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也破產,提3個需要注意的點

上週有一件比較大的事。


那就是經過1年的接管處置之後,包商銀行最終還是被提起破產申請了。


銀行也破產,提3個需要注意的點

(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要知道銀行作為咱們接觸最多、影響最廣泛的金融機構,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度是很高的,而歷史上銀行破產的事件也寥寥無幾。


1998年海南發展銀行破產,制度和現在還是不一樣的。


但現在制度下,銀行還是整破產了,那咱們的錢豈不放哪都不安全了?


小巴知道,因為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收益一直在走低,所以不少小夥伴有買各種小銀行的智能存款產品,收益會高一些,但又擔心萬一銀行真破產了,錢能不能得到兜底的問題。


包商銀行後續的處置,也算是給到一個參考,所以咱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事,再講講以後在理財投資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01


首先來簡單回顧一下,包商銀行這個事的經過。


包商銀行的前身,是包頭市商業銀行,1998年就建立了,然後在2007年更名為包商銀行,成為了區域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2008年之後,業務向區外擴張,在北京、深圳、成都、寧波開了4家分行。


2010年的時候,還獲得了“中國十大最佳城市商業銀行”的稱號。


但就是這麼一家城商行的翹楚,卻在2019年被爆出因為嚴重的信用風險,被央行和銀保監會接管。


當時這事也是鬧得風風火火,因為包商銀行的資產規模可不小,超過了5000億。


銀行也破產,提3個需要注意的點

(2019年人民銀行關於接管包商銀行的公告)


接管的原因就是,包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佔了89%股權的明天集團,在2005年開始,就通過註冊空殼公司的方式,陸續以借款名義套取信貸資金,最終形成了1560億的佔款,並且逾期不還。


也就是說,一家獨大的明天系操縱了股東大會,讓包商銀行成了自己的取款機,而包商銀行則因為這大量的不良貸款,出現了信用危機。


這個明天系大家應該有所耳聞了,這是一家擁有金融全牌照的民營資本機構,在國內做股權投資算做得早的,但其違規行為卻甚為囂張。


上個月被接管的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等機構,也都是明天系控股的。


那在包商銀行被接管之後——


4家區外分行的業務和資產負債,給了徽商銀行承接;


包頭地區的業務和資產負債,則是由今年4月新成立的蒙商銀行承接,蒙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就是央行的存款保險基金;


存款保險基金,會同時給到上面兩家銀行資金支持,而原來的包商銀行,被提起破產清算,明天系擁有的所有股份,也隨之依法清零。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放在銀行裡的錢的問題,處理結果是——


全部個人存款,還有5000萬以下的對公存款和同業負債本息,得到了全額保障;


5000萬以上的大額債權,保障額度平均達到了90%,損失了10%左右。


所以可以看到,個人存款這裡,央行是做了全額兜底的,即便存款保險制度規定是隻保50萬以內的存款,但這次並沒有做這個50萬金額的限制。


還是挺超預期的。


但以後再有類似事件,還會不會這樣大手筆兜底,就很難說了。


02


拋開明天系這種放肆違規的個案因素,其實中小銀行的壓力普遍是挺大的。


雖然咱們都說銀行是躺賺的機構,但細分來看,這其實是一個頭部效應很強的行業。


第1梯隊:


工、農、中、建、交,再加上一個郵政儲蓄銀行,是國有六大行


歷史悠久,分支機構眾多,國家信用支持,時至今日,還是有不少老人一提到銀行,幾乎就是把銀行和這幾大行劃等號了。


所以,這六大行的吸儲能力自然是最強的,輕鬆躺賺,而它們的資產規模,也佔到了整個銀行體系的半壁江山。


第2梯隊:


就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了招商、浦發、廣發、民生、興業等12家銀行,大家相對比較熟悉,也是全國性的銀行。


銀行也破產,提3個需要注意的點


但是這些股份制銀行畢竟不是國家的親兒子,吸儲能力自然會弱一點。


所以會搞出各種特色服務,比如信用卡積分和折扣什麼的,整體服務也會更好,以此來吸引人。


第3梯隊:


就是分散全國各地,數量眾多的區域性城商行和農商行


這些銀行無論是資金實力、規模還是名聲,都比較弱,所以吸儲的能力是最差的,發展也最慢。


所以大家就看到,這些銀行會發行遠高於市場平均利率的產品,來吸引儲戶。


後來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又大量搶佔了很多存款來源,使得儲戶流失。


所以這些本來抗風險能力就相對弱的小銀行,就要繼續提高利率,但吸儲成本增加了,壓力就變得更大。


而從2020年一季度的銀行業運行季報來看,這些小銀行的不良資產率也是最高的。


銀行也破產,提3個需要注意的點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業運行2020一季報)


03


當然,大家也不必因為包商銀行這個事件,就覺得銀行不安全了,因為國家對銀行的監管還是很強的。


不過隨著金融的逐步開放,各銀行之間的競爭激烈,說不準還會有小銀行退出市場,所以咱們之後還是要注意3個事情——


首先,就是要搞清楚你在銀行買的,到底是存款,還是銀行自營理財,還是代銷產品。


如果你是衝著智能存款去買的話,要看清楚頁面介紹詳情,或者產品說明裡,有沒有說明是存款。


銀行也破產,提3個需要注意的點

(某智能存款產品說明頁面)


因為存款保障基金兜底的只是存款,而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保障基金是不管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買的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那銀行破產了的話,這個錢可能是拿不回來的。


而銀行代銷產品,比如基金、保險之類的產品,銀行只是個通道,你的錢實際和這家銀行是沒什麼關係的,所以即便這家銀行破產了,也不會有影響。


另外,如果是在銀行理財子公司買的產品,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因為理財子公司是獨立於母行的。


第2個,就是要注意資金的分散。


雖然包商銀行的事件,國家給個人存款全額兜底了,但如果之後再發生類似的事情,誰也保不準會繼續無限制的兜底。


所以在一家銀行裡的存款,就不要超過50萬了。


資金超過50萬的,就分散到幾家銀行去存,又或者直接存到國有幾大行去,破產的可能性幾乎為0。


第3個,別再迷信剛兌,盯著高收益盲目買產品。


雖然考慮到疫情的原因,央行決定原本要在今年底結束過渡的資管新規,延長到2021年底,但打破剛兌是整體的趨勢。


各種打著擦邊球的理財產品,都會轉到淨值化,而各種高收益、剛兌預期的債權資產,大家也得謹慎看待。


P2P不用再說了,而像信託這種類固收產品,今年也是慢慢開始爆雷,比如安信信託和四川信託。


你很難搞清楚它的底層資產到底是什麼,這裡面的灰色地帶,就很容易讓發行主體拿來藏匿不良資產,經濟環境一旦不行,就很容易雷了。


就像我們以前說過的,即便明面給到你10%的剛兌收益,但一旦爆雷,那就是100%的虧損,還玩個啥呢?


未來越來越多的投資品,是要我們自負盈虧了,所以不要只盯著看起來很高的收益,去盲目買產品,畢竟咱們絕大部分普通人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


學習好基本的理財投資知識,搞懂自己買的是什麼,為什麼要買,為自己負責,是未來咱們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