限,才落下了千古罵名。從他與各大國周旋,平衡朝中各方勢力的手腕看,如果能生逢其時,未必不是位強君。


這位難以蓋棺定論的君主權威的頂峰,是在他一年後離開俄使館後。1897年,高宗接受了大臣們的再三勸進,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依明朝禮制在漢城登基,從此與大清的皇帝“你是個皇帝,朕也是個皇帝”。當然稱帝只是虛名,最實在的是,他獲得了外交上的極大自由,不僅能向各國派出獨立的使節,而且主導了日俄在朝利益的談判,三方達成了微妙的平衡。


總感覺穿這種衣服的人後來都死了

(高宗著帝國軍裝像 圖片來自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但大韓皇帝主持的平衡,只能是在朝鮮土地上的平衡。在朝鮮半島之外,日俄爭端無日無之,最終以日俄戰爭收場。對於日本來說,這確實是一場“皇國興廢在此一舉”的戰爭,擊敗了俄國的他們對遠東事務有了最高的話語權。


大清國和俄國先後退出朝鮮事務,大韓帝國被日本吞併只是時間問題。


日本對朝鮮的吞併分為三步:


第一步,於1905年簽訂《日韓保護協約》,把才剛剛獨立不久的大韓帝國又變成了附庸國,全面回收外交和軍事權力,將名為“統監府”的總督府立為朝鮮軍政的最高領導機關;


韓國人認為這是在日本人用武力勒逼下籤訂的

又稱“乙巳勒約”,高宗並不同意用印

由“乙巳五賊”取出國璽代印的

這五人由此成為朝鮮恥辱柱上的超級罪人

(圖片來自@RYU Cheol/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第二步,於1907年以高宗遣使求外國干預為藉口,逼迫苦苦掙扎的高宗退位。這並不是一次體面的退位,高宗在宮裡與太子李坧舉行禪讓大典,宮外6門日本大炮負責“保衛安全”,實則將炮口對準了宮內;


第三步,於1910年正式實現日韓合併,大韓帝國的李氏宗親全部變成了日本皇族,高宗自己則從太上皇變成了“德壽宮李太王”,身份降了一級。


這一次接受禪位的純宗李坧又拒絕簽約

“乙巳五賊”之一的李完用再次代勞

這次是真的被踏上一萬隻腳永世不得翻身了

(圖片來自@Sunjong of Korean Empire/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高宗坎坷的一生到這裡,似乎就要畫上屈辱的句號了。他為之奮鬥一生的那個使朝鮮半島遊離於大國爭霸之外的計劃,最終還是沒能實現。事大是錯,事小亦是錯,晚年還要被迫認賊作父,被歸入侵略者的皇室一脈,已遭人君屈辱之極。


高宗致英國的函件宣佈第二次《日韓公約》無效

但這豈是你說無效就無效的?

(圖片來自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但歷史總比想象更能折磨人。


1919年1月22日凌晨,朝鮮末代國王,同時也是大韓“開國皇帝”高宗去世,享年68歲。日本方面公佈的死因是腦溢血,但既無病理報告,也無屍檢報告,再加上此時是一戰後巴黎和會召開的敏感時間點,引起了外界無盡的猜疑。


國喪的場面仍然跟真的似的

但抬棺的幾位怕是也知道棺材裡這位

死因並不簡單

(高宗國葬 圖片來自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有人認為,是高宗遣使在巴黎和會上訴說日本殖民之殘暴,祈求列強能干預朝鮮事務,幫助他們獨立。但一戰中日本也是戰勝國,這個計劃非但沒有得到其他戰勝國的重視,還被透露給了日本使節,日本人之後痛下殺手,給高宗的膳食裡下了毒。


更有甚者,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高宗毒發時的慘狀:兩眼發紅,全身紅斑,肉身很快腐壞。


但這些說法同樣沒有得到驗屍報告的支持。這位末代國王之死,恐怕要和朝鮮半島上的無數謎題一樣,永遠無法解開了。


高宗的另一個皇子李垠(左)

此時也以日本皇族身份從軍事學校畢業

可故土朝鮮卻已是再也回不去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高宗雖逝,卻不算白白犧牲。


當時的朝鮮民眾大多不信日本總督所謂“腦溢血”的說辭,他們懷念這位嘔心瀝血卻實在無能為力的大韓先帝,也仇恨日本殖民政府的殘酷統治,於當年3月1日集會宣佈韓國獨立,是為半島獨立史上最重要的“三一運動”。


一生致力於韓國獨立的高宗突然逝去

也推動了韓國獨立運動的高潮

促進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

有趣的是這個臨時政府駐地在上海

(圖片來自Wikipedia)▼

朝鮮末代國王是如何駕崩的? | 地球知識局


然而雖然三一運動引起了日本統治者的恐慌,為朝鮮人爭取了一定的利益。但它畢竟只是一次無序的社會運動,唯一的綱領是朝鮮半島獨立,其餘包括政體、意識形態、經濟結構等在內的細則均未能確定,內部卻黨派林立,臨時政府眾多。這些由不同意見人組成的臨時團體,最終難免走向分道揚鑣的結局,而這也拉開了朝鮮半島南北如今分道揚鑣的序幕。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