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藥並不適合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我國是肺癌大國,因此針對肺癌的靶向藥需求量大,一些病人不願意放療和化療,單純依靠靶向藥,因為它不僅大幅度延長了患者的生命,並且治療靶點,副作用小。但是,靶向藥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服用,哪些人適合服用靶向藥進行治療呢,哪些人服藥後效果比較好呢?

靶向藥原理

這就要從靶向藥的原理說起。靶向藥物的原理是找到致癌驅動基因後“定點攻擊”,突變基因不同,所採用的靶向藥也是不一樣的。如果腫瘤細胞沒有可用的“靶點”,那麼再好的靶向藥也無法發揮作用,因此,要合理準確的使用靶向藥,而不能盲目服用。 以肺癌為例,現有的“易瑞沙”、“特羅凱”和“凱美納”,都是作用在EGFR即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這個靶點上,主要基因突變靶點為19點和21點基因突變的 靶向藥物。也就是說,只有這些基因點位發現突變,服用靶向藥的效果才會明顯。

靶向藥並不適合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癌症病人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在病人病情快速進展,且有其他治療手段時,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一線化療和放療,仍是肺癌晚期患者優先考慮的治療方案,有相關實驗專門進 行了研究,在不檢測基因的情況下,將肺癌病人分為兩組,一組吃靶向藥物,另一組做化療。結果實驗進行到一半就被叫停,因為吃靶向藥物的一組,治療效果遠遠低於化療組,死亡風險明顯上升。實驗證明,如果不進行基因檢測就盲目服用靶向藥,有可能死亡更快,而且到了確實無效時再叫停,就耽誤了疾病的治療時機。

如何判斷是否適合服用靶向藥

肺癌患者要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吃靶向藥物,必須通過基因檢測進行篩查。首先最應該檢測的是EGFR基因,其突變陽性的概率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人中約佔30%以上,等於1/3的病人一線就適合吃TKI藥物。患者等待基因檢測可 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一週至兩週),並且部分醫院該部分是醫保的,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這個等待是值得的,因為這個結果對下一步治療至關重要。此外,還應該檢測EML4-ALK融合基因,如果這個細胞發生融合基因表達陽性的話,另有靶向藥物治療,就是大眾尚不熟悉的克唑替尼,但是發生率在我國加起來不過10%, 我們優先做EGFR基因檢測,再做EML4-ALK檢測。

據統計,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對於EGFR突變人群,口服靶向藥物70%有效,但是對於EGFR未突變人群,口服靶向藥物只有不到1%有效。腫瘤細胞是 有多樣性的,並非所有腫瘤細胞都具有一樣的特徵性位點,這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只要在使用前檢測患者體內是否有符合條件的基因,判斷其腫瘤細胞上是否有符合條件的位點,就可以預知該藥物是否會奏效,這從臨床上節省了金錢和時間,這樣的檢測被稱為基因突變檢測。只有特定基因突變的腫瘤患者,才適用於口服靶向藥物治療。

靶向藥物(targeted medicine)是目前最先進的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它通過與癌症發生、腫瘤生長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點的作用來阻止癌細胞的生長。靶向藥物是隨著當代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的發展產生的高科技藥物。

靶向藥並不適合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靶向藥物與常規化療藥物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作用機理:常規化療藥物通過對細胞的毒害發揮作用,由於不能準確識別腫瘤細胞,因此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殃及正常細胞,所以產生了較大的毒副作用。而靶向藥物是針對腫瘤基因開發的,它能夠識別腫瘤細胞上由腫瘤細胞特有的基因所決定的特徵性位點,通過與之結合(或類似的其他機制),阻斷腫瘤細胞內控制細胞生長、增殖的信號傳導通路,從而殺滅腫瘤細胞、阻止其增殖。由於這樣的特點,靶向藥物不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要比常規的化療方法小得多。使用靶向藥物的治療方法稱為“靶向治療”(targeted therapy)。

靶向藥物的特點決定了其尤其適合身體虛弱的晚期患者使用,因為這類患者的身體狀況無法承受化療放療帶來的副作用(身體虛弱,副作用很可能會成為壓垮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又不能通過手術對病灶進行清除(病灶已經發生擴散,很難徹底排查並切除)。

靶向藥物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 小分子藥物

小分子藥物通常是信號傳導抑制劑,它能夠特異性地阻斷腫瘤生長、增殖過程中所必需的信號傳導通路,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例如諾華製藥生產的用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腸胃基質瘤的格列衛(Gleevec,通用名Imitinib)、以EGFR為靶點的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阿斯利康生產的易瑞沙(Iressa,通用名Gefitinib)和德國默克的特羅凱(Tarceva,通用名Erlotinib)均屬此類,並已進入臨床應用。美國千年製藥公司生產的Velcade(通用名bortezomib)是細胞凋亡誘導劑,也屬於小分子藥物。

2. 單克隆抗體

例如用於治療HER2基因陽性(過量表達)的乳腺癌的赫塞汀(Herceptin,通用名Trastuzumab)、以EGFR為靶點的結腸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愛必妥(Erbitux,通用名Cetuximab)等。這類藥物是通過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來識別腫瘤細胞的。

從通用名的後綴上來看,單克隆抗體類靶向藥物以“-mab”為後綴,而酪氨酸激酶類靶向藥物以“-nib”為後綴。

靶向藥並不適合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除上述列舉的已經進入臨床使用的靶向藥物外,另外還有多種靶向藥物正在開發中。

按照藥物種類來看單克隆抗體和小分子靶向藥物未來將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其快速增長是由許多新產品進入導致的市場擴容。靶向藥物的一大特點是針對特定靶點產生作用,每個病人的情況各不相同,可以選用的靶向藥物也各有不同,一定程度上實現對腫瘤的個體化治療。新產品的不斷湧現會導致病人群的細分,即某種藥物只適合於某個腫瘤的特定病人群。典型的如羅氏的赫塞汀只針對HER2陽性的乳腺癌患者,這部分患者佔乳腺癌患者總數大約20%。這樣最終的結果將是各種產品都有各自的目標患者群,而出現能夠包治百病的“重磅炸彈”型產品的概率將逐漸下降。單一品種適應症的增加,是導致靶向藥物中出現重磅炸彈品種的最大推動力。

臨床使用

靶向藥物一般單獨使用或和化療藥物配合使用。對於已經經過充分臨床驗證的靶向藥物,在臨床上可用作一線、二線、三線治療,而對於新的靶向藥物,儘管已有資料表明其有效性,但還未經過充分的臨床驗證,一般用於二線、三線治療(即常規化療無效後的治療)。靶向藥物的使用,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用藥。當臨床上已經顯示靶向藥物已經沒有明顯效果時(例如連續用藥一年後),說明癌細胞已經產生了耐藥性,這時應停止使用靶向藥物。

目前,靶向治療由於療效確切、針對性強,並且副作用小,是相關臨床和基礎的研究熱點,其中肺癌靶向治療尤其在臨床中受益。

靶向藥並不適合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目前大眾對肺癌靶向治療最熟悉的就是EGFR突變的三大藥物:易瑞沙(下圖一)、特羅凱(下圖二)、凱美納(下圖三),還有一個就是不太熟悉的EML4-ALK融合基因表達陽性的克唑替尼(下圖四)。

靶向藥並不適合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靶向藥並不適合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靶向藥並不適合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靶向藥並不適合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靶向藥

前三種藥物其實作用機制大同小異,基本機制是一樣的,他們給EGFR (表皮生長因子)有突變的患者(有此靶點病人)的治療生存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使他們的中位生存期從原來的一年左右一下提高到兩年半到三年的生存期。這類藥物對有這類基因突變的患者生存期的延長是非常明顯的,是革命性的變化。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

腫瘤專家一劉豔玲,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腫瘤相關的問題,請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