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与贼相约去看海,却成了惦记一辈子的事

我们看海去,海天相连的地方,蓝蓝的。太阳从那里升起,升起的地方到底是海还是天?我分不起。至于好人与坏人,我也分不清……

儿时与贼相约去看海,却成了惦记一辈子的事

《我们看海去》是《城南旧事》里的故事。7岁的小女孩去比人还高的草丛里捡球,遇见一个成年男子。他们的友谊自此开始,一直到男子被警察带走。

一、相识

林英子很想加入男孩子的踢球队伍里,可男孩子根本不理她。一天,当男孩们把球踢进了草丛里,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捡。草丛那么高、那么深,谁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谁也不敢去冒险。

7岁的女孩林英子却大胆得很,自己一个人走进了草丛。第一天,没找到球,却看到了很多好玩儿的东西。第二天,再去找球,却发现了一个男人。

一大一小的两个人从此成了朋友,无话不谈的朋友。尽管男人说的话,林英子一点也听不懂,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友谊。

儿时与贼相约去看海,却成了惦记一辈子的事

二、相知

男子有个弟弟,跟林英子一所学校。弟弟学习成绩很好,男子很欣慰。男子说自己拼命的挣钱,就是为了供弟弟上学。自己年轻时不努力,让老娘哭瞎了眼,操碎了心。现在自己只想努力供弟弟上学,让他出国留学。

男子说只要弟弟上进,能成功,他做什么都值!英子只觉得这个哥哥真好!处处为弟弟着想。还能时时念着母亲,他是一个好人!

他们还约定,等男子的弟弟去国外上学,他们一同去送他。那时他们就可以看到海了,就知道海与天的区别了!对,我们看海去!

镇上一直在丢东西,丢了很多值钱的东西,可警察一直破不了案。贼长啥样?谁知道,也许是三头六臂吧!对英子来说,贼好遥远。

儿时与贼相约去看海,却成了惦记一辈子的事

三、相离

男子的弟弟毕业了。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英子看到了男子,跟平日里一点都不一样,他端正地坐在那里,穿的也比平时讲究。

毕业典礼结束后,英子有些失落。男子的弟弟毕业了,那么男子还会时常来草丛里吗?那么他俩还能再见面吗?会不会以后他都不再来了呢?

英子不知不觉又来到了草丛,男子没来,她有些失望。地上有个铜佛像,英子捡起来把玩。英子往家走时,碰到了一位和善的叔叔,问起铜佛像的来源,英子告诉他是在草丛里捡的。

当再次来到草丛见到男子时,男子告诉英子,他要离开这里了,不会再来草丛了。还告诉英子,他会永远记住英子这个朋友。英子听了很伤心,好朋友即将离自己远去了。

可当英子再次见到男子时,他身边多了许多人。听大人们讲,这下案子终于破了!贼被捉到了,大家都很开心。

英子妈妈对英子说,将来可以写写捉贼的故事!描述一下贼有多坏!英子拒绝了母亲,她不会写贼,不会写坏人,她要写就写:我们看海去!

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对,英子的好朋友是贼,是众人眼里十恶不赦的大反派!他的所作所为令人痛恨,人们都巴不得他被处以重刑。可在英子眼里,他是个好人,是母亲爱兄弟的汉子!

儿时与贼相约去看海,却成了惦记一辈子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大人与孩子的世界观一样

就像《惠安馆》传奇里写的,大人们眼中的疯女人,在英子眼里是个好妻子好母亲。大人们都说她疯癫,可英子觉得她太正常了。

正如到草丛中藏赃物的贼一样,大人们觉得他是坏人,但英子却觉得他是好人。

大人与孩子衡量事物的标准不一样。大人们眼里,偷了东西就是贼,不管是什么原因。在孩子的眼里,他拿别人的东西,只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拿的东西,都是别人用不到的,被忽视的东西。别人不去理会的东西,被男子当成有用的东西,有什么不好吗?对于那些东西,别人不珍惜,男子却珍惜。

同样的东西,在别人那里没有价值,在男子这里价值却大得很,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大人们总是霸占了东西却又不知道重视呢?


儿时与贼相约去看海,却成了惦记一辈子的事

二、大人与孩子眼中的情谊不同

大人们的交往,或是利益或是关系。孩子们的交往,纯属友谊。英子与男子有话聊,什么都可以说,不像别的大人对她那样,要么让去学习,要么让去遵守规矩。

对英子来说,其他大人都拿她当小孩子待,只有男子,将她当大人待。他们之间可以有秘密,为彼此守约。

没有人对英子说要一同去看海,只有男子,与英子相约以后一同去看海,去研究海与天的区别。这是英子向往的事情,她喜欢天也喜欢海。

贼被捕后,大人们欢天喜地,只有英子伤心,因为她内疚,是自己的无心之举,害了自己的好朋友。若不是铜佛像,警察不会顺藤摸瓜,找到男子。这份出卖朋友的无心之举,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英子心里喘不过气来。

前有个疯子朋友永别了,后有个盗贼朋友分别了,对英子来说,她最好的朋友都离她而去,她只有伤心的份。

儿时与贼相约去看海,却成了惦记一辈子的事

总结:

林海音笔下的故事,总是那么耐人寻味!城南旧事中,以小女孩林英子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若不是这个小女孩细腻的心思,有很多东西,大人们是发现不了的。

林英子眼中的好朋友,想接近的人,却是大人们最不想让孩子接触到的人。孩子眼中的友谊,又是那么纯那么真,不容一丝杂质。可站在大人们的角度,小孩子怎么能与不正常的人厮混在一起?这还了得?

通过读林英子,让我反思许多,作为母亲,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与疯子、小偷交往。可假如有一天,孩子真的碰到这种人,他们之间的交流却又不似大人担心的那样,到底是该赞同还是该反对?

虽然小孩子的认识水平有限,他们判断是否的能力有限,可又怎么能肯定,大人们的认知就是对的,就是可取的呢?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想法,有他们的衡量准则,过多的去干预,会不会适得其反呢?有些人有些事,该不该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呢?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