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旅,20世纪政治历史的里程碑——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破冰之旅,20世纪政治历史的里程碑——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总理到机场迎接尼克松夫妇与之握手场面



背景:以美、苏两国超级大霸为首敌对势力对中国虎视眈眈,中国国际环境“腹背受敌”。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与前苏联老大哥关系逐渐恶化,一系列暴力的边境冲突不时出现。1969年,苏军挑起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在中国边境增兵百万,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开始把苏联称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并且把苏联做为头号敌人,与苏联霸权主义进行斗争。中国与美国自从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兵戎相见之后,关系势同水火。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拒不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军事上威胁中国。

显然中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到了1971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开始考虑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与此同时,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也在考虑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敌对冷战了20多年的双方,都想抛出橄榄枝,但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如何破局,成为双方领导人心结。


破冰之旅,20世纪政治历史的里程碑——尼克松访华


过程:小人物误打误撞,中国借题发挥,“小球转动打球”,坚冰解冻,庄则栋功不可没。


1971年4月,第26—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乒赛期间,结交了美国运动员格伦·科恩,两人冒着政治风险,互换礼物。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机会:“庄则栋不仅仅是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更是一个出色的外交人员。”几天后,正当美国乒乓球队准备回国时,毛主席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邀请美国代表访问中国,并承担一切费用。同大使馆确认完毕后,美国运动员同意了此次访问。作为对美国访华的回应,中国政府同样派出了自己的乒乓球队,对美国的八个城市进行了访问。“我简直又高兴又意外,”尼克松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表示,从未料到与中国关系的突破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实现。

乒乓外交开启了中美两国友好的大门,坚冰开始融化。对此次美国乒乓球队互访的描述,最贴切的一个比喻就是毛主席自己形容的那样:“小球转动大球。”由于此事庄则栋功不可没,因此成为当时的政治明星,一跃为中国体委主任。


破冰之旅,20世纪政治历史的里程碑——尼克松访华

庄则栋与科恩互赠礼物



破冰之旅,访华成行,插上了20世纪政治历史的里程碑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双方讨论了国际形势及中美关系问题,并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7月16日发表了《公告》。公告说:“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破冰之旅,20世纪政治历史的里程碑——尼克松访华


尼克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艘大船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转个180度大弯来之不易。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破冰之旅,20世纪政治历史的里程碑——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向毛主席握手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