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準確的上市觀

前言

光陰似箭,時光荏苒,轉眼之間為期一年的杭商學堂的學習之旅已經到達終點,作為2018屆擬上市班的學員,原本定在今日週末下午舉行結業論文匯報的,由於颱風“利奇馬”的突襲,校方不得不取消彙報改為線下書面批閱,我也順便把自己這一年學習的結業論文在此分享。

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期間隨著知識的積累,每個人的很多思維能力和決斷方式也都在諸多老師的授業解惑下悄然發生著改變。這一年世界很熱鬧,企業很艱難,讓人猝不及防的灰犀牛、黑天鵝事件此起彼伏,層出不窮。我們每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也是感同身受地體會著日子難過年年過的囧境。

面對如此嚴峻的時代考驗,我們藉助於老師教誨的知識,從五千年中華文明歷史中吸取養分,用博大精深的國學精髓、邏輯縝密的哲學方法來幫助我們認清形勢,明確方向,叩問我們來此學習的初心和夢想,作為擬上市班的學員,毫無疑問企業上市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和動力,那麼通過一年來知識的學習和沉澱,我們是否已經弄明白我們上市的動機是什麼?我們究竟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我們該如何去到理想的彼岸?這是我們這篇文章接下來要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的

話題。

一、 資本市場支持企業成長的內在原理

所謂資本市場,在過去的中國認為那是資本主義的專利,中國人真正瞭解和熟悉資本市場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因此在中國金融理論中,資本市場理論是最年輕的。導致了中國資本市場各方參與者都不成熟,使得資本市場擔當經濟“晴雨表”功能不是那麼恰當和明顯,還有許多方面尚處在試驗、爭鳴、探索的過程中。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龐紅老師給我們講授的那樣,金融有其兩面性,利用它的正面力量可以發展經濟;但是,它的負面力量如果被突破和放大同樣也會危害經濟。 金融和資本它就是個工具,沒有好壞之說,就看如何來用,用好了資本市場的長處,對企業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1、 轉機制

通過一年的學習,我們都已經知道上市公司作為一家公眾公司,他必須要有符合資本市場要求的完善和透明的公司治理機制,公司三會制度規定上市公司必須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治理結構設置,使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於受託責任而形成相互制衡關係的結構性制度安排。三會通過其內設機構分別履行公司戰略決策職能、內控監督職能和經營管理職能,在遵照職權相互制衡前提下,客觀、公正、專業的開展公司治理, 以維護和實現公司最佳的經營效益,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徹底改變僅憑領導拍腦袋定戰略的粗放管理模式,在此基礎上建立支持現代企業發展的投融資機制和激烈約束機制;充分拓展企業發展所需的融資渠道和方式,通過股權激勵等制度安排解決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分配問題。

2、 控風險

首先,對於一家企業來說風險無時無刻無地無處不在,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在嚴格的三會治理結構下相對比一般企業多了幾道阻斷風險的防火牆。上市公司的規範要求和對各項經濟指標的進入標準,抬高了上市公司所在市場層級的門檻,也等同於在市場競爭中設置了一道壁壘,提高了競爭者的進入成本。

其次,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面對風險的時候,風險的承擔者也絕非某個個體的人或組織,股市裡擁有股票的股民都是風雨同舟的夥伴,還有各級政府管理部門,以及眾多監管機構的參與,這麼多人的參與和監督,也促使企業在風險開始的萌芽狀態被化解,也能在危難之際得到幫助;比如當下熱議的國資助力上市公司紓困行動,就是很好的例證。而且,公司上市對於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家來說,也解決了他們的代際傳承問題,當富一代老去,而年輕的富二代又另有追求不願接班的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模式,使這一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3、 促發展

上市公司之所以讓我們班這麼多企業,這麼多同學心嚮往之,究其原因也有其作為一家公眾公司,得到社會廣泛認可,能夠給企業品牌帶來溢價效應分不開的。上市以後,企業能夠拓寬融資渠道,有更多的資金來支持技術創新,使企業在創新中求得更好的發展,可以通過資本運作讓企業插上資本的翅膀展翅高飛。

二、 企業上市的利弊分析

哲學告訴我們辯證的看任何事情都會存在利弊兩個方面,上市這件事情也是如此,在前面說到那麼多企業成長內在原理對上市需求的基礎上,我們也來談談上市對我們來說利弊的兩個方面,有利於我們揚長避短,堅定上市的信心。

1、企業上市之弊

想起最後一堂課,嶽慶平老師講的《傳統文化經典智慧和精神》,嶽老師說到事不可做滿,做任何事情總得有付出和犧牲才會有回報,上市這件事也是如此。作為一家上市的公眾公司,你必須要堅持信息公開,現如今對信息披露要求的重視和強制,會使得我們的很多信息容易被競爭對手瞭解和獲取;因為信息公開,上市公司在如今信息化時代,要承受來自於投資者和各方媒體的監督評論,還有日趨完善和加強的監管機制的賦壓。除了這些來自外部的弊端,對於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來說,犧牲的切身利益是股權的直接稀釋,在全流通的時代,很有可能導致自己控制權的丟失。

2、企業上市之利

企業上市的好處,誰都能掰著手指說出一堆,結合前面已經闡述的,我們歸納為以下幾點:

(1)、拓寬融資功能,增強資本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2)、多元引智手段,利用股權激勵機制等多種手段,吸引和留住企業人才。

(3)、規範監督管理,結合內外部監督機制,促進企業規範持續發展。

(4)、實現品牌提升,藉助資本市場的估值溢價能力,提升企業信譽,擴大品牌影響力。

(5)、加強風控能力,藉助資本市場增強企業綜合實力,提升抗風險能力。

三、企業上市的成本

做任何事情必須要有投入和付出,同樣企業做上市也得投入成本,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那麼企業做上市需要哪些成本?又會產生多少成本?這些成本在當下的企業是否能夠承受?這都是我們先要考慮清楚的問題,否則不自量力的盲目跟風,極有可能把好事給辦砸。

1、顯性成本

顯性成本顧名思義就是顯而易見的成本,比如支付的包括券商、會計師、律師、評估機構等各中介機構服務費,還有過會以後的上市路演費用等等一些列的外部機構費用。

另一方面的顯性成本是規範成本,比如上市前輔導規範期間補交的各類稅費,所有員工“五險一金”的完善,因設立“三會”而不得不聘請專業人員的費用支出等等。

2、隱性成本

所謂隱性成本我們理解就是隱藏於企業經營活動成本之中,又遊離於企業財務數據之外的成本。就企業上市這件事情而言,其隱性成本無外乎透明成本和機會成本兩大類。因為信息披露的公開,企業的財務數據、商業模式都可以很容易讓競爭對手獲取,這極大增加了企業市場競爭的透明度和參與成本。還有,在IPO上市輔導和審核期間,企業的股權融資、併購重組以及多元化的新業務拓展等方面都會受到監管的限制,從而有可能使企業失去一些新的發展機會。

四、正確的上市觀

經過前面的利弊分析,再仔細梳理計算過上市的各項成本,我們明白企業上市並不是百利無害的事情,也不是企業能夠自我掌控節奏的事情。那麼,我們應該樹立怎麼樣的上市觀念,才能使得我們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任何時候都能夠堅持不忘初心,克服內心世俗的慾望和需求,克服所有困難依然砥礪前行?

1、克服舊意識

(1)克服守成意識,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歷程中,傳統的企業家都有很大的守成意識,認為只要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高枕無憂,不想通過企業上市去冒險,殊不知如今的世界變化太快,許多領域的消失只是在瞬間發生,守成不變其實是最大的風險。

(2)克服觀望意識,與守成不同的另外一類企業家,在權衡上市得失利弊的過程中難於取捨,面對如今資本市場監管日趨從嚴的形勢,產生了濃重的觀望意識,總想等看清楚想明白了再行動,殊不知這種消極觀望的心態,不僅使企業失去了與時俱進的機會,還由於知行未能及時統一而給企業埋下無數風險隱患。

(3)克服圈錢意識,最後一類企業家,倒是即不觀望也不守成,行動力還極強,但是,他們上市的終極目標就是圈錢,到資本市場去一茬茬割韭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惜以身試法,通過粉飾報表、虛假信息披露等手段達到自己圈錢的目的。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近一週接連4家上市企業實控人被拘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2、倡導新精神

(1)倡導務實精神,作為新時代的現代企業,無論上市與否,踏實勤奮,知行合一是我們的本分,我們要樹立“實體為本”的務實精神,才能藉助資本利器乘勢而上,真正做好實體+資本的由加法到乘法這道算術題。

(2)倡導契約精神,上市企業作為一家公眾公司,要有責任和擔當,對市場、對股民、對政府監管部門,乃至對相關的政策法規都要有敬畏之心,要有 “一諾千金”的契約精神,不能盲目妄自尊大,被利益衝昏頭腦。

(3)倡導分享精神,既然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那麼維護廣大股民的利益,讓所有市場參與者享受公司發展的紅利是人之常情,企業不能成為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不能讓資本市場淪為只管投機套利不具投資獲利功能的大賭場。

五、結束語

企業加速進入資本市場一方面是競爭邏輯的現實需要,未來的競爭是資本的競爭,而資本只會進入規範的企業,進入讓人可以明確判斷未來有增長預期的規範企業;另一個方面,政府推動企業上市也是因為未來企業生存邏輯的變化倒逼,未來企業的生存環境,隨著稅制改革的深入和法制化的確立,企業的增長和發展必須是規範的。對於企業來說,國地稅合併,金稅三期的系統網絡改進和提升,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國家已經全面編織出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管理網絡。我們唯有順勢而為,通過進入資本市場把我們的規範成本轉換為規範紅利,方能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