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三字經》裡講到: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從古至今,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只增不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們卯足勁託舉著孩子。


給他們報最貴的早教班,上最好的國際雙語幼兒園,節衣縮食也要搶一套學區房,哪怕只有四五十平米……


孩子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固然好,但若沒有一顆自信的心,無論接受的是何種教育,未來都難以獲得幸福。


在生活中,以下四種家庭最容易養出不自信的孩子。


忽視孩子情感需求的家庭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長時間被忽略的孩子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有個網友回答說:

自卑到極點,缺乏安全感到極點。


一個被忽視的孩子,心裡的傷遠比我們想象的多。


著名主持人朱丹,即使站在舞臺的頂端,依舊是個自卑到骨子裡的人。


她對自己沒信心,不敢用成功者去定義自己,對舞臺很恐懼,怕人叫她“一姐”……


不僅對事業,在婚姻中也被網友直呼“太卑微!”


在去年備受關注的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裡,朱丹自曝和老公一共吵過兩次,週一圍用兩句話就把她堵回去:“我現在給你臺階下,如果你不走下來的話,待會這個臺階可就沒有了。”


一同參加節目的李蛋、傅首爾紛紛表示不可思議:“你就不下去還能怎麼著?”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在節目中,李蛋更是直接把朱丹喊成“卑微丹”。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很多人覺得難以想象,這麼優秀的人,怎麼會自卑呢?


事實上,這完全可以在她的原生家庭上找到答案。


朱丹年幼時,父親因病去世,她在一個重組家庭中長大。


長期缺少父愛,來自母親的關注也不足,這種被忽視的經歷,讓她心裡的愛和安全感十分匱乏。


正是這種匱乏,造就了她內心深處的自卑。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其實,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更沒有要故意忽視孩子的父母。很多父母或因為生活,或是不會關心,所以才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情感需求。


只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旦被忽視,後面想再彌補就難上加難了。


有臨床心理學發現:童年遭遇情感忽視的人,總愛為別人著想,卻很少為自己著想。他們面對自己時,常常感到失望,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那些被父母忽視,缺乏情感回應的孩子,註定無法與父母建立安全健康的依戀關係。


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感覺:我是個不被接納的孩子,我的一切都不重要!


孩子嚴重懷疑自己的價值,長此以往,就會關閉心門,減少甚至停止自我表達。


總在沉默中不停地質疑自己,低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夠好,所以才得不到父母的關愛。


這種不值得被愛的感覺,是讓孩子陷入自卑漩渦的推手。


過分愛護孩子的家庭


“蹦蹦床太危險了,會摔倒,快下來!”

“你不會削蘋果,會割到手的,讓我來。”

“這個太重了,會砸到你,讓我來。”

爬高怕摔了,用刀怕傷了,提東西怕被砸了……這種過度保護的場景,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同小區有個女孩的媽媽,就是如此。


孩子小的時候,她帶孩子來玩滑滑梯,總是寸步不離,手隨時護在孩子周圍十公分處。


如果看見有別的小朋友過來,人還未至,她就先阻止:“你等會兒再過來,別撞到我家妹妹。”


她就像那些“直升機父母”一樣,隨時為孩子排憂解難,不讓孩子受一點傷害。


如今,小女孩上幼兒園了。


聽人說,女孩的膽子很小,什麼活動都不敢參加,也不跟小朋友一起玩,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躲在角落。


這位媽媽以為,好的父母就是讓孩子免受任何傷害。殊不知,過分的保護使孩子變得畏手畏腳,失去了獨自應對困難的信心。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心理學家邁克爾·湯普森曾說:“童年需要一個終點,而培養孩子獨立、培養孩子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離開家長安全的懷抱,自主追求高一級的冒險和挑戰,則是家長的職責。”


當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過了頭,那就不再是愛,而是害,是失職。


過分的保護,會使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


社會不是溫室,處處潛藏危機,被保護得太好的孩子,必然會處處碰壁,屢嘗失敗的滋味。


這樣的經歷,很難讓孩子變得自信。


畢竟,他之前所有的成功都是靠父母的幫助才實現的。離開父母,他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行。既無力掌控未來,也無力給自己打氣。


喜歡否定孩子的家庭


宮崎駿曾說:“創作一部動畫也就是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慰藉著那些失去勇氣的、與殘忍現實搏鬥的靈魂。”


這位動畫界的巨匠,用動畫給全世界帶來了溫暖、感動和愛。


可這份大愛裡,唯獨漏了他兒子——宮崎吾朗。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宮崎吾朗自幼崇拜父親,一心想成為像父親那樣的動畫導演。


為此,他默默做了很多努力。


本以為會得到鼓勵和賞識,結果父親卻總說他不行,這一度讓他變得很不自信。


但他不甘心,憋著一口氣,終於拿出第一部作品《海地戰記》。


然而,得到的卻是父親更嚴厲的批評和否定。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此後過了4年,宮崎吾朗的第二部作品《虞美人盛開的山坡》問世。可在發佈會現場,宮崎吾朗再次被父親罵得一無是處。


作為導演,宮崎駿能拿100分。


可作為家長,他卻只能拿兒子打的0分。


同宮崎駿一樣,很多父母覺得教育孩子,就不能讓他飄起來,得時時打壓,才能使之變得更好。


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只會取得反效果。


總被否定的孩子,長期接收到的都是負面反饋,缺乏獲得成功的體驗感。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氣餒、不自信,無法建立自我價值的認同感。他會深深的陷入自我懷疑中,變得自卑。


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想要孩子不自卑,正面的激勵和肯定,才是培養孩子自信的關鍵。


不懂尊重孩子的家庭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則令人匪夷所思的新聞。


北京一個小女孩因為沒有按媽媽說的步驟儲存墨水,導致寫作業時墨水漏到了衣服上。


為此,女孩媽媽直接在學校門口當眾批評女兒:“它髒了沒?我告訴過你正確的操作了嗎?”


語氣嚴厲,眼神冰冷,把面前的女兒嚇得面色全無。同時,也引來了不少人圍觀。


但女孩媽媽不以為意,她覺得教育孩子不能關在屋裡,若等回家再批評的話,就起不到這種警示作用了。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雖說孩子是第三次犯這樣的錯誤了,屢教不改確實容易讓家長抓狂,但這樣的教育方式,實在不敢讓人苟同。


這看起來是個“為了孩子好”的教育行為,實際上卻是一個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正所謂論錯不傷自尊,孩子有錯父母應該好好引導,而不是以踐踏孩子尊嚴的方式,來讓孩子接受教育。


這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受傷。


令人嘆息的是,這種事情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女孩犯錯,被父母拍視頻,逼著不停地認錯;

男孩少寫作業,凌晨被父親強行帶到火車站乞討;

男孩不肯寫作業,在公交車上被媽媽扒光衣服罰站;

……

教育家孫雲曉曾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沒有尊重的懲罰,何談教育?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


自尊被踐踏,只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和委屈,只會瓦解孩子的自我意識,使孩子處於一種自尊水平很低下的狀態。


這樣的孩子,遇事易放棄,總為自己設限,認定自己不行,對自己沒有一點兒信心。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父母只有學會尊重孩子,愛才能浸入孩子的心扉。


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一個自卑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和自己做抗爭。


他們想要卻怕得不到,想做又怕會失敗。在獲得成功和幸福的路上,他們會比別人難上幾倍。


這是所有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


要想孩子不自卑,父母不只要有愛,還要懂得如何去愛。


育兒篇丨這4種爸媽,累死也養不出自信的孩子


教育家尹建莉說: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知不足者好學,學然後知不足。


教育孩子的實質,就是在教育自己。這是一個漫長而又講究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一個行為,就能定將來。


願我們都能做那個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


願我們的孩子,成長路上充滿歡聲笑語,昂首闊步走向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