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軍軍銜最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准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李三萬

摘要:軍銜是一支現代軍隊的標誌之一,通常是以軍服上的領章、肩章和臂章來表示。二戰時德國軍服是公認最漂亮的,就是德軍的軍銜標誌卻實在很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准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二戰時德軍軍銜最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准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頭條號首發】

軍銜是一支現代軍隊的標誌之一,通常是以軍服上的領章、肩章和臂章來表示。二戰時德國軍服是公認最漂亮的,就是德軍的軍銜標誌卻實在很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准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二戰時期的德軍軍銜實在太複雜,說是當時各大國中最複雜的都毫不為過。

當時德國的武裝力量就分為國防軍和黨衛軍兩大系統,而且這兩大系統的軍銜竟然還完全不一樣,讓我們這些後人確實夠抓狂。

先說國防軍,最初國防軍陸海空三軍的將級軍銜共有四級:大將(也稱為一級上將)、上將(還細分為兵種上將,例如陸軍上將就分為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裝甲擲彈兵、山地步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八種)、中將和少將,並沒有准將。但後來海軍卻特立獨行,單獨搞了准將軍銜。而且更詭異的是,海軍准將的的肩章和上校的肩章竟然是一樣的——都是SS裝飾帶上兩顆四角星;還是常服上的袖章軍銜標誌,兩者區別才比較明顯,准將是一條黃色粗槓加一顆星,上校是四條黃色細槓加一顆星。


二戰時德軍軍銜最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准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圖:德國海軍准將的肩章和袖章


二戰時德軍軍銜最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准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圖:德國海軍上校的肩章和袖章


為什麼海軍會和陸軍空軍不一樣,單獨搞了個准將出來?

主要還是因為軍艦艦長的級別需要。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被迫接受屈辱的《凡爾賽條約》,這個條約對德國海軍的限制是不能擁有排水量6000噸以上的巡洋艦,只能擁有2000-3000噸的驅逐艦,而很多海上任務,驅逐艦這樣級別的軍艦顯然是難以承擔的,所以德國也就打擦邊球在條約允許的範圍裡,建造了一批標準排水量在5000噸左右的輕巡洋艦,實際上這些輕巡洋艦的滿載排水量就超過了6000噸。驅逐艦的艦長大都是中校或上校,重巡洋艦、戰列巡洋艦或戰列艦,都是排水量在1萬噸,艦員在1000人以上,艦長基本都是少將。而輕巡洋艦的艦員一半也就700人左右,介乎於驅逐艦和重巡洋艦之間,這個艦長讓上校來當低了,讓少將來當又高了,於是德國海軍就搞出了個准將軍銜,主要就是作為輕巡洋艦艦艦長的這個職位的基準軍銜。

再來說黨衛軍,也就是武裝黨衛隊,嚴格來說,還不是軍隊,所以自然也就不能說是軍銜,不能用普通軍隊的那套將校尉的稱謂。黨衛軍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專用)、全國總指揮、全國副總指揮、地區總隊長、旅隊長、區隊長、旗隊長、一級突擊隊大隊長、二級突擊隊大隊長、一級突擊隊中隊長、二級突擊隊中隊長、三級突擊隊中隊長、一級小隊長、一級小隊副、二級小隊長、二級小隊副、三級小隊長、三級小隊副、組長和隊員。

從這個體系來看,不但沒有準將,也沒有上校。只能說有相對應國防軍的准將和上校的級別,區隊長就相當於准將,旗隊長就相當於上校。區隊長的領章標誌是兩片橡樹葉子,肩章標誌是SS裝飾帶上兩顆金色四角星;

旗隊長的領章標誌是一片橡樹葉子,肩章標誌是SS裝飾帶上一顆金色四角星。這兩者的區分還算比較明顯。


二戰時德軍軍銜最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准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圖:黨衛軍區隊長(左)和旗隊長(右)的領章和肩章


德軍真正設置准將軍銜是要到戰後了,聯邦德國(西德)的軍銜基本採用英美軍隊的體系,將官分為上將、中將、少將、准將四個級別,校官則是上校、中校和少校三個級別。兩德統一後,新的德國基本都沿用西德的那一套制度,所以今天的德軍,是有準將也有上校的。從軍銜標誌上看,准將肩章一顆金黃色四角星,並飾有金黃色花冠;上校肩章是三顆銀色四角星,並飾有銀白色花冠。區別很明顯,這就基本按照國際通行的將官為金色,校官為銀色,再用星星的顆數來表示級別,這樣就一目瞭然了。


二戰時德軍軍銜最難分辨,特別是上校和准將的軍銜怎麼區別?

圖:今天德國軍隊校官(上)和將官(下)軍銜標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