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和鸟和鸟---读黎戈《小鸟睡在我身旁》

第一次读黎戈的作品是《时间的果》,被她在时光倒流中从容抒发对书、对人、对物的感想;以自己生活为轴感受世间真情与爱的文字风格深深吸引。从《一切因你而值得》到现在,黎戈已经出版了八本散文集,《小鸟睡在我身旁》是我看的她第二部作品。

《小鸟睡在我身旁》卷首写着:献给我最爱的两个女人,我妈和我女儿,我血缘的来处和去处。其实书里对母亲的着墨不算多。但关于母亲从不对人言爱,宽容待人的一生,自己就是爱本身载体的形象着实令人印象深刻。我也特别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有这样一位善良而伟大的母亲,她在给与别人帮助时,也是为我们与外界间铺垫了一道柔软的屏障。这样的母亲真的是最好的生之源。

鸟和鸟和鸟---读黎戈《小鸟睡在我身旁》

图片来自黎戈豆瓣相册


《小鸟睡在我身旁》主要还是对女儿“皮皮”成长历程的一段记录。小皮皮喜欢鸟,所以她的笔下很多鸟,她也有一颗脆弱、易受惊的小鸟玻璃心。一个小鸟般的女儿,一个鸟妈妈,一个鸟婆婆,构成鸟和鸟和鸟三个女人生活的记录。

从黎戈的文字和她日常在豆瓣里的动态,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她实在是个非常勤奋的作家,而且是那种下苦力干活的作家,这里没有贬义的意思,只是不知这点为啥让我有点心酸。在“安贫乐道”一文里,她曾说那几年经济特别拮据的时候,什么样的文稿都接。她自嘲说“我一边往那些干巴巴的材料上涂抹形容词,抒发情致,一边感觉自己像个装修工人。每次我骑车路过街边,看见散坐在那里的民工,面前支个牌子,上面写着“水工、瓦工、木工、欢迎试用”,我就在想,我和他们,不是一样的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盼着世道太平、身体结实,能靠双手活命。”

黎戈写散文,而且大多是评论式散文。一篇文篇幅不长,但往往是好几本书细细研读后的感悟串讲,也可能是数十年间阅读的点滴渗透。她的文字一点也不取巧,就像是在传统手工作坊里打磨的一件器具,朴实无华却费时耗力。

我真的很佩服她读书的速度和涉猎范围之广。就像她自己说不读文学书而看建筑书,是为了营养均衡,淘换语感。“文学书口感丰腴唯美漫漶,久之生腻,得读点干燥精确、工科式哲理的东西清清口。”每出版的一本书里的那些文字,真的是榨取着脑髓一点点变成的铅字。

我私下认为写散文有一个坏处,就是受众者少。能引起共鸣就会有人爱,但如果没人静下心来理解那些遥远的,文字背后的情绪,就很难与作者心意相通。哪怕他们是作者熬着骨油一点点从浩瀚的阅读中淘出来的金子。

鸟和鸟和鸟---读黎戈《小鸟睡在我身旁》

图片来自黎戈豆瓣相册


现在有些很受追捧的网络小说家,一部作品拖泥带水写上百万字,连载开始就赚钱,如果被买了版权,改编成影视剧更能变现为一笔大收入。这些写手大多是兼职写作,虽说连载过程常常熬夜被催稿,也是非常辛苦,但熬过黑夜就能见到曙光。黎戈却是埋首在漫长的研读之路上,一点点抽丝剥茧,就像老黄牛一样埋头死磕散文,写得呕心沥血也发不了财。

我猜《小鸟睡在我身旁》该是她“八个孩子里”写得最轻松的一部。这些情节和内容从孩子还未出生就开始被记录,一直到皮皮十岁。

鸟和鸟和鸟---读黎戈《小鸟睡在我身旁》

皮皮 图片来自黎戈豆瓣相册


我身边也有很多妈妈时常在圈儿里发表她们孩子的日常,也是非常有趣。我以前也给儿子写过厚厚一本日记,甚至还详细记录过他每天每次喝牛奶的量,排便情况,还要画坐标图比较每段时期的升降变化。

孩子是天使,那是因为我们给他们筑了一个天堂。我想,每个爱孩子的妈妈,如果愿意,都可以为孩子集一本成长小书。初为人母的黎戈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孩子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母亲心底永远的朱砂痣。

“养了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天使,每一个平庸的瞬间、物事,都给她的小手点石成金,闪闪发光。她的眼睫毛上,好像都栖息着神的光。”

“每一个母亲,都想倾其所有,换取孩子的一个笑。那一瞬间,所有碌碌的奔走、辛苦、委屈,生命的一切苦味,都会被那笑脸熨平。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

很多时候,你都不免怀疑到底是这个对世界懵懂无知的孩子依赖了你,还是你借着孩子渴求的眼神支撑自己的地球。对于每个家,也许孩子“就是那个,给了我拥抱生命中金黄时刻的勇气的人。”

在此既漫长又快速飞奔而去的日子里,与孩子间点滴情感交流与变化,既可以说是孩子的成长也可以说是我们自身的一个镜省过程。

鸟和鸟和鸟---读黎戈《小鸟睡在我身旁》

图片来自黎戈豆瓣相册


“镜省”是我刚刚创造的一个词汇,就是以孩子成长为镜,回顾反省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并自我修复弥补的过程。我们成长的时候是以自我为圆心成长的,并没有过多纳入身边人的感受,就像一颗发芽的种子,破土之后每天只要负责吃吃睡睡健康成长就好。后来的成长里会阳光不足,风雨太大,土壤过于贫瘠,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有太多可以抱怨的。但我们没有机会重新成长一次,而源于自己身体的那个小小生命,让你可以重新感受一次成长。

对孩子的爱和引领是天下妈妈都爱的话题。《小鸟睡在我身旁》又不仅仅是皮皮的成长,还有母亲黎戈镜省之后的对引领孩子教育的反思。“养孩子这件事,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对方是独立的价值个体,在“爱”之中,一定要包含尊重,尊重她的个人意志、审美、执行力,不能把对方强纳于自己的评分体系。不能把对方作为一个教学平台,滔滔不绝地演讲自己的大道理,获取教学快感。”

“母亲只是我的一重身份,我并不需要靠对孩子的权威感来定位自我。我有我的世界,她有她的。所以我从不拿孩子的照片当头像,也不自称“某妈”之类的,这也是为孩子减负,没有人愿意活成另外一个人的寄托。所以,越是爱孩子,越要加强自我建设,加固自己的精神世界,把自己从孩子身上拉开,以免无意中压垮对方,倾轧别人的生命——这种自我和他人的边界,是中国式家庭普遍匮乏的。”

孩子来自于自己体内却是陌生而独自的成长。这是一个成长与蜕变的人,不像文学评论后面的人。也许彼此平等也许各有千秋。孩子不一样,爱支撑下的另一个生命你根本无法理智评判。

鸟和鸟和鸟---读黎戈《小鸟睡在我身旁》

图片来自黎戈豆瓣相册


我和我的孩子朝夕相处,我记得他成长的外表但难于把握他日渐茁壮的内心。我的孩子如鸟般飞掠过我看不见的地方,再静静睡在我身边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曾经小鸟一般的孩子,真的会让我们的日常变得雀跃。我们说雀跃表达欢喜,但为啥是雀跃不是狗跳猫跑,因为欢乐转瞬即逝,轻盈得像一片飘落的羽毛。

“孩子也是一样,能保护她的心灵枝叶最初的方向,不让它走形和人工化,始终生机勃勃、生动如初,这就是母职的意义。”也许我顿悟得晚了。其实,对我来说,更需要独立的该是我那颗老母鸡一样的心吧。

黎戈买了最喜欢的蜻蜓图案的床单,一边晾出去一边对皮说:“春秋天真舒服,你喜欢什么天?”皮正在埋头赶假期作业,她抬头说:“什么天我都不喜欢,要上学的天我都不喜欢。”停了一下又说:“我只喜欢星期天。”其实我最喜欢星期六。星期六早上可以睡懒觉,晚上可以再随意度过,毕竟还有一个星期天兜底。就如同我现在不用害怕明天要早起上班而急着去睡觉,悠然写完我的文一样。但因为星期六没有“天”,我也只好喜欢星期天。

这两天还是读《小鸟睡在我身旁》天,每读一篇都好像是看一次内心的日出。我也觉得挺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