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古代婚姻形式的不同變化

前言

在古代,中國曆經了無數輝煌的時刻,在清朝之前始終以一個地大物博,人民富足,軍力強大的形象屹立在世界東方,離我們比較近的韓國也受到了我們很多影響,婚姻制度也是其中之一,那麼古代韓國的婚姻制度是怎麼樣的呢?

古代的韓國土地貧瘠,國土面積也不大,自然人口也不多,因此可以說歷史週期進行的比較緩慢,改朝換代的次數也遠遠小於我國。

古代的韓國基本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古代,統一新羅與渤海,高麗,朝鮮。在不同的時期,他們的婚姻制度有所不同,可以說在李氏朝鮮之前,韓國的婚姻制度都比較的簡單。

佛教與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古代婚姻形式的不同變化

統一新羅之前

韓國最早的歷史與神話相結合,據傳天神的兒子和一個部落的女子結合,生下了韓國最早的創始者檀君。他建立了韓國古代的第一個統一國家,今天的歷史學家將那段時期稱之為古朝鮮。

當時雖然號稱國家,其實還是承襲原始社會的制度,大部分是氏族組成的小型集合,之後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兼併,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治體。

在那個原始時期的早期,當時的人們是沒有婚姻這一說的。當時基本繼承了氏族社會的傳統,並沒有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人們都進行群婚或者是對偶制度,自然沒有各種婚禮的儀式和說法。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韓國逐漸開始盛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禮儀的形式也跟隨著開始出現。當然這時的婚姻制度也是非常的簡陋,形式非常簡單,人們只需要向他人宣佈兩人結成了一對就可以,只有口頭上的形式。

統一新羅與渤海

到了公元676-935的新羅時期,這種只是口頭宣佈的婚禮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婚禮形式發生了改變,當時的人們結婚還盛行將家人和親族請過來,擺一桌宴席。後世的學者將這種形式簡單的概括為祝宴和共食,這種形式在韓國土地上流傳了很久,在之後高麗時期的數百年也是沿用這種形式。

佛教與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古代婚姻形式的不同變化

高麗時期

  • 婚禮形式

公元935年,新羅國王正式向南方的高麗王朝投降,從此韓國曆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段時期婚姻上的習俗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革,但是出現了一些很獨特的婚娶方式。一方面他們繼承之前的一部分形式。結婚時男方向女方家庭贈送酒和肉,但不贈彩禮。

《北史》當中記載:“男家送豬酒而已,無彩聘之禮,或有受財者,人共恥之,以為賣婢”。

人們看不起那些收彩禮的人,認為那就像是賣女兒一樣。結婚的當天晚上再擺一桌宴席,人們聚在一起向新婚的兩人表達祝福,只喝三杯喜酒就散,婚姻也就成了。

  • 入贅婚

除了這種婚宴形式,當時的婚姻一般都遵循入贅婚,婚後男歸女第,這也是朝鮮半島的傳統習俗之一。《後漢書》

有對此的相關記載,其婚姻皆就婦家,生子長大,然後將還。他們結婚之後住在女方的家裡,直到生的孩子長大一些之後再住到男方家裡。

這種明顯帶著一些母系風格的形式,主要是符合當時的比較落後的生產力,古代韓國地小人少,女性的生產力也非常重要,因此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男性相差不多。

除了生產力之外,還有當時佛教盛行的緣故。佛教在新羅時期快速發展、普及,在高麗時期更是成為了國教,佛教當中眾生平等的思想也或多或少影響到了婚姻的習俗。

佛教與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古代婚姻形式的不同變化

  • 婚禮服飾

韓國古代婚姻的另一個亮點是婚禮的服飾,婚服可以說是最能體現民族特色的服飾了。韓國的平民日常生活之中只允許穿白色的衣服,特殊的節日和場合可以穿著彩色的服裝,而結婚的時候則可以穿官服。

平民穿著九品官員樣式的官服,官員則穿戴自身品階的官服,有錢人或者是貴族的女性會穿著不同顏色的闊衣,還會佩戴很多儀式性的飾品,這些服裝和配飾都具有很明顯的韓式風格。

李氏朝鮮

1392年,李成桂建立了新的王朝,也就是統一朝鮮,後世稱之為李氏朝鮮,這段時期,朝鮮半島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傳統習俗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朝鮮把儒教立為國教,稱孔子為素王,儒學思想空前普及,改變了韓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朝鮮志中記載:李氏朝鮮,崇尚信義,篤信儒術,禮讓成俗,柔謹為風。

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作為人道之始的婚姻制度的改革,開始提上了日程。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家禮》在高麗末期就已經被引進,但是因為和當時盛行的入贅相差甚遠,短時間不被人們接受。

朱子理學提倡從夫居,以父系為中心;而入贅婚則提倡從母居,以母系為中心。朝鮮王朝的上層認識到了這種巨大的衝突,但他們堅定的認為接受中華文明對於他們民族的前進是最重要的,因此上層階級首先推行儒家的婚禮形式,作為全國婚禮變革的先行者。

在上層的推動之下,迎親禮和入贅婚相互交融吸收,在當地形成了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婚姻形式。

佛教與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古代婚姻形式的不同變化

  • 婚姻形式

韓國傳統的婚姻形式與儒家六禮相融合之後,形成了三種獨特的婚姻形式,即半親迎,三日對盤和真親迎。

半親迎最早出現在明宗時期,它的特點是婚禮分成兩次進行。第一次在女方家裡,以新郎入贅為主;第二次在男方家裡,以迎娶新娘為主,半親迎強調新郎去女方的家裡進行合香禮,之後再去男方家舉辦一次,這也是今天朝鮮半島流行的傳統婚禮的前身。

三日對盤與半親迎相似,但是它強調新郎要在女方的家裡留宿三天之後,再把新娘迎接回自己家,而真親迎則是指結婚的當天,兩人一起去男方的家庭進行婚禮。這種形式一般是在王室或者貴族階級盛行,而百姓則一般舉行半親迎或者是三日對盤,這也是不同階級對儒家思想的接受程度有所區別,庶民階級對於這種思想的接受程度還是偏低。

  • 六禮

在朝鮮王朝的初期,將婚姻分為了六個階段。

  1. 第一項是媒人搭橋,類似於我國六禮之中的納彩,男方請媒人去向新娘家庭提親,女方同意後就贈送彩禮;
  2. 第二項是男方將新郎的生辰年月給女方家,如果接下了,就代表兩家定親了。女方進行回禮稱為定親禮;
  3. 第三項是婚禮之上,新郎和新娘第一次見面;
  4. 第四項是在新娘家度過大禮之後兩天;
  5. 第五項是幣帛禮,新娘要向男方的長輩依次行禮;
  6. 第六項是覲親,就是說兩人結婚之後,新娘第一次回孃家。
佛教與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古代婚姻形式的不同變化

  • 四禮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朝鮮王朝的後期,六禮漸漸變成了四禮,也就是議婚、納彩、納幣、親迎。這其中,議婚和納彩對應六禮的前兩項。議婚就是男女雙方的家長商議婚事,納彩是說男方向女方家送生辰八字和納彩書,如果女方接受就進行回覆,也稱擇日書。

納幣是指訂婚之後,男方將幣帛送給新娘家,來表示同意婚事的感謝。親迎則包括了婚禮的全部儀式,也稱大禮,首先,新郎去新娘家之前,在祠堂前拜過祖宗後,喝下一杯父親倒的酒,女方也是一樣,之後,新郎前往新娘家中,進行奠雁禮,表示男女雙方相互恩愛,希望能夠永遠保持下去。

之後在禮廳之中,新人行交拜禮和合巹禮。交拜禮是表現夫妻禮節的,先由新娘向新郎行兩次大禮,新郎再回行一大禮,重複兩次。合巹禮則是一種結成夫妻的形式,兩人先各自喝兩杯酒,然後男女互換著喝第三杯,表示兩人融為一體。

婚禮之夜,進行合寢禮,這一晚上不同的地區也有一些不同的習慣,比如守新房等等。第二天則有洞房禮,主要是考驗新郎的才華,能力和膽略,孃家人會提出一些很難的問題來問新郎,然後以回答不好為理由將他們吊起來,用樹枝抽打腳面。

佛教與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古代婚姻形式的不同變化

結語

李氏朝鮮是韓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近代的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儒家思想在朝鮮半島上也失去了統治地位。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兩種婚禮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改變的韓國的傳統婚姻方式,形成了現代的韓國婚姻習俗。

現代韓國婚姻習俗可以說將傳統婚姻,西方婚姻和宗教婚姻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具有韓國本民族特色的新式婚姻。即簡化了流程,遵循近代婚姻的形式,又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禮儀如幣帛禮和覲親。

我們可以發現,韓國在數千年發展中,婚姻形式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每一次吸收外來文化時都保持了一些傳統的習俗,進而形成極具特色的制度,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鑑和吸收。


參考文獻:

《北史》

《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