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上千年的烟花爆竹,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宋代王安石写过一首 诗叫《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相信大家都学过或是看到过这首诗。这首诗就是记载我国宋代时人们过春节时的盛况。

诗的大意是:爆竹一声送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把温暖送到每户人家,人们正在欢饮着屠苏美酒。初升的太阳光芒灿烂,照遍千家万户,门户上的旧符已除下换上了新的桃符。

这诗写出了除旧迎新的一派新气象。

放了上千年的烟花爆竹,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诗中所写到的“元日”、“爆竹”、“屠苏”、“新桃”、“旧符”等是当时过年的习俗,是春节文化不可能缺少的年物,到了今天,有些被沿袭下来,有些则已消失了。而放爆竹,迎新春,这种习俗一直被保留,到现在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放了上千年的烟花爆竹,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但是,我国最早的爆竹并不是用火药做的,而是带节的竹竿。《荆楚岁时记》载:“燃火投竹,爆破有声,能辟恶魔”。竹竿点燃后竹筒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迫使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因此,古人称它“爆竹”,唐代人称为“爆竿”。

放了上千年的烟花爆竹,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燃爆竹

古代人燃放爆竹,最早是为了吓退猛兽恶鬼。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人为了祈望一年的吉利,元旦那天,要“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也就是年年春节放爆竹的由来。

用火药爆竹代替竹竿,是火药发明以后的事。


放了上千年的烟花爆竹,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最早记叙了把硝石、硫磺、含炭物质混合在一起创造火药的“硫磺 伏火法”。

浏阳大瑶人李畋(tián,生于公元601年)为驱除瘟疫,将火药装在竹筒中,用引线点燃起爆,发出更大的响声和浓烈烟雾,驱散山岚瘴气。

这是“装硝爆竹”的雏形,李畋因此被奉为“花炮始祖”。

放了上千年的烟花爆竹,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从宋代开始,我国用卷制纸张包裹火药的火药爆竹已经流行。民间开始用纸筒装裹火药,并用麻茎编结成串,做成“编炮”。 这种传统工艺一直延续近千年。

当时的火药爆竹称“编炮”、“爆仗”。“编炮”是把一个个的小型爆竹用药线串成长鞭的样子一起放,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一(点燃)连百余不绝”。当时临安的“爆仗”花样已经很多,有的做成瓜果的样子,有的做成各种人物形状,很受人们喜爱。

放了上千年的烟花爆竹,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爆竹烟花生产之乡,其著名者有:

湖南浏阳,以生产花炮为主。唐代即有生产,清初已驰名海内。浏阳花炮具有声音宏亮、烟味芬芳、梅花散纸的特点,为我国古代花炮生产的重要产地。

广东南海,以生产烟火为主,明末即已普遍生产。主要产品有棚架烟花、盒装烟花、九龙火箭、土药爆等。

广东东莞,以生产烟花为主,明清时即已驰名,主要产品有棚架烟花、竹筒烟花。

北京是明清著名烟火花炮产地,产品以盒子花、花盆、线穿牡丹等为最有名。

河北束鹿是明清花炮著名产地,花炮以“王口”双响、小鞭驰名,烟花有铁筒花、盒子灯、铁树开花等。

湖北谷城也是明清花炮著名产地,花炮以光、声、色、形俱佳闻名。主要产品有双响、连环炮、冲天炮等。

放了上千年的烟花爆竹,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清康熙《浏阳县志》记载:“后人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为大爆竹,馈遗者,号曰春雷。往岁小除夕,响声不绝。”

在此,爆竹已广泛用于送旧迎新、婚丧嫁娶等场合。

放了上千年的烟花爆竹,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当你享受燃放烟花鞭炮带来快乐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燃放鞭炮所带来的危害呢?燃放鞭炮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氮氧化物、硫化物、碳氧化物等,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燃放鞭炮时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产生噪音污染,若发生火灾及爆炸等还会给人身安全带来的伤害。

在20世纪末,国家颁布法律禁令,在部分城市禁放烟花爆竹,在庆祝节日的同时,遵纪守法过个安全快乐的绿色春节。时代不同了,高科技的成果层出不穷,现时代的春节与时俱进,可以鼓励移风易俗,倡导使用电子鞭炮、礼花筒等安全、环保的替代性产品,过一个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春节。


你所在的城市是否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你希望春节是否实行禁鞭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