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就要为民做主,百姓对父母官“点差评”,官员如何对待?

当官就要为民做主,百姓对父母官“点差评”,官员如何对待?

古代官员形象

《汉书.循吏传》记载,朱邑“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百姓的意见逐渐成为了统治者治理的执政的依据。在古时候官员虽然身处官职或是高位,但是仍然会常常向身边的人去打探外间的消息。常常会去问:“外间有何议论?”。

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实行民主评议制度。是各地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而在现今早已不鲜见了。可是在古时候并没有和现在一样的科学技术,而古代官员对于百姓“差评”言论的处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面对百姓的“差评”言论会采取不同程度上的改进。

这民主评议的真正开端,则是是汉魏时代的乡议选士制度.从最初的选拔官员要听取群众评议.逐渐发展到考核官员时也要参考群众评议。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策略

官员消除“差评”方法

纵观历朝历代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民众的意见会逐渐成为统治者执政的依据。古时候的官员大多数都会重视民间群众对他们的意见,尤其是“差评”。那么这些官员会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消除在百姓心中的“差评”形象的呢?

当官就要为民做主,百姓对父母官“点差评”,官员如何对待?

百姓围观犯罪官员

1、通过实际行动来消除自己的“差评”形象

东汉汉灵帝时期,朝廷腐败,一时之间卖官成风之象盛行。其中包括了崔烈通过重重关系花重金买到了一个三公首辅的大官。但是这个官刚当上不久,就听到了外面百姓议论他德不配位的声音,他的儿子也对他说外面的人是在如何议论他的。

也许是羞愧的因素,他从那时起便决定要依靠自己帮助百姓做好事来改变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从此以后的他开始在朝堂之上尽心尽力的为群众做实事,努力洗清身上的铜臭味,改变百姓对他的看法。开始变成了一位为人民着想的好官,这里让我们看到了民意的作用。

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像崔烈这样通过买官才当上官的人,即使是买到了无穷的权力但是还是要关注群众的看法,

权力或许可以压制住一部分的人,但是压制不住所有人的思想。买官可以成为一种当官的手段,但是在买这个官的同时也要重视在这个官位上的社会责任感。只有通过做实事才会受到百姓的拥戴,会做实事才会得到民心。相反则会失去民心。

2、在古时候有因为“差评”太多会丢了官职

很多时候都不要小看群众的“差评”,在古代官员因为群众的“差评”而丢官职的官员可以说是的比比皆是。纵观历史发展,在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也就是那位撰写《水经注》的著名学者,在任职东荆州刺史时,以“威猛为治”的方式治理东荆州,就受到了当地民众当面指责他施政苛刻严酷,结果毫无意外被就地免职。

当官就要为民做主,百姓对父母官“点差评”,官员如何对待?

郦道元

在明一代朱元璋时期面向全国要求“户户有此一本”的《大诰》中明确提出,凡各地“耆宿老人、遍处乡村市井士君子人等”,都可以对本省各级地方官吏的施政行为与绩效进行测评,自己一定根据民众评议,表扬好的,降免差的,惩办有罪的。真正做到听从民众的意见,依据民意治国。让群众帮助他一起治理好这个国家。

体现了国家充分重视群众对官员的“差评”的意见,并对那些德不配位的官员给予惩处。使得真正有才,为人民着想的官员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展。联系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就是官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贯彻到底。然而一个国家的治理不可能仅仅单纯依靠单个人或者是单个事物的发展就可以成功的。是需要这个国家里的所有人一起参与治理才行。

3、有一些官员对这些群众“差评”不以为然

秦始皇修建长城动用了无尽的民力,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民怨滔天,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因为这些民怨而停止征伐劳役。或许那时的人们只知道长城征用了无尽的劳役,却不知道秦始皇心中的雄心壮志。面对民间的群众“差评”总是不以为然,不听取意见。

即使最终秦朝在不久之后就灭国了,但是却为中国的后世子孙留下了抵抗外来侵略的有力武器。即使秦始皇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是残暴的,但是却功在千秋。以致与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总是褒贬不一的。

当官就要为民做主,百姓对父母官“点差评”,官员如何对待?

万里长城

联系现在的时代主题,有时候不是官员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得到民众的理解。官员在做事时应该多与群众沟通,争取到群众的理解。而不是不管不顾的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不去与群众沟通争取群众的理解。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顺应群众的需求,争取谅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有时候官员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是平等的。

4、通过虚假民意秀来营造官员的好官形象,消除群众“差评”,来欺骗统治者

虚假民意秀就是那些被爆出来的面子工程,过分夸大了官员的在当地治理中的作用。《明史》中就有记载关于河南府新安县主簿宋圮因违法乱纪被朝廷捉去,与其“同恶相济”的该县典史李继业,为救同伙也为自救,居然想到了打民意牌以达到自救的目的。

明太祖推行的人人都可以参与评议官员的制度

,使得一些官员为了升官或者是让自己的政绩更加好看。就通过收买的手段群众的手段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让群众夸大其词的赞扬他当官时在这里的作用等等。

就虚假的民意秀而言,在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个无法去避免的问题。但也无法去避免这一问题,矛盾总是相互存在的,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总是不可逆。并没有一种政治制度是以一种完美的姿态呈现的。那么对于虚假民意秀应该如何去处理呢?首先应该要提高民众判断事物的能力,其次阶级的管理者应该擦亮眼睛,不被表象所迷惑。通过暗访来找到事件的真相。

当官就要为民做主,百姓对父母官“点差评”,官员如何对待?

教化百姓、提高综合素质

古代统治者向民众收集官员“差评”的方式

君主和官员大臣对人民群众所反映建议的收集方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特别之处,最为常见的便是调查问卷。

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民众收集官员的“差评”

这种问卷调查方式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根据不同的客观事物来最大程度上反映群众民意的诉求。

自上而下则是统治者就是上起朝廷,下至郡县,都要定期派遣使臣、刺史,或者是统治者的微服私访等,分级分区巡行视察,听取群众对各级政府吏治官风的评价。然后对其官员进行奖惩处理等。而自下而上则是通过征求百姓的意见作为官员政绩评价的标准,后世将其概括为“欲考吏治,莫若询诸民言”。

这种问卷调查的方式,推进着当时国家对官员的治理,促进着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在最大程度上向民众收集官员的“差评”的一种方式,也是推动社会阶级管理的一种最为有利的手段。而这种问卷调查的方式就现代社会国家的政治治理具有思想启迪的作用。综合不同人的意见和想法,使得政务方方面面可以考虑的更加全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决策的失败。

当官就要为民做主,百姓对父母官“点差评”,官员如何对待?

钦差大臣

总结

古代官员对待群众“差评”的方法和态度总是会有所不同的,或许是统治阶级的重视。使得官员不得不去重视群众“差评”的影响,并要想办法去消除这种影响。当然虚假的民意作秀是其中最不可取的一种方法。一个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会始终存在的,无法消除,只能磨合。

古代官员对待群众“差评”的方法就现代社会而言,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作用。只有充分的鼓励群众参与到民主治理国家当中,增强民众的归属感。才能使得国家治理从方方面面都可以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汉书循吏传》

2、《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