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不再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失

不久前,人民日報傳來好消息稱: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篩出能較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藥物。

在新華社對鍾南山的採訪中,鍾南山也表示經歷過非典過後,現在的醫療條件有了提高和應對傳染病措施逐漸完善,我們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多的經驗,死亡率降低,並不會有疫情大爆發的出現。

流行病不再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失

他認為武漢為首的地區局部大爆發可能出現並推斷一週後可能到達高峰,並且春節的返運不會對疫情造成太大的影響。(有關內容可以在頭條內搜索:新華社權威訪談鍾南山)

在現代醫學發展的今天,在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的努力下,病毒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決這是一定的。

幾千年以來,無論是世界哪一個地區,哪一處文明,哪一個民族,瘟疫永遠是人類的心頭大患。

人類不斷的建造神廟,像神靈、仙佛、精靈、聖人之類的祈禱膜拜,也不乏有醫生想出偏方,統治者發明了各種措施和社會制度,但並無濟於事,依然有幾百萬的人死於流行病。

流行病不再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失

黑死病是眾多流行病中最出名的一次,始於14世紀30年代30世紀,這場大瘟疫起源於中亞,蒙古軍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將瘟疫傳入,之後由亞歐商人傳到歐洲,瘟疫藉著老鼠和跳蚤,首先從意大利蔓延到西歐,而後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

流行病不再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失

當時的死亡人數約為7500萬~2億,超過歐亞大陸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英國,每10人就有4人死亡,人口從瘟疫前的370萬降到瘟疫後的220萬。佛羅倫薩的10方居民,有5萬不幸殞命。

面對這場災難,各國政府完全束手無策,只安排了大型的群眾祈禱和遊行,卻全然不知如何阻止疫情蔓延,更別說治癒疾病了。

流行病不再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失

中世紀的人們將黑死病擬人化,描寫成人類無法控制也無法理解的可怕惡魔

在近代之前,人類認為生病是因為飲食不潔,空氣渾濁,鬼怪惡魔作祟,或是神明發怒,卻從未想過有是他們所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存在。

令人惋惜的是黑死病還不是史上最嚴重的瘟疫,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傳染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它殺死了至少三千萬的人類。

它最早出現在埃及,席捲歐洲,美洲大陸,甚至在中國的明清時期也有傳染。之後還有麻疹、肺結核、梅毒、流感如“西班牙流感”,這些流行病不斷的肆虐,又奪走了幾千萬人的性命。而且流行病“海嘯”每隔幾十年就會向人們襲來。

流行病不再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失

20世紀初,全球人口增加,交通運輸四通發達,人類反而跟容易受到流行病的危害。就拿新型冠狀病毒來說,像是武漢這種一千萬人口的大都市,是否應該是早就大面積的傳播開,世界是不是已經成為了瘟疫肆虐的人間煉獄?

事實上並沒有,確實已經有了15個國家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或是疑似的案例,但是不僅人數很少,死亡率更是非常低。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裡,流行病無論是在流行程度上還是影響方面都大幅度的降低。

例如,全球接種天花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在1979年宣佈人類勝利,天花已經徹底滅絕。又比如2002-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2005年的禽流感

、2009-2010的豬流感、以及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憑藉有效的應對措施,受疫情影響的人數較少。

以發生在我國的非典為例,原本人心惶惶,但最後全球死亡人數不足1000人,疫情很快得以平息。

流行病不再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失

雖然這只是暫時的勝利,並且沒人可以擔保不會有一場致命的瘟疫橫掃全球,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醫生能夠跑在病毒的前面。

新的傳染病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原體基因組發生突變,使病原休能夠從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類身上,打敗人體免疫系統、或是對抗生素之 類的藥物產生抗藥性。

現在由於人類對環境的影響,這種突變的發生和傳播可能比以往更快。

然而,在與醫學較量的時候,病原休的傳播只有靠運氣。醫生則不然,他們靠的絕不只是運氣。

雖然科學也有許多運氣成分,但醫生可不是隨隨便便把不同的化學物質扔進試管,希望哪天湊巧製造出新藥來。他們每年都在累積更多、更好的知識,用來研製史有效的藥物,找到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流行病不再是天災,更多的是人為的疏失

因此,雖然我們可以預見到未來二三十年中必然會有更多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出現,但那時候的醫學也很有可能比今天更能解決這些問題。

同時,在今天我們不會再迷信地認為這是天災,是神對人類的懲罰,是惡魔在作祟。相反,我們可能更多的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原諒的人為錯誤或者疏忽,要求有人為此負起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