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怎樣教育子女的?

在古龍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裡,有一個男主角叫李尋歡。李尋歡出身名門望族,宅院大門上掛著一副對聯:“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

對於梁啟超來說,“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沒啥了不起。他家稱得上“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本人是近代中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堪稱人中龍鳳;所生育的9個子女,也是人才輩出,走出了3個院士,全都是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人稱“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怎樣教育子女的?

梁啟超

子女的成功,總是離不開父母的教育。那麼,梁啟超在子女教育上,有何獨到的秘訣?

重視與子女的交流溝通

“寶貝,我晚上在院子裡徘徊,對著月亮想你們,也在這裡唱起來,你們聽見沒有?”這句話,不是情人之間的甜言蜜語,而是梁啟超寫給子女的書信。

你相信嗎,在清末民初叱吒風雲的梁啟超,在子女面前竟然像撒嬌、賣萌的小孩?

這正是梁啟超在孩子們面前的真實表現。梁啟超是舊社會里長大的人,腦子裡沒有“三綱五常”那一套,他從不在子女面前擺父親的架子,喜歡和子女們在一起。由於工作的原因,梁啟超一生都在外面奔波、忙碌,但他總是要通過書信的方式,來與子女進行交流溝通。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怎樣教育子女的?

梁啟超書法

在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對子女的愛。

1927年6月,梁啟超在一封家書中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1928年1月22日的一封家書中,梁啟超說:“你們這些孩子真是養得嬌,三個禮拜不接到我的信就噘嘴了,想外面留學生兩三個月不接家信不算奇怪。”

當收到子女的來信時,梁啟超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打開來看,並且在第一時間回信。在信中,梁啟超與子女談學習,談交友,談生活,談國事,甚至談子女的戀愛。自己遇到事情,也會坦白相告,聽取他們的建議。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怎樣教育子女的?

梁啟超子女們

梁啟超還給子女們都起了小名,梁思順是“大寶貝”,梁思莊是“小寶貝”,梁思懿是“司馬懿”,梁思禮是“老baby”,被梁啟超譯成“老白鼻”。在這種充滿愛意的氛圍裡,梁啟超和子女們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反對填鴨式的教育

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梁啟超在這方面並不是很看重。

1927年2月6日,梁啟超在一封家書中說:“至於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

在梁啟超看來,讀書要像曾國藩那樣,“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只要踏踏實實地學習,勤勤懇懇地耕耘,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怎樣教育子女的?

曾國藩

梁啟超非常反感“填鴨式教育”,他強調:“學習不必太求猛進,像裝罐頭樣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見得便會受益。”在這種情況下,梁啟超並不會經常盯著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有一次,梁啟超的二女兒梁思莊考試砸了,在班上排名第16名,非常傷心。梁啟超得知後,趕緊寫信安慰她:“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能在37人中考到第十六名,真不簡單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

不久,梁啟超再次致信梁思莊說:“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彆著急,我對於你們功課絕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怎樣教育子女的?

梁啟超

在這種寬鬆的環境下成長,梁啟超的子女們反而都變成了“學霸”。

培養子女的個人興趣愛好

梁啟超的9個子女中,長女梁思順是詩詞研究專家,長子梁思成是建築學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學家,三子梁思忠是軍人,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四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三女梁思懿是醫學家,幼女梁思寧是軍人,幼子梁思禮是導彈控制和火箭系統控制專家。這就是說,他們在不同的領域都有所建樹。

這歸功於梁啟超的趣味教育。

梁啟超信奉“趣味主義”。他在一篇文章《學問之趣味》說:“假如有人問我,你信仰什麼主義?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麼生命便成沙漠,要來何用?”

梁啟超又以“趣味主義”來影響子女的成長。只要孩子們對某件事物感興趣,梁啟超全力支持,希望他們盡心盡力地做就好:“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怎樣教育子女的?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1927年,梁思莊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讀書時,面臨著選擇專業的問題。梁啟超曾經建議梁思莊學習生物學。梁思莊遵循了父親的建議後,卻發現這門功課太枯燥,自己興趣不大,便去跟二哥梁思永“訴苦”。

梁啟超知道後,連忙給梁思莊寫信:“聽你二哥說你不大喜歡學生物學,既已如此,為什麼不早同我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話。”於是,梁思莊改學了當時十分冷門的圖書館學,成為中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梁啟超的子女大多數都學習了比較冷門的專業,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精英,這與梁啟超博大的胸懷和前瞻的眼光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