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根據中國精神衛生調查,任何精神障礙(包括大家熟悉的抑鬱症、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終生患病率高達16.57%。


這意味著我們可能在一生中的任何時刻患有某種心理疾病,或者面臨親友患病。


除了佔比極小的一部分重症患者需要住院,絕大部分心理疾病患者會在家中被照顧和護理。


因此學會照護心理疾病患者,對任何人來說都很重要。


這裡有3個照護錦囊,如果你的親友已經被診斷,希望能助你撥開迷霧,度過難關。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精神心理疾病可能會面臨造成情緒上的波動、和社會功能的障礙問題。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提醒自己保持敏感,去面對和接納患者問題的同時,照護者首先應該做到的是保證自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們會經常容易忽略一個問題:照護者同樣會出現心力枯竭的狀態。


  • 來自其他人的不理解與過分關注
  • 來自患者的情緒波動與對抗
  • 有時情緒會觸碰到崩潰的邊緣,無所適從
  • 感覺自己也出現抑鬱、焦慮的狀態、心態不穩定

在這個時候,你更要先保護好自己身體和心理狀態,避免繼續對患者進行照護。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這並不意味著照護者不愛患者,或者自私,而是在這個時候,這是一種最正確、最積極的反應。


一方面:照護者本身的身心狀態,會極大程度影響患者的康復。


作為一名支持者,保證自身的能量充足是做到照顧他人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並不是只有患者才需要心理、認知上的改變。


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有一定的社會性。


盲目的將所有的心理資源全都傾注給患者,忽略了其他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並不能完全的解決患者的問題。


必要的時候,照護者同樣需要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支持。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我們時常會遇到走向極端的照護者:要麼將患者捧在手心,小心翼翼;要麼認為患者"不正常","腦子有問題"。


心理疾病沒有肉眼可見的病理狀況和客觀損傷,因不解而誤解是時常發生的事情。


作為照護者,我們必須清楚:TA們不是"異常的人",只是生了病的普通人。


同樣有"被尊重"、"想表達"、"被鼓勵"、"被傾聽"、"掌握自己生活"的權力與需求。


1.合適的鼓勵


儘管很難對患者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但是充滿陽光和關愛的精神鼓勵,在任何時候都是必須的。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行為上的鼓勵更為直接有效:


  • 帶TA去看醫生,並鼓勵TA積極的複診。
  • 鼓勵TA遵醫囑服用藥物,並對藥物的副作用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 鼓勵TA適當的運動,去開始社會性生活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2.積極的語言


因為親近,所以難免抱怨(無論是當著患者的面抱怨,還是在其他的溝通場合抱怨)。


也因為親近,所以時常會口無遮攔。


然而逞一時口舌之快對改變現狀毫無意義,反而會讓我們滋生越來越多的痛苦不安。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有以下幾個建議:


1、避免使用那些偏激的語言,如:不正常、瘋癲、神經病等等

2、不要用疾病的名稱來代稱一個人。

3、不要讓更多的人知道TA所患的疾病,除非TA允許你這樣做。

4、不要把TA的所有事情歸罪於疾病。

5、請不要把疾病和個人的關係反覆強調:

  • "你是一個患有抑鬱症的人,你要好好聽話"。
  • "你有焦慮症,心態要放輕鬆"
  • "內向的人才會有抑鬱症,你要想開一點"


3.溝通上傾聽


希望你能時刻提醒自己傾聽的重要性。


至少要保證:"在聽完他們說的話之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處於心理困境中的人,很困擾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的想法沒有人可以理解、甚至沒有人願意嘗試著去理解。


作為一名提供照護的人,你可以不是一個好的共情者,但一定是一個好的陪伴者。


另外,一味單方面的輸出也會造成照護者的枯竭,因此多傾聽吧,它會讓你們的關係流動起來!


4.生活上"放權"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有自己特有的生活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去控制和綁架TA的生活。


對於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全權代表患者做決定。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果患者提出這些要求——


· 今天我不想吃藥

· 不想去看醫生

· 我想喝酒讓自己舒服一點


你要很清楚什麼對TA而言是有利的,並堅持自己的立場。為了早一天的康復,有時你需要更"強勢"。(無法確定的時候,及時的與醫生溝通)


錦囊三:看作共同成長,切忌「犧牲」思想


  • 為了照顧TA,我要辭去我的工作,不再去社交
  • 我要24小時去關注TA
  • 我接下來人生的使命,就是照顧好TA

當這樣的念頭出現,你就把自己當作了"奉獻者",或者是"被害者"。這就是對自己內在資源的損耗。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康復或許是一條艱難的道路,一旦走過這段困境,照護者和患者都會有從內而外的轉變和成長。


通過照護心理疾病患者,你會了解到:


· 與家人更好的溝通模式

· 面對應激事件怎樣去調整身心狀態、穩定情緒

· 常用的穩定情緒的方法(冥想、瑜伽、呼吸訓練)

· 可能會出現的症狀表現與危機干預方法(通過閱讀專業書籍或者學習某一學派的心理治療理論)

· 常用藥物的副作用及應對方法(與醫生充分的溝通)


當你獲取的資源越來越多,除了用於補充患者內心的缺失,自己的內心同樣能得到滋養。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所以,照顧不是犧牲,而是一個內在資源豐富的過程。


不是因為家人生病了,才需要你去照顧TA,而是即便他不生病,你們之間也需要一種情感的交互。


此時此刻,你們都在學習如何讓這樣的交互更積極、更有效。



也許每個人都會遇上這一天:當你身邊有人確診了某種心理疾病。


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我深知大家都將面臨難以一筆帶過的一段時光,但千萬不要逃避,更別獨自硬抗。


不必覺得自己有責任去"治癒"TA,先照顧好自己,再做好親友應給的支持,剩下的事情交給醫生和時間。


彭旭:親友患心理疾病,這有3個照護錦囊



本文作者:彭旭 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

責任編輯:海魚

插畫:李大姑娘


免責聲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為醫生臨床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主觀上無任何營銷性。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