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4,分司街、明代上坪太庵鐵鐘,牟侯祠

  建置即行政區劃的建立和設置,雍正《

連平州志》花了40頁紙的篇幅來講連平州的建置,原文不分段也沒標點,為便於閱讀,拆分成5篇,這是第四篇。本文的內容與之前的三篇又有很大篇幅是老調重彈,稍微對比就會發現建置部分的內容東拼西湊雜亂無章,明顯是集體創作而非一人所為。和內容相關的圖片不太好找,但為避免枯燥還是炒了幾個葷菜,比如連平分司街、明代太庵鐵鐘,牟侯祠。開篇照例安利一下照牛排的微信公眾號(iZhaoNiuPai)——

  等因又據該道洪雲蒸呈為,熟議連平改州事,連平之設為九連彌盜計,所稱朝天馬、崖鷹十二旋、滴水巖、桃子坪等,其中區(樞)也。上下坪、浰頭直抵龍南之橫崗隘,其北鄙也。獐坑、中村、熱水、岑崗營直抵定南界,其東鄙也。青草洲、十字圩、忠信巡司、窄頭、猴子額直達周陂,其南鄙也。自麻陂歷陂頭圩、東桃、銀瓶(梅?)等隘,長吉等圖,其西鄙也。

  是九連居其中區而環其四面,龍、定、英、翁、長寧、河、和等計七邑,而和平一邑九連獨近,當日之設和平豈非謂有此邑即九連就近控馭?然而桃子坪等又屬之河源,相距縣治二百餘里,翁源距三百里,長寧距百八十里,浰頭巡司X以廢弛,岑崗二哨之設止固其東鄙,而九連付之不可誰何之鄉。是設一和平不能為九連控馭者,以三面籌之未周也。

  今連平之設,既割翁源之東桃、銀瓶二隘,長寧之長吉二圖,則翁源西鄙為右掖,以惠化圖建治則九連中區轄為左掖,忠信圖至連平四十里而近。若以連平為縣,則河源、和平等縣耳。各自為邑無聯絡之勢,九連之盜狂逞,是往事之明鑑也。

  今連平為州,以河源、和平為屬邑,則環九連之前後左右統於一州,補前人防九連之未及者也。且查先年大徵羅旁,賊平改瀧水縣設羅定州,轄東安、西寧二縣。今九連賊平,比照前例相合。緣由具詳前來批行,布政司覆議。

  去後今於崇正七年六月十六日,據布政司詳稱蒙職,據嶺東道呈祥,議割博羅縣長平二圖、六圖糧米1104石六鬥一升,以補河源縣割入連平之數。緣由又催據英德縣申稱,丈得附近長寧黃牛頭、青塘、塘村、赤木等處割米300石以補長寧。又據翁源縣申稱,應割附近連平地名銀梅、東桃二鋪,大隆都長安鄉,周陂都宜陽鄉,共糧米636石九鬥八升二,合九勺二抄六撮,又於青塘鋪大隆都長安鄉,添撥米63石零一升七,合零七抄四撮,共湊足糧米七百石俱入連平。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4,分司街、明代上坪太庵鐵鐘,牟侯祠

連平縣城地圖(局部,廣東省地圖院2012年編制)

  照牛排:連平縣分司街(上圖綠色箭頭所示的位置),位於連平縣城東南,老電影院所在的那條街道,長約200米。分司街的來歷是,明朝正德年間(1518年之後)惠化圖隸屬和平縣管轄,由於距離和平縣衙較遠(與陽明鎮的直線距離約為45公里),就在分司街的位置設置了一個分司衙門。1634年連平建州後,這條街就叫分司街。截至2012年分司街有40多戶人家,有20多個姓氏,分司街東頭的福全伯公廟香火旺盛。

  又奉總督兩廣熊侍郎批據、嶺南兵巡道呈據、廣州府申據、龍門縣詳稱,西林石下總名二建距長寧遠,民不願割,緣由到府。該知府李恢先看得長寧割稅以建連平,自應割地以補長寧,查龍門縣西林鄉去長寧二十里,而近此長寧裡排所自擇者,乃龍門士民複稱不便夫分土分,民莫非王事,在長寧猶在龍門也,何必過分畛域。該縣又以二建之地夙產鐵錫、慮萑苻,窮髮鞭長不及,亦為先事之防想弭緝,綢繆長寧之官絕不後於龍門之官,可無煩於鰓鰓也。查龍門之糧八千石有奇而長寧不及焉,則以多益寡割二建之,地入長寧之版圖,亦兩便之道也。緣由詳道轉詳批司。

  又蒙職批據嶺東道呈據,永安縣知縣牟應受呈稱,丈出應沒賊田4510畝三分,應議設城守兵120名,內管80名,獐坑、野鴨潭80名,共280名。合岑崗營原兵200名,共480名。從茲定製屬連平提調,內城守兵71名半已編銀429兩,尚208名半,每名給田20畝,共田4170畝。隊長28名,係在兵內每十名抽一名充當,內除七名原係食銀今不給田,合應每年加銀十兩零五錢,尚21名共加田105畝。把總一名,給田40畝。哨官,守城二名,內管二名,獐坑一名,野鴨潭一名,共六名,內除二名編工食外,尚四名每名給田35畝,共田140畝。通共給田4455畝,尚剩田55畝三分,或徵銀備支,或積穀備賑,緣由備詳院批司。該本司署印,分守嶺南道副使兼參議陸鏊會同按察司。

  (以下7段內容幾乎是直接照抄自連平州建置2、建置3,僅有個別字句改動,悉遵原著照搬,但註釋從略)

  看得九連一山峰巒險峻、巖穴深阻,且地界四省之衢,壤錯疇僻,官府約束鞭長莫及,故梗化之徒得窮據嘯聚而雄行焉。頃自陳萬發難其間,率師討平,目前似可安於無事,然其險阻猶在也,懲前毖後,思患豫防,則設治控制、置兵防守實為永圖。今以周陂中區建立連平城守而傍於西,和平在其東,河源在其南,翁源、長寧環其外,而又復浰頭之兵以控其北,合內外左右屹然雄峙,聲應互援足以為治。

  而連平之為縣為州,不事再計第東南之險,連平所與共守者和、河二縣也。若均之為縣,彼此畫疆而理,無相維之誼,是又不足恃也。若以連平為州,以和、河二縣為屬,則統轄相臨,事權合一,如人身頭目手足相需為命,防守強固,政教流通,上行下應,無有扞格,是合一州二縣,屹然有臂指相使之勢,洵為治安長策者。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4,分司街、明代上坪太庵鐵鐘,牟侯祠

上坪太庵鐵鐘,是上坪鎮三洞村一廢廟遺物,鑄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連平縣博物館藏

  由江西老表幫忙鑄造的這口太庵鐵鐘通高97釐米,厚2釐米,重達300餘斤,可能是連平博物館收藏的6口鐵鐘裡面年代最早的一口。鐘身鑄文為:“大明國廣東道惠州府和平縣永定鄉惠化內莞裡福地獅子山,太庵山主周斌諒同僧性堂募化洪鐘一口,重三百斤,入庵永遠吉兆,將眾名開具,福建汀州府武平縣施財信士張金猷張元張昊等捐款鑄鐘40多人名單及銀數(略),吉安府匠人軫造勝旦立”。和平於1518年建縣,由鐘的銘文可知1582年的惠化、內莞還是屬於和平縣的,只是不知道獅子山是不是上坪三洞的。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4,分司街、明代上坪太庵鐵鐘,牟侯祠

上坪太庵鐵鐘,照牛排於2017年攝於連平博物館 www.ZhaoNiuPai.com

  初議請留驛站以為建城經費,未蒙俞X而一時在事,督按及諸司捐助共二萬餘金,不煩官鏹,木石灰磚取諸近地,不擾民間。而版圖賦稅則議割和平縣惠化圖704石八斗,韶州府翁源縣銀梅、東桃二鋪大隆都等處700石,長寧縣長吉二都607石五斗,河源縣忠信一圖560石四鬥,共2570餘石以成州治。數雖若少,然此地荒埔尚多,自此開墾日拓月增矣。

  計和平僅米2700餘石,既割去七百石,應割河源忠信二圖530餘石六鬥補還和平。又割博羅長平二圖、六圖共1104石六鬥一升補還河源(照牛排:和平小虧,河源賺了)。又割英德土名黃牛頭、青塘等處300石,割龍門上下建等處380石,共680石補還長寧。此皆移近就遠,調劑裒益,民雖易地而治,而無易地之勞。故園墳墓依然如故,輿情樂從有如歸市。

  若夫久任,則有分守嶺東道按察司洪雲蒸,會剿親試戎行,克奏懋績,建治首發,良策用竟厥成,勞苦功高,相應久任即右佈政左佈政,洊加新銜仍管該道事者也。惠州府推官吳希哲,器宇端凝,才猷敏練,而真心任事尤所罕儔。長寧縣知縣陳國正,守絕一塵,才週四應,督造諸務事事克舉。永安縣知縣牟應受,禔躬謹凜,蒞事周詳,經裡丈田定賦諸役,悉中窽會。以上諸員建治業著,成勞俱應留任,俟法信於民,化洽於野,查照部議題請優擢內,牟應受初議加知州銜調管連平縣事。

  今連平既改為州,合候裁議該州學應設學正一員,其設訓導一員,即移和平縣訓導充之,就將原設稟糧抵給不煩設處尤為妥便。知州吏目俸糧除已編外,應加俸糧18兩三錢七分一釐七毫,聽差馬四匹,夫四名,工食草糧應增40兩八錢,共銀59兩一錢七分一釐七毫。俱於裁河源縣紅船伕十名,工食69兩二錢二分八釐之內,給支此劑量之策也。

  至於設兵防禦,則城守120名,內管80名,獐坑、野鴨潭共80名,合岑崗營舊額兵200名,共480名,足資捍衛。月餉則除岑崗營及城守71名半已有工食外,尚新兵208名半未有工食,合以籍沒賊田4510畝三分,派給每名20畝,共田4170畝。隊長28名,每名加田五畝,內除七名原係食銀,今併給銀,應加銀10兩五錢。就於裁紅船伕工食銀內有剩,抵給可不煩別議也,餘尚21名共加田105畝。把總一名,給田40畝。哨官守城二名,內管二名,獐坑一名,野鴨潭一名,共六名。內除二名編工食外,尚四名,每名給田35畝共田140畝,通共給田4455畝,尚剩田55畝三分,或徵銀以備支,或積穀以廣儲是役也。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4,分司街、明代上坪太庵鐵鐘,牟侯祠

連平陂頭的一所房屋被土匪用作防禦工事,1912年被士兵征服,遭到克虜伯大炮轟炸並嚴重破壞

  這張崇真會老照片的德文原始標註:Von den Räubern als Festung benütztes & von den Soldaten 1912 erobertes & mit Kruppkanonen zusammengeschossenes Haus in Pitheu [Lenphin],英文:A house in Pitheu (Lenphin) which was used as a fortified place by bandits, captured by soldiers in 1912, bombarded and severely damaged by Krupp guns.

  掃積年之㓂壘還為樂土,籍數千之賊產歸我版圖,是皆訏謨碩畫勞心焦思。登斯民於衽席,奠炎徼於覆盂,真千載一時也。具詳到職該職會同兩廣總督軍務兼巡撫廣東地方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加服俸一級熊文燦,巡撫南贛、汀、韶、惠、潮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陸問禮。看得九連之藪盜也,以山深地僻,距虔粵各縣皆數百里,政教不及,法令難行,以致民多獷悍,盜易聚藏,非盡山之產盜,實則地之阻隔不能遙制而戢弭之也。茲當剿蕩之後,南贛撫臣老成長慮,建議於先行職等、酌議職等參酌往事,傳訪輿情兼親相形勢,見設縣彈壓實為千載一時尤不可緩者。

  熊文燦(1575-1640年),四川瀘州市敘永縣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授黃州推官,歷禮部主事、郎中,山東左參政、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海盜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由廈門攻銅山,文燦招撫芝龍並任命其為海防遊擊征討海賊李魁奇、劉香成功,徹底平定了東南沿海的海盜,由此發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崇禎十一年五月,專業招安的熊文燦仍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招撫

張獻忠、劉國能投降,而張獻忠名義上是歸順明朝,實際是向熊文燦催索餉銀,屯兵數萬於谷城,伺機而動。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再起,勢如破竹,熊文燦因此次撫局失敗而被捕入獄,次年被斬(棄市)。

  隨會議具疏,隨措處錢糧,委官辦料,前疏入告已詳言之矣。而部覆恐此中未必可城,反覆詳慎,慮及諸難,復奉明㫖行職等。從長熟商而該道又有改縣為州之議,復行布政司,會覆相同,僉以為可。蓋設縣則各分一隅,事權稍輕,萬山中脫有緩急,四鄰痛癢不相關,呼吸不應手,若設州則有統屬兼制之便。九連居中為州治,轄河源、和平為屬邑以制東南,復浰頭巡司於州治之後,兼以附近獐坑、岑崗之營兵以扼其北,而西則長寧、翁源為之表裡,遠近適均摻縱在握。如人之一身四體相連、臂指為用,與羅定州之撫有東安、西寧若一轍,誠善計也。

  地方官民謂形家方向,去歲大利時不可失,遂統命擇吉興工,遠近士民鹹懽呼踴躍,喜若更生。蓋有見夫歷來平賊設縣,而地方賴以永寧之明騐也。如正德年間贛撫先臣王守仁平賊池大賓

等,設立和平縣。至隆慶年間兩廣督臣平賊賴時清、王西橋等,又分設永安、長寧二縣皆惠屬也。至今地盡桑麻,民安衽席,則固前人經理所未及而後人補之之得策也。

  況今卜州治於周陂,其地雖在山中,而實開暢平坦,無峻險逼壓之形,無幽陰湫隘之患,城內外可置數千家,而附近石龍、上下坪諸鄉村尤聲勢相倚、阡陌相連。自興版築而工匠伕役已雲集矣,自採物料而磚灰木植已燒辦矣,自開築鍤而誅茅聚族已繼至矣。今雉堞業已落成,衙署見在豎造所可慮者。

  州城建於山中,守禦最宜強固。今議以丈沒賊田4500畝,又編銀養兵共280名(內守城120名,內管80名,獐坑、野鴨[潭]各40名),與岑崗營兵200名,共480名。犄角而守,自可以固州城而制反側者之死命。

  其議割和平縣惠化圖,長寧縣長吉二圖,河源縣忠信一圖,韶州府翁源縣銀梅東桃二鋪、大隆都,通共糧米2500餘石以入連平。又割河源忠信二圖以補和平,割博羅長平二都、六都田糧以補河源,割英德、龍門二縣附近田糧以補長寧,裒益均勻,增一州而鄰境皆藉敉寧,最上策也。新州即擬名“

連平”,應照裁減例設知州、吏目各一員,儒學學正一員,訓導一員,而訓導即裁和平縣訓導以充之,稟增生員姑照永安、長寧二縣原新設額數。凡官吏師生,俸糧與門書皂班等役,工食差馬各項悉照該司道所議。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4,分司街、明代上坪太庵鐵鐘,牟侯祠

連平縣牟侯祠(又稱牟爺祠、牟公祠),始建於1687年,後被毀,於2001年重建

  惟是州當開拓,事皆造創,如均田裡、聚人民、蕃畜牧、敦教化,一切撫綏料理皆倚辦於州官,非才守卓越、精力挺勁而又習於地利者,烏能勝其任。而愉快臣等稽之,輿論參以見聞,按政跡而徵,才品誠無踰於永安縣知縣

牟應受者。本官雖起家貢途,而精明強幹、謹慎周詳,勘丈則衝嵐冐瘴,籌畫則條析縷分。清賊田以膳兵,定典則以成賦,才守力量人所難兼,若用以陞補新州令之經畫展布,責成久任必有大可觀者。查本官已歷俸二年六個月,至部覆議奉X之日則幾三年矣,況舍政成之樂土而就初闢之新疆實非人情樂為。即地擇材而議陞連平州知州不為驟也,或暫加知州職銜管事,令其仍支知縣之俸,俟三年給繇後方準實支知州之俸。

  註釋:澷漶【màn huàn,模糊不可辨別,澷同“漫”】,鏹【qiǎng,成串的錢】,惓【quán,懇切誠摯】,銓補【quán bǔ,選補官職】,謹凜【謹慎戒懼】,訏謨【xū mó,遠大宏偉的謀劃】,炎徼【jiào,南方炎熱的邊區】,覆盂【倒置的盂,盂是敞口的,倒過來放就很穩固】,戢【jí,收斂、收藏、停止】,形家【為人選擇宅基、墓地為業的人】,去歲【去年】,懽【huān,同“歡”】,騐【yàn同“驗”】,版築【築土牆,把土夾在兩塊木板中間,用杵搗堅實,就成為牆】,築鍤【zhù chā,建築所用的杵與鍬】,雉堞【zhì dié,又稱齒牆、垛牆、戰牆,是有鋸齒狀垛牆的城牆,有瞭望和掩蔽之用】,見在【現在】,敉寧【mǐ níng,撫定,安定】,皂班【舊時州縣衙役三班中的一班,其職掌站堂行刑。亦泛指差役】,本官【這裡指的應該是牟應受】,繇【yáo,同“徭”】。

  池大賓、池大安、池大升【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以池氏三兄弟為首的農民軍在廣東汕頭起義,曾三攻信豐、龍南、安遠等縣。圍攻龍南時,起義軍達五千多人】。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4,分司街、明代上坪太庵鐵鐘,牟侯祠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4,雍正八年(1730年)版

參考資料:新華字典,百度百科;

  《連平州志》,牟應受、韓師愈、盧廷俊、何深、顏希聖,明清;

  《連平縣誌》,連平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年;

  《河源市文化遺產普查彙編·連平縣卷》,陳建華,2013年9月;

  Basel Mission​(崇真會,巴色會),Maisch, Wilhelm Friedrich(德籍牧師)。

往期回顧(戳下方標題):

  《連平州志》雍正八年(1730年)版下載

  雍正《連平州志·序》:揭秘連平起源之迷

  《重修連平州志》凡例: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的區別

  《重修連平州志》舊志敘:牟爺是如何在連平白手起家的

  《連平州志》卷之一:星野(星宿和分野)

  

《連平州志》卷之一:輿圖(290年前的連平地圖)

  《連平州志》卷之一:連平八景圖(老八景)

  連平新八景,哪個旅遊景點最好玩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123、4、5

↓↓↓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查看原文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