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为文和为人——《吴趼人之死》读后感(之一)

最近,读到一篇李国文先生写的文章——《吴趼人之死》。文章虽然不是太长,但容量很大,内容很深奥。反复研读,从本文的字里行间,我能够体会到李先生对为文和为人的独到看法和深层次的思考。

文人的为文和为人——《吴趼人之死》读后感(之一)

清末作家吴趼人

为文

吴沃尧,字趼人,是一位才思敏捷,前途无限的清末作家。他祖籍广东佛山,但其在旧上海为人,为文,并终究在不惑之年客死上海。

吴趼人作为一名文人,论他的才能,倚马可待。论他的精神,可谓拼命,一生洋洋洒洒写了数百万的文字。但能令我们深印脑海的,恐怕也只有《目睹二十年之怪现状》、《痛史》等不多的几篇了。而且,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记得他的名字呢?

文人的为文和为人——《吴趼人之死》读后感(之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原因何在?

吴趼人是一名文人,客居他乡,以卖文为生,本也不足为怪。文人,以文字换银子,也是一条谋生之道。毕竟,先有饭吃,先有命在,才能更好地去做事,去写文章。

在他的笔下,有官场的黑暗,有恶霸的劣行,有崇洋媚外的丑态,有愚昧无知的可怜……这样看来,吴先生也算是一位有责任感,有良知的作家,和成不成名没有多大关系。

可就在1900年左右,他却写出了一篇令人大跌眼镜的,自毁其誉的文章——《还我魂灵记》。怎么回事呢?一位制售药品的大药房老板,给了他三百块钱,让他写一篇短文,来吹嘘自制的“补脑汁”是如何如何的药效非凡,说白了,就是夸大其词,忽悠消费者。此举一出,颇受非议,连后来的鲁迅先生都发声表示责备和遗憾。

就用“晚节不保”来形容此事吧!

我们说,为文之道,即文品。从此中看来,为文者,大师也好,写手也罢,有名也好,新人也罢,既然走上这一条路,还想好好走下去,就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有社会责任感。就是要分得清对错,辨得出是非。要敢于,更要善于去抨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弘扬正能量。这一点,吴先生还是基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更应该从鲁迅先生,闻一多先生等身上多汲取营养和力量。

文人的为文和为人——《吴趼人之死》读后感(之一)

为文者,要有满满的社会责任感

2,有道德意识。既然是为文者,肯定要不断地学习,研修,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学识,能力,更需要提高我们的道德意识。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要有文人的“清高”,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而去做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有悖于人民利益的事情。这样的后果,大家都清楚,因为在现今的社会也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此暂不细表。

3,既为文者,就要踏踏实实做学问。我不提倡为文者成为“书呆子”,更不提倡为文者成为没有生活情趣的“活死人”但踏踏实实是必须要坚持的一件事。踏踏实实,是一种态度,是对文学的敬畏,是对文字的尊重,不轻浮,不放浪,不以会写两篇文章就自居别人之上。无论是一心一意钻到“纸堆”里,,还是站到书外来,眺望世界,分析社会,都需要这种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品格。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态度,学问不会做好,文章也不会写好。

文人的为文和为人——《吴趼人之死》读后感(之一)

踏实勤奋做学问,做好人

为人

为文者,应当如何做人?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也是一件很不好说的事情。

吴趼人作为一名文人,无论是喝酒的,赌钱的,还是青楼妓女,纨绔子弟……他都有结交。也就是说,他既讽刺过他们,也捧过他们的臭脚,甚至还为他们能出头露脸出过力气,目的就是能换点银子来花。换句话说,他既嬉笑怒骂,更”风流潇洒”。

这我觉得,在某些方面是不太对劲的。

1,君子爱财,需取之有道。来路不正的,甚至靠下三滥得来的钱财,作为一名文者,怎么能要呢?文人,要有文人的节操。说句通俗的话,靠欺骗人民的感情,靠弄虚作假得来的钱财,又岂能心安?

2,为文,也是一种劳动,要有自己的尊严,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自己的价值,而不是靠依附,靠捧场来换取别人的施舍。

3,为人,即人品。为文者的人品,应该学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应该为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动心,不应该明知不能为而为了某种利益而为之。比如,是钱就拿;哪个老板出钱,让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这些,都有悖于文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文人的为文和为人——《吴趼人之死》读后感(之一)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为文和为人

有人说,文品就是人品。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完全正确。

如果说,人品好,肯定文品就好,这个我完全相信和赞同。先学做人,后学为文,有正能量的,实事求是的,有社会意义的文章,肯定是大家愿意接受的,能够被人们记住的好文章。久而久之,这个人也会被大家记住。

如果说,文品好,人品就一定很好,我不敢苟同。一位文章写的很好的,甚至比鲁迅先生名声还大的仁兄,不也还是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还有诸如现在的某些“大师”,道德文章写了好几本,赚足了稿费,或许也赚足了读者的眼泪,一扭头,却去干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结语

做一个好人,是一个通用的法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的。为文者,更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有道德底线的人。我们不搞道德绑架,但更不能被金钱蒙蔽双眼,而把自己的才能仅仅当成工具。我们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方向,坚持自己的立场,写出更多更好的,有益于自己,更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作品。

文人的为文和为人——《吴趼人之死》读后感(之一)

任何事情都有“道”,为人为文皆需悟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