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專訪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

瞭望—專訪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


◇脫貧攻堅,讓延安從黃到綠,由窮變富。延安告別絕對貧困,這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的最新戰績,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如一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初心

◇延安實現整體脫貧摘帽,不僅是延安的勝利,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縮影

◇告別貧困後,革命老區有了新目標,延安要在2020年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新時代,新延安!

陝西省政府5月7日發佈公告,延安市延川、宜川兩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上2017年已退出的延長縣,延安市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標誌著革命聖地延安,從此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兒女開啟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見證了新中國的紅色征程。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寫入黨章,“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在延安開花結果。延安脫貧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時期的喜訊,是延安人傳承延安精神,向革命先輩們交上的答卷,也是對逐夢新時代幹部群眾的激勵和鼓舞。

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延安是如何落實黨中央部署的?延安脫貧經歷了怎樣的艱辛歷程?延安幹部群眾如何在新時代傳承延安精神?延安脫貧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延安如何鞏固脫貧成果?

帶著這些問題,《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專訪了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

  延安整體脫貧

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瞭望》:5月7日,延安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召開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這些年,延安是如何落實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各項指示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徐新榮: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回延安看望鄉親們,主持召開了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總書記深情地說,“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裡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延安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四年多來,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發揮兩個明顯優勢、破解一個明顯制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盡銳出戰、精準發力。

現在延安的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全市貧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7.62萬戶20.52萬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5526戶10034人,貧困發生率由13.2%下降到0.66%,以實績實效體現了“四個意識”、做到了“兩個維護”。

延安實現整體脫貧摘帽,不僅是延安的勝利,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縮影,是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綻放,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瞭望》:延安是採取了哪些具體的措施取得這些成果的?

徐新榮:四年來,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號民生工程,不斷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堅持四級書記抓脫貧,聚焦聚力、硬仗硬打,努力做到村村過硬、戶戶過硬。

首先,是立“軍令狀”扛起主體責任。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和重點責任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公開立下“軍令狀”,聚焦解決實際問題,從工作佈局、力量配備、資金投入向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傾斜。領導幹部帶頭住村蹲點調研,解剖麻雀、發現問題、督導工作,帶動各級層層夯實責任、落實措施。

第二是堅持盡銳出戰。我們把最優秀的幹部放在脫貧攻堅一線,重點幫助貧困村解決基礎設施突出問題,扶持發展新型村集體經濟。這些年,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7.42億元,所有貧困村都通了水泥瀝青路,安全飲水問題全面解決,電力入戶和動力電通村、標準化衛生室實現了全覆蓋,70%以上的村實現集體收入“零”的突破。

第三是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嚴格對標“兩不愁三保障”,靶向治療,補齊短板。

具體而言,精準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5.5萬人次,確保貧困戶子女義務教育有保障。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醫療保障、民政醫療救助和兜底“五重”保障,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達到82.24%。農村3.09萬戶危房戶住進安全住房。2016年一次性啟動建檔立卡17294戶56340人移民搬遷項目,目前實際入住率86.78%。1.06萬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全部落實兜底保障措施。

牢牢扭住產業這個治本之策,我們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以蘋果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後整理,推廣“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把貧困群眾牢牢嵌入產業鏈,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全市44194戶137411人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做到了產業全覆蓋,佔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71.7%。

第四是凝聚攻堅合力。與江蘇省無錫市深度開展扶貧協作;國家核電、中國證監會、中國鹽業公司和空軍機關等單位紮實開展定點幫扶,落實項目32個;發揮國企合力團、高校“雙百工程”、優質醫療資源等優勢,投入資金1.78億元,開展各類幫扶項目45個;動員644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940個村,投入資金5.24億元,實施項目1446個,形成了全社會大扶貧格局。

延安脫貧的經驗和啟示

《瞭望》:延安是革命聖地,它的脫貧經歷了怎樣艱辛的歷程?延安告別絕對貧困的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是什麼?有哪些經驗和啟示?

徐新榮:延安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它地處黃土高原腹地,溝壑縱橫,生態脆弱,地理位置偏遠、自然條件惡劣,歷史上極端貧困。延安的自然基礎決定它也是脫貧攻堅難度最大、任務最艱鉅的區域之一。

延安宣告脫貧,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傳承延安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帶領人民群眾接續奮鬥的結果,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大事,是給黨中央、革命先輩、老區人民和全國人民交上的一份合格答卷,是對正在脫貧攻堅關鍵期的其他貧困地區的鼓勵和激勵。

說到延安脫貧的經驗和啟示,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我們最大的政治優勢,也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制勝法寶。在實踐中我們也能看到,凡是發展好的村子,都有一個好的黨支部班子,有一個好的黨支部帶頭人。必須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打造一支永不走的駐村工作隊。

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延安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變化和成績,正是因為歷屆市委堅持實事求是,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延安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子。

我們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色發展,累計退耕還林1077萬畝,發展蘋果產業380多萬畝、設施蔬菜瓜果45.21萬畝,養殖豬牛羊225.69萬頭(只),家禽466.94萬隻,養蜂14.6萬箱。此外,紅棗、核桃、小雜糧、菌類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果-沼-畜”生態循環農業,做到了果業強、果鄉美、果農富,實現了生態保護和扶貧脫貧一個戰場、兩場戰役的雙贏。

必須堅持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擺脫貧困既是擺脫物質上的貧困,更是擺脫精神上的貧困,沒有脫貧志向,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資金也只能管一時、不能管長久。

我們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出了產業就業、扶志扶智、危房改造、旅遊帶動、生態提升等精準扶貧“二十六法”,開展農村“三變”改革,促進企業和群眾聯股聯利聯心,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大力發揚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培育長效增收產業,變“輸血”為“造血”,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

把脫貧攻堅一線

作為錘鍊幹部的主戰場

《瞭望》:延安脫貧,繪就了新時代新延安新畫卷。在脫貧攻堅中,延安幹部群眾如何傳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思想、作風有了怎樣的轉變?

徐新榮:延安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鍛鍊培養幹部的主戰場,因村選派153名縣級後備幹部、1784名優秀幹部擔任第一書記,2.8萬名市縣鄉幹部聯戶扶貧,組建了1546個駐村工作隊。整合“四支隊伍”,建立臨時黨支部,打造攻堅拔寨的堅強戰鬥堡壘。樹立在脫貧攻堅一線選人用人的鮮明導向,提拔使用扶貧一線幹部592人。

狠抓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查侵犯群眾利益的“微腐敗”,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搞花拳繡腿,不搞繁文縟節,不做表面文章。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

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的制勝法寶。幫扶過程中,幹部住村聯戶,噓寒問暖、出謀劃策、精準施策,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一批年輕幹部體察到了民情,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有些第一書記通過扶貧立志紮根基層改變鄉村面貌,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價值追求。

群眾也在脫貧過程中感受到黨員幹部為群眾辦實事、為人民謀幸福的好作風。許多脫貧的群眾,常說“延安時期共產黨幹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一些貧困戶發自內心地對幹部、對媒體吐露心聲,感謝黨的好政策讓大家脫了貧。

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

《瞭望》:延安自然生態條件仍較為薄弱,產業基礎還不鞏固,延安將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進而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夠格進入小康社會?

徐新榮: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雖然我們實現了脫貧摘帽,但這只是階段性目標,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部分脫貧戶長效產業基礎不牢固、短期產業收入不穩定,特別是一些邊緣戶返貧可能性大;移風易俗、改變群眾生產生活方式還需下大功夫,脫貧內生動力不足,扶志扶智仍需持續用力;個別領導幹部盲目樂觀、鬆勁厭戰情緒滋生,群眾滿意度還需提升等等。

我們將圍繞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不放鬆、整治問題不手軟、落實責任不鬆勁、轉變作風不懈怠,做到精準精細精心,務求實際實用實效,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確保延安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憂患意識,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對脫貧人口開展“回頭看”,全面梳理排查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成效考核反饋問題,以嚴和實的要求抓整改,進一步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真正做到村村過硬、戶戶過硬。

二是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堅持把產業作為根本,深入開展以蘋果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後整理,延伸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推行蘋果“期貨+保險”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把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以“公轉”帶動“自轉”。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打破資本、人才等要素城鄉雙向流動的壁壘,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

三是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四是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始終,完善和落實抓黨建促脫貧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延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