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谷”和“神”究竟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第五章,老子說了“聖人不仁”的治國之道,“聖人不仁”實為取法於“天地不仁”。於是,這一章老子就講“天地之道”的根本。

1、原文及我的釋義

《道德經》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我的釋義。

幽深的低谷與高高在上的神靈都是永恆存在,不會消亡的,這就是微妙而幽深的母體。
微妙而幽深的母體之門,就是天地之道的根本。
它綿綿不息,似有若無,用起來卻無窮無盡。

《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谷”和“神”究竟指的是什麼?

2、“穀神”指的是“道”嗎?

這一章普遍的解讀,都說“穀神”指的是“道”,於是“穀神”也就成了道的一個別稱,幾千年下來都是這麼解讀的。不過我反覆感悟,認為這一章老子是接著上一章,繼續講“天地之道”的,“穀神”指得也不是道。為什麼?下面是我的分析及理由。

首先,老子在這一章並沒有明確提及“道”。在《道德經》第四章,老子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這就非常明確告訴我們,這一章說的是“道”。而本章在沒有明確提及“道”的情況下,認為“穀神”指說的就是“道”,我覺得這有點想當然。

很多人在解讀《道德經》時,把“道”當成了一個萬能的載體,遇到不太容易理解和解讀的概念,統統都歸於“道”。我認為,這裡首先不應人云亦云,而後應從文字本身出發去解讀。

第二,上一章老子說“天地不仁”,是講聖人效法天地的治國之道;本章老子說“是謂天地根”,又提到了天地;而下一章老子又說“天長地久”,講的還是“天地之道”。由此可見,這連續的幾章一脈相承,講的都是天地,或天地之道。

那麼,“天地之道”和“道”難道不是一回事嗎?為什麼要分得這樣清楚?我們來提前看看《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章老子給“道”強為之名曰“大”,重點是,“域中有四大“,分別為“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這就是說,老子認為,有四種“道”才稱得起為“大道”,分別是自然之道,天、地之道,聖王之道。天地之道四居其二,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也只是取法,而“四大”則各居其道也。

所以說,聖人之道就是聖人之道,天地之道就是天地之道,都不應該與終極的自然大道混為一談。

因此,我認為,將“穀神”直接解讀為道是不合適的,“穀神”應該另有其義。

《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谷”和“神”究竟指的是什麼?

3、“穀神”到底是什麼意思?

“穀神”是本章最難解讀的一個詞,以致於幾千年來都將其指代為“道”。如果“穀神”不是道的代名詞,那它的真實含義到底是什麼?我們還是從《道德經》裡來找答案。

“穀神”是從本章才首次出現的兩個字,但在《道德經》後面的章節裡,這兩個字卻有多次出現。

首先看《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這裡的“谷”字面上不難理解,顯然是低谷的意思。

再看《道德經》第三十二章和第六十六章。

第三十二章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這兩章谷的含義就更明確了,兩山之間為川,川可形成江河,而只有極其幽深而廣大的深谷,才能形成大海。形成大海的深谷,正是因為他極其幽深而廣大,所以是百穀裡的王者。

並且,在第三十二章裡,老子已經把川穀和道對應起來了,但川穀是道嗎?不是,只是一個類比,雖然兩者有可類比的共性,但並不對等。

由此,《道德經》裡“谷”的意思並不難理解,包括本章,指的都是空曠幽深、至大無比的深谷。

那麼,“神”是什麼意思?很巧,《道德經》第三十九章,谷和神同時出現了。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在這段文字裡,天與地對應,神和谷對應,萬物與侯王對應。其中,深谷得水以盈而為江海,那麼神呢?若低到地下為谷,那麼,高到天上就為神。神,《說文解字》注曰:天神,引出萬物者也。所以,這裡的神當指引出萬物的高高在上的神靈。

綜上,所謂“穀神”,就是指幽深的低谷和高高在上的神靈。

《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谷”和“神”究竟指的是什麼?

4、怎麼理解這一章?

在《道德經》第五章,老子把“天地之間”比作一個風箱,那麼,在天地之外,是不是還有主宰?如果是神,這個神指是什麼?

我們知道,老子講的是“道法自然”,是摒棄鬼神的,這裡說神,是自相矛盾嗎?我認為不是的。

老子說天地之道,講的是天地之間,而人在其間生存和活動。今天我們知道,我們生存的這個天地之外,茫茫宇宙,無窮無盡。或許老子當年也認識到了,天外有天,而天外之天,對我們生活的天地有著根本的影響,而這些就當時的條件,人們是很難認識到的,於是老子稱之為“神”。

因此,我認為,老子說“穀神不死,是為玄牝”,就是說天地孕育在“谷與神”之間,也就是孕育天地的母體。這個母體之門,就是天地之道的根本。

為何穀神不死?下一章,老子會講到“天長地久”,天地長久,其母永恆。谷與神人們很難感覺到他的存在,但他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

在《道德經》中,老子對“谷”是非常推崇的,虛懷若谷,谷以其居低而善下,廣納百川,而成江海。對於“神”,雖有幾處提及,卻少有論述,這也造成了對“神”的理解有較大的偏差和爭議,我的解讀也僅做一種參考吧。

《道德經》第六章,穀神不死,“谷”和“神”究竟指的是什麼?

5、寫在最後

本章寫完,想多說幾句。

首先,本章顛覆性的解讀非為“強說新辭”,我為此專門讀了很多解讀,希望原來的解讀可以說服我,但可惜都不能真正地讓我折服。所以我根據我自己的理解重新做了顛覆性的解讀,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

於是,本章寫得非常艱難,花了很多時間來構思,卻又常難自圓其說,所以反來複去地擱置和修改,造成了這次文章創作的週期極長。

總之,最後雖然完成了,但仍然不夠滿意,僅做一種參考解讀吧,歡迎大家也發表自己的看法吧。

END

用心感悟,照見智慧。更多內容,歡迎關注的我賬號:@灰藏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