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嘮叨”

母親8歲那年,我外公就不在了,由於生活極度貧窮,她沒上過一天學,有時連吃飽飯都很困難,過早地幫外婆擔當起家庭的重任,種地,擔水,挑肥,和許多青壯年男子一樣扒大河。以前外婆經常跟我說起這些事,說那時也很少聽她埋怨過什麼,話語裡滿是心疼。

母親對我們的教育,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嘮叨”,特別是年紀大了以後,“嘮叨”也顯得更為強烈。但從小到大,母親幾乎沒打過我們,就是喜歡“嘮叨”,而且一旦開始“嘮叨”,就很難停下,“嘮叨”到什麼事情,說法也各不相同。

我們姐弟四個只有大姐沒讀過書,過去,母親也常“嘮叨”,覺得對不住大姐,二姐和哥哥讀的書也不多,母親“嘮叨”他們讀書不認真,那個年頭,全家人整天挨凍受餓,讀書不好也不是件奇怪的事情,哪像今天的孩子們衣食無憂,有的還有人專門輔導。

說起來就數我讀書認真些,沒讓母親操什麼心,小時候我也乖巧,每天放學回家總是默默去寫作業,從不需要母親操心,母親也常在哥哥姐姐面前“嘮叨”,說我就是省心。

母親的“嘮叨”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姐弟四個陸續成家,母親還經常在我們面前 “嘮叨”,說現在雖然日子好過了,也不要浪費,要節儉。“好年拿當荒年過、到了荒年不捱餓”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嘮叨”歸“嘮叨”,可哪家遇到困難了,她總是想辦法幫助接濟,有時還從鄰居手裡借錢,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我年輕時就參軍入伍到很遠的地方,本以為可以少聽母親的“嘮叨”了,沒想到母親找人寫來的家書一封又一封的輾轉到我的手中,鼓勵我在部隊好好幹,家裡一切都好。就是這些“嘮叨”,陪我度過了緊張艱苦而光榮的部隊生活,我還多次被評為先進,並考取部隊院校。後來轉業到地方工作了,離家也近了,每逢週末節假日也常往家“跑”,從媽媽的“嘮叨”中知道了不少家鄉的新鮮事,感到特別的親切和溫暖。

七十歲有個家,八十歲有個媽,一場意外,就讓剛過不惑之年的我成了沒媽的孩子。母親不在了,千囑咐,萬叮嚀的“嘮叨”再也聽不到了。可每當夜深人靜時,我還能經常聽到母親的嘮叨,感受母親對我的愛,常常淚流滿面……

母親的“嘮叨”

過去曾看到一個微信段子,大意是說“媽媽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媽媽不在,兄弟姐妹是親戚”。現在我親身感受到了,沒有母親的家慢慢回去少了,家鄉的很多事情也在悄悄淡出和忘卻,只有母親的“嘮叨”還時常在我耳邊響起……

初寫於 201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