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育上的“劇場效應”,莫讓補課成為學生的“標配”

可以說很多家長在寒暑假 ,平時上學的時候, 都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補課班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裡,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但依然阻擋不了家長的步伐,很多家長依然給孩子報了很多的網課。

其實在平時教育輔導機構行業在我國發展十分迅速,已經基本包圍了我國大大小小所有的學校。一些家長為了能上一個好的教育輔導機構甚至不惜重金,為了能託到名師輔導甚至還會去託關係搶名額,想著好讓自己的孩子早日學習進步,家長雖然是用心良苦,但其實不知不覺中家長已經陷入了教育上的“劇場效應”。


警惕教育上的“劇場效應”,莫讓補課成為學生的“標配”


一、什麼是教育上的“劇場效應”

“劇場效應”一詞最早是由法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盧梭提出。

當我們在一個著名劇場欣賞表演時,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都可以欣賞到臺上精彩的表演,可是有的人身高比較矮,為了能看清檯上的表演,他站了起來,這自然會導致他身後的其他觀眾也看不見表演,其他觀眾向他喊道:“先生,快坐下,你擋著我看錶演了”矮個子觀眾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在矮個子身後的觀眾沒有辦法,為了能看清檯上的表演於是也站了起來,這勢必又會影響到更多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全劇場的人都離開了自己的座位,都站了起來,雖然站著看錶演很不舒服,但如果一旦坐下根本無法再欣賞演出,所以大家不約而同,十分具有默契的一直站立欣賞演出。


警惕教育上的“劇場效應”,莫讓補課成為學生的“標配”


我們帶著“劇場效應”這個概念再來看如今的教育輔導機構。就會發現這裡面的病態所在。家長一但聽說某個孩子通過某個假期輔導機構的老師補習,在班級排名有了很大的進步。

那麼其他沒有上輔導機構的家長孩子排名則會相對落後一些,這就造成了家長更加焦慮,家長就會對輔導機構趨之若鶩,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等等概念迅速在腦海中回想,也開始把自己的孩子送進輔導機構去學習。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呢?出現“劇場效應”這一問題不僅僅是一方的責任,主要有三方原因。

第一監管者的監管不到位,政府是市場監管的主體,如今的教育機構出現作業數量增加,以及教育機構數量氾濫等問題,監管者要負主要責任。

第二教育者的欲拒還迎,學校的教育者不應對教育機構的負面影響置之不理,更有甚者加入輔導機構從中獲取利益。

第三無良商家的擴大,商家對家長和孩子的過大宣傳,廣告於真實不符,以及亂收費現象,都希望從中獲取利益更加加劇了“劇場效應”,第四作為消費者的家長,對教育機構鋪天蓋地的廣告沒有仔細甄別,冷靜思考,選擇盲目相信和跟風助長了教育機構的泛濫

久而久之,孩子一到假期就會去教育機構學習,已經成為如今的常態,教育行業也就是因為抓住了家長的這種心理,在我國迅速火爆,開始了全民補習的時代,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就浮現了起來,例如孩子假期沒有足夠的自主空間,假期作業加上輔導班的作業太多經常熬夜,等等問題接踵而至。


警惕教育上的“劇場效應”,莫讓補課成為學生的“標配”


二、假期補課真的有用嗎?

假期補課真的有用嗎?這個問題我想經理過補課的家長可能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對孩子學習成績最沒有幫助的竟然是補課寫作業,這無疑是對迷信輔導機構家長的當頭喝棒,輔導機構把自己的講師說的天花亂墜,但數據統計結果卻是不盡人意。

補課還有其他弊端,例如補課會不斷延長上課時間,上了高中的孩子一般兩個星期才會放假一天,但就算這點時間也會被補課佔據,絲毫沒有放鬆的餘地。

另外補課的教師也會對學校的老師產生負面作用,一些老師認為已經反正也會去補課,就會在課堂上鬆懈下來,不再去研究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再鑽研教材。輔導班還會給學生另外佈置作業,學校本身就已經佈置了很多作業再加上輔導機構的作業,雙重壓力下學生苦不堪言,孩子可能倒在的不是起跑線上,而是倒在了鋪天蓋地的作業裡

根據研究表明對孩子學習成績影響最大的是“學習策略”其次為“教師的教育方式”“興趣愛好”為什麼補課成為了對孩子成績最無用的方式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家長抹殺了孩子的業餘時間,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就強行安排的輔導班內學習,孩子內心本來就牴觸的話自然也不會去認真學習。甚至還會對孩子學習興趣產生負面影響,產生厭學的現象,那樣根本得不嘗試。


警惕教育上的“劇場效應”,莫讓補課成為學生的“標配”


三、跳出“劇場效應”的怪圈

我們已經闡述了“劇場效應”的負面影響,那麼如何去打破劇場效應這一怪圈呢?其實這還是要家長先暫時放心內心的攀比和焦慮,認真思考孩子學習成績的問題,先要明白學習成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面對輔導機構的宣傳時可以從容冷靜,做到不盲從不盲信。

1.明白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學習好只能證明它這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很好,與孩子的智商和人品關係很小,家長也要放輕鬆心態,不要一昧去強調學習成績,更要多多在意孩子的人品和其他素質,例如溝通能力,是否具有自信,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誠實守信等等,這些在孩子的成長中更加重要。比一階段的學習更加能決定孩子的未來。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不是一昧鼓勵孩子發展愛好,孩子的判別能力有限,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需要家長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加以引導,多多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學習成績下降可能是把心思花到別的身上去了,多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不僅能促進孩子的學習,還更加有利於親子關係,一昧的說教和強行送入輔導機構只會讓親子關係走向破裂。

警惕教育上的“劇場效應”,莫讓補課成為學生的“標配”

2.提倡生活教育

在注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同時,生活教育也是不可或少的,生活教育不是帶著孩子去吃喝玩樂,遊山玩水。而是通過生活中具體的實例去傳授知識。

前段時間火爆的電影《銀河補習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裡面過這樣一個經典鄧超飾演的馬皓文帶著兒子用連通器解決了工地上劃線的問題,不僅贏得了在場的人敬佩的目光,還向兒子更加生動的解釋的初中物理知識連通器的概念。

《銀河補習班》的場景裡面講述教育方式就是生活教育,從生活中去發現知識,理解知識。這比教科書上硬性的知識不知要生動多少。

硬性的灌輸填鴨式的教育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自然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會起到明顯作用,所以帶著孩子去生活中發現知識吧,如果細心觀察生活,在生活的房間,普普通通的一條街,哪怕是菜市場都會有我們需要講述的知識。


警惕教育上的“劇場效應”,莫讓補課成為學生的“標配”


3.多留些孩子的自主空間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莫言曾說過:教育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個樹葉帶動另一個樹葉,一朵雲帶動另一朵雲。意識就是父母最應該做的角色是引路人,幫助孩子找到自身的興趣愛好,找到熱情所在。孩子不是父母生活的續集,不應該活在父母的影子當中。

不妨讓孩子多自處把,在自處中他會更加清醒認識自己,家長不必要時時刻刻的管束孩子,應該營造出寬鬆的成長環境,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如今,很大一部分的高中生和大學生都還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興趣愛好,得過且過的活著。

這樣想來,父母幫助找到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是更重要嗎?孩子喜歡做飯,說不定他就是下一個米其林五星大廚呢?孩子喜歡畫畫,說不準他就是下一個著名畫家呢?當然學習也十分重要,但是幫助找到孩子的定位同樣重要。

請家長們放下對孩子的偏見和自己心裡的焦慮,跳出“劇場效應”的怪圈,人云亦云的話不一定正確,大家都走得路也可能只是陷阱,在如今輔導機構火爆的今天,作為家長更要有一份理智的心態,更加註重孩子的心裡所想,心中所愛,通過父母的引導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自然也會水漲船高。把時間留給孩子吧,相信孩子會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讓他自己去摸索知識的大門父母,孩子的興趣愛好將會成為他一生的財富源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