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連橫篇:秦惠文王與他的左膀右臂,拉開秦王的大幕!

導語:

上篇《大秦帝國開篇:秦孝公遇商鞅圖強變法,一代強秦由此崛起!》講到強秦之崛起,商鞅在秦孝公時期大展宏圖,其官職也由先期的左庶長升至大良造。

公元前337年,秦惠文王嬴駟即位,此時的商鞅早已被世人稱為“商君”,其威望和能力已達到空前高度。但當年的太子事件已深深烙印在嬴駟的心裡。此時的公子虔(嬴駟曾經的老師)已閉門八載。秦惠文王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

大秦帝國連橫篇:秦惠文王與他的左膀右臂,拉開秦王的大幕!

△嬴駟劇照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名嬴駟,太子事件的主角,年少不懂事的他已長大成人。古語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更何況是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呢(在古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其兩個師傅,一個因他割鼻子,一個因他臉上刺字)。

大秦帝國連橫篇:秦惠文王與他的左膀右臂,拉開秦王的大幕!

△嬴駟劇照


嬴駟一上臺,各方勢力就開始摩拳擦掌。其父嬴渠梁即位時面對的是一個明面上的爛攤子,而他所面臨的是一處處暗礁。主要來自於三方,商鞅已成君,而其仍屬於公,且尚未稱王;宗族勢力錯綜複雜,早已怨氣昇天;其他六國虎視眈眈。

嬴駟能成為第一位秦王(在此之前的秦王屬於後世追認,他是在位時自稱秦王),其政治手腕是非常嫻熟的,可謂是爐火純青。

大秦帝國連橫篇:秦惠文王與他的左膀右臂,拉開秦王的大幕!

△嬴駟劇照


他先聯合宗族勢力消滅了自己最大的對手-商鞅,緊接著又反過來以打擊錯誤為由而剷除了自己的同盟-宗族勢力,進而得以鞏固權利。對外則採用張儀之連橫政策,開疆拓土。

其三步走的策略是很精準的,首先是為什麼要先消滅商鞅且是酷刑車裂呢?因為商君在當時的權利和威望足以蓋過君王,這就是所謂的功高蓋主!不清除不足以穩王權。

其次,為什麼要先聯合宗族勢力,然後又除之呢?

大秦帝國連橫篇:秦惠文王與他的左膀右臂,拉開秦王的大幕!

△商君劇照


通俗地講就是敵人的敵人是自己的朋友,或者說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所以嬴駟採取了聯合宗族勢力而車裂商鞅的做法。既達到了報仇血汗的目的,又鞏固了與宗族勢力的關係。

但是,他作為一代君王,且是一位繼續為一統天下而奮鬥的王,他很清楚要想維持強秦,變法是圖強的必要條件。而宗族勢力是明確反對變法的。

大秦帝國連橫篇:秦惠文王與他的左膀右臂,拉開秦王的大幕!

△車裂商鞅劇照


因此,嬴駟一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操作,達到了各個擊破的目的,鞏固了自己的大後方,維護了王權。解決了內患,下一步就是外患問題。

左膀右臂

外患即其他六國的虎視眈眈,怎麼消除呢?俗話說就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既要來文的,也要來武的!這位秦惠文王繼承了其父的優點,繼續發揮求賢令的作用。

文之代表張儀,武之代表司馬錯閃亮登場,這兩位堪稱他的左膀右臂。我覺得張儀的豐功偉績不在於他遊說成功多少國家,而在於他提出了符合當時歷史發展潮流的連橫思想。

大秦帝國連橫篇:秦惠文王與他的左膀右臂,拉開秦王的大幕!

△張儀劇照


在如今看來,連橫兩字看似很平淡,無非就是合作共贏的意思。但在那個年代,實屬不易,即使放到如今,又有幾人能真正悟透合作共贏的思想呢?

張儀採用遠交近攻的連橫策略,以達到結交齊國與楚國,打擊韓國與魏國。當時的齊國在現今山東位置,而秦國在現今西安位置,可見二者有多遠。後來的秦昭襄王採用了范雎的遠交近攻戰略思想,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區別只是在於一個是側重守,一個側重攻!

大秦帝國連橫篇:秦惠文王與他的左膀右臂,拉開秦王的大幕!

△司馬錯劇照


另外,世人皆知白起,卻不知司馬錯。但是司馬錯的軍事才能及運籌帷幄能力與白起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可以說是司馬錯成就了白起。事件主要有二,①力排張儀之議勇奪蜀國;②白起師傅之一。

在當時作為一名武將,能力排張儀之議而滅掉蜀國。這在戰國時期是絕無僅有的,何況對手還是鬼谷子之徒-連橫家張儀。張儀可是一開口,就能讓魏國送秦國兩個郡的人,而白起是不具備此項技能的!

大家可能只記得白起戰無不勝的功績,可其長平之戰斬殺巨多降卒的行為為世人所詬病。

結語

秦國之內憂外患都被秦惠文王一一瓦解,如果秦國的下一代君王能與之媲美,那歷史可能就會被改寫!雖然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我們無法去時空穿梭,也無法去改變。但是在君王時代,秦王是怎麼一步步精準佈局的呢?又是怎麼平復當時百姓之情緒的呢?

大秦帝國連橫篇:秦惠文王與他的左膀右臂,拉開秦王的大幕!

△遠交近攻策略


種種疑問我們都只能推測,秦惠文王當時的心理變化我們也只能通過相關史料的蛛絲馬跡去揣摩!但秦王朝的大幕就此拉開,似乎離一統天下的大秦帝國又近了一步!

歷史的潮流猶如一條正弦曲線,在波峰未到之前,形勢一片大好。可一旦過了波峰,則物極必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