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4月15日,辽宁民警接到热心市民报警,在海边发现

一对母女疑似要投海,民警第一时间赶到海边将母女解救。

这才了解到事情的起因原来是因为10岁的女儿疫情期间在家里上网课的时候不好好写作业妈妈无法管教,一气之下这才把女儿拉到海里

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民警问到为什么这样做时,妈妈竟然说是想吓唬吓唬孩子,孩子不太听话,要让她长长记性

其实这种类似的矛盾在疫情隔离期间在很多家庭都有所发生,只不过大人们采取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虽然现在隔离期在慢慢过去,可是网课还没有结束,一场疫情隔离使得多少个家庭爆发了大的矛盾,夫妻反目,家庭气氛冷凝,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大家的情绪都积攒已久,无处发泄。

网课就是最大的一个矛盾点,因为在家庭这个舒适的环境中,上课的工具又是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很容易就让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

而父母不得不承担起近距离的监督工作,时间一长,孩子的一点点不专心和错误,都很容易挑起家长的怒火。

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有很多家长都在网上吐槽上课好像是在给家长上,作业好像是给家长布置的,每天晚上睡觉孩子睡得舒服的,家长做梦都梦见老师在床头围了一圈在催作业。

而面对这巨大的压力,每个家长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有的选择和孩子一起反抗学校的压力,有的则是恨铁不成钢试图通过各种办法让孩子上进认真起来。

而辽宁的这位家长就选择了这样极端的办法,新闻一出这位家长也是有了一半一半的拥护者和反对者。

可是在我看来这位家长这样做的时候可不仅仅是想吓唬吓唬孩子,而是为了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让孩子能一辈子记住不好好写作业的后果,一辈子活在对妈妈和大海的阴影里

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在少数,而那些被家人吓大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1、孩子的好奇心消失了

在生活中我们有些家长其实不知不觉间就在吓唬自己的孩子,比如晚上八点不要出门,不然外面会有怪兽抓小孩;吃西瓜必须吐籽,不然西瓜籽就会在肚子里发芽长个大西瓜把肚子撑破;不要看神话故事片,里面的妖怪会爬出来吃小孩。

这种类似的话从孩子还不会走时父母就开始说了,也没有任何的忌讳,而且大多数父母施行过以后觉得特别有效,孩子确实不会去一些没去过的地方,干一些父母认为不好的事情了。

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可是这样做的话,孩子的好奇心也会慢慢消失了,面对一个新鲜的事物,孩子首先心里是害怕很威胁到自己,所以心里很抵触去探索新事物

2、孩子会变得很脆弱

小敏的女儿可可正是七八岁猪嫌狗不爱的年纪,本来应该是特别活泼淘气的孩子,可是可可却特别内向乖巧,人前连大声说话都不敢。

有一次有人来做客,可可不小心把一块饼干掉在了地上,当时孩子都急哭了,连忙捡起来扔到垃圾桶,跑过去给妈妈认错,嘴里还说着妈妈不要把我关进小黑屋里,我害怕之类的话,孩子的反应让小敏很尴尬又无奈。

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3、孩子会逐渐转变成讨好型人格

出于不好好表现就会被父母抛弃或者赶出去,或者如同辽宁这位妈妈一样的不认真学习还不如死了算了,会对还处于人格三观塑造时期的孩子产生很大的阴影。

孩子的性格会慢慢变得懦弱胆小,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再压抑,为了让父母能够开心,孩子会学会去讨父母的欢心,去拼了命的投其所好,习惯去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喜好,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信,活出自我的人生信条,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加依赖父母,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迫切的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同感。

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家长为什么都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呢?这样的做法真的有效吗?答案是不。

通过吓唬孩子而让孩子听话上进的做法,都是伪上进的方法,表面上看孩子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实际上孩子的成长道路是在慢慢变窄,孩子的性格在慢慢压抑,这样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

而只有出了事情,酿成惨祸,有些家长才会后悔,才会想要弥补。

难道让孩子成才变优秀的方式只有这么极端的一种吗?这是对孩子表达爱和期盼的正确做法?

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又该怎样做出补救或者怎样才能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1、克制脾气

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父母之所以会这样做,大都是脾气克制不住,或者天生脾气暴躁,经常有过激行为。

面对孩子没有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走,或者触犯到了自己的做事底线,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淡定,深呼吸,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生气,不要生气,不要把自己恐怖的一面展现给孩子,不要让孩子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远离了自己

如果还不管用,就告诉自己孩子是自己要生的,自己亲生的,不生气,要忍耐。

2、换位思考

有时候父母理解不了孩子的一些行为,认为孩子玩手机就是打游戏,睡觉就是偷懒,写作业不认真就是学习不好等等。

其实这都是误会,这个时候家长尝试着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可能孩子在墙壁上画的是超级英雄呢,可能孩子是太累了所以才要睡觉休息呢。

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换个角度看问题,想法和做法也会大大不同。

3、对孩子敞开心扉来场交流会

对于一些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家长,这已经是迈出了第一步。

这个时候第一步家长是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是什么想法,可以模仿《小欢喜》中那样的家长和孩子背靠背的交流会,对着镜子,每个人说出内心的想法。

最好是孩子先开口,而家长也不要急着反驳孩子的想法,就算有些难以理解,可是交流的本意就是打开孩子的心结,所以请做个耐心的聆听者吧

4、实际行动尊重孩子

知道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不当,能不能迈出实际行动的重要一步呢?会不会在下一次发脾气前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能不能不要再把不要你了,你怎么不去死这种话挂在嘴边或者说给孩子听呢?

妈妈我理解你盼我成才,请不要把我拖入大海,这样的妈妈我害怕

多多的陪伴孩子,抚慰之前的冲动行为带给孩子的伤害,鼓励孩子偶尔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情,默许孩子偶尔疲惫时的休息,支持孩子想要实现自己爱好的迫切心情和要独立自我的希望。

做个时刻理智的父母也许很难,但是要做个爱孩子的父母不难,没有哪一对父母是不爱自己孩子的。

收起自己粗暴的爱,让这种带刺的亲情和爱护远离还在不断成长的孩子。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如果爱你的孩子,就不要用恐惧去吓唬他,让他在真正的爱和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