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就像做菜


今年夏天之前,在我小30年的人生經歷中,幾乎沒有進過廚房。倒不是我們家條件好養尊處優,而是我父母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式父母,作為獨生女,從小對我的教育就是“你只要好好讀書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用管”。所以我就理所當然地養成了吃現成飯的習慣。(可是他們現在又嫌棄我太懶,哎)


從初中開始住校,只有週末的時候才能回家,大學更是離家千里之外,吃了幾十年的食堂大鍋飯。每次回去之後父母趕緊好吃好喝做好拿出來,哪裡還用自己動手。


今年下半年,我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前的生活模式一去不復返了。從這時起,我開始學做菜。媽媽和App成了我的廚房導師。


一開始,我連切菜都不熟練。現在過年的時候能獨立操持一桌豐盛的團圓飯。這個過程中,我突然發現讀書和做菜其實是非常相像的事。


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就像做菜


一、看菜譜就像列書單


在開始學一道菜之前,我一般會搜索一下別人的菜譜,用到了哪些食材和配料,然後再根據這些配料進行一個提前的準備。比如做粉蒸排骨,下面的配菜是紅薯,如果沒有紅薯可以用什麼現有的替代,比如土豆、芋頭。


讀書就像做菜


我們在進行一個新的主題閱讀時也是這樣,可以提前看一些相關資料,從別人的經驗那裡得到參考,比如應該從哪些書開始閱讀,根據規劃列出自己的書單,大方向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儲備。


二、準備配料就是自我增減的過程

看別人的菜譜幫助我們知道大概需要什麼材料,但一家一個味道,可能你口味重一點,要多放麻多放辣,口味清淡一點,可以放些糖來調和一下,有些配菜可以試著重新搭配。

讀書就像做菜


學習也是一樣。別人的做法總是最適合她自己的,你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一些小小的變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這才是最重要的。


三、切菜是對材料的處理

切菜是很考驗刀功的活。手法熟練的人切塊、切片、切絲手起刀落,分分鐘完成。新手哪怕一個土豆絲,也要好半天,說不定還像筷頭一樣粗。讀書有人快,有人慢,也是這樣,讀得多了,速度就練上去了。


讀書就像做菜

肉的厚度馬上把我暴露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藉助工具,比如刨絲器,或者一把更快的刀。好的工具省時省力,能幫助我們大大提高效率。閱讀也可以藉助適當的方法,比如索引法去看,只要能幫助我們有效記住書中的內容,把知識進行內化,又可以加快閱讀速度,都可以嘗試。


讀書就像做菜


對於相同的食材,不同的菜處理方法也不一樣。比如土豆燒牛肉,這裡的土豆需要切成塊,而乾煸蝦裡面放的土豆,可能就更適合切成條。閱讀方法也取決於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如果想要快速地學以致用,拆書法就是不錯的選擇。


下鍋好像是最重要的一步,但實際上前面的準備工作做好了,菜炒出來的味道不說水到渠成會好,一般也不會太差。火候、油的溫度、翻炒的速度力度,很多因素都會影響一盤菜最終炒出來的味道,但是呢,除去一些特別的菜,相信我,這些因素對大部分菜的影響並不足以讓你吃出其中味道的區別。


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一樣,只要你在前面老老實實去看去思考去記錄,想要寫一篇筆記呈現出來也不會太難。當然賣相有好壞,但總歸會有一些收穫的地方。

有些工具類的、實用性強的書,讀了以後馬上就可以用,這很像所謂的快手菜。有些書並不一定讀了之後馬上就知道能夠把它用在什麼地方,或者說有什麼用,留給時間去考驗就好,就像小火慢燉很耗時間的菜,慢慢地熬,你就在旁邊耐心的等待。這樣的菜,往往營養價值更高。

五、從按圖索驥到隨心所欲


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更是這樣,當差不多類型的書都讀過一點之後,你會快速知道讀這本書應該用什麼方法、能獲取什麼樣的知識。這時開始真正把知識修煉成自己的內功。


有一些人一輩子做飯,只是為了果腹,能吃飽不餓著就行。有一些人把做飯當成一件很美妙很熱愛的事情,每一餐都用心去做、用心去吃。我目前做菜不多,但做的時候,都在想著可不可以嘗試沒有做過的新花樣,或用和之前不一樣的做法。每一次新做出來的菜,都讓人很驚喜,是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

“唯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這句很小清新的話流傳很廣,我也很認同。一日三餐,日日不少,既然這是人生中無法躲避的事,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對待呢?


讀書就像做菜

讀書就像做菜


果腹是任務,美食是享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是我們生活質量的區別。如果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達到閱讀量的呈現,這樣的讀書就成了一種負擔,不是一個很愉快的體驗。只有真正的我要讀、我想讀、我抑制不住我的熱情,才會全情投入,閱讀能力才會真正精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