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宜养心,收心安神面色润

每年5月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节气。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后该怎么养生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处于夏之初的立夏, 天气已经渐热,植物繁盛,此节令对于心脏的养护非常有利,平常人们说“暑易入心”,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立夏”过后宜养心,收心安神面色润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是生命的相本,是神安居之所,其荣华表现在面部,其充养在血脉, 为阳中之太阳(前一个“阳”字指的是部位,后一个“阳”说的是功能特性。从部位上看,心居干上焦,胸中为阳,通于夏气则性属火,故为之),与夏气相通。从中医的角度可以进一步明白其中的道理,心为君主而属于阳,阳主生,是万物得以生化的根本,所以说心为生之本;心藏神,而且神之变化也由其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心是神起转变化的缘起,正由于此,我们经常将心,放在前面说“心神”,而没有人说神心,就是这个道理。

“心者,其华在面”,这里得多说两句,中医学认为,内脏的很多东西是可以通过外象来“看”出来的。很明显,上面所引《素问·六节藏象论》中的这句话说得很清楚,其中的“华” 就是花朵,可以引申为体现健康的象,心的外象是面,即脸色。也就是说,人的脸上是否光鲜有光泽跟心的健康有关系。心健康,人的脸色就会显得润泽。值得提醒的是,很多人会认为脸色红润就很健康,这里,不排除拥有红润脸色的人是健康的,但脸色红润的人并不全都一定健康。

“立夏”过后宜养心,收心安神面色润

比如,如果气色“红润”,同时还伴随有灼热、发痒、红肿,那可能就不是健康色,而是拉响了红色警报。肌肤出现“红色”,应该说是肤色警报中最普遍的。除了天生是热盛体质外,肌肤发红最常见的原因是外界环境诱发的过敏反应。其背后的问题可能出在肌肤营养不足、自身抵抗力严重下降,而外在诱因很多,除了我们经常在吃了辣食时能感觉脸热发红外,失眠、熬夜等也会引起脸色发红,其实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多也不陌生,夜间加班或者丰富的夜生活使得很多人都有了一些体会,到了夜里没有倦意反而还有一种奠名的兴奋,其实,这往往开始出问题的预报。

“立夏”过后宜养心,收心安神面色润

提到练功养心,很多人头脑中立即就会出现那些虎虎生风的套路,想到的是那些满头大汗的样子,其实不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易经》中我们知道离卦代表“心“ ,从这个卦象我们知道,人要虚心,虚则可以吸纳,虚才能做到气定神闲。所以,这里介绍的功法也是以“静”呼应之,在做之前有一个总体的要求,即身体端坐,而且呼吸要调匀。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调气血

盘腿端坐,两眼正视前方,或者微闭,将身体置于一种“闲、静、松”的状态中,感觉身体完全放松,思想可以任由驰骋。两手自然放于两股之间,随着呼吸的进行,拳头紧松交替,即在吸气的时候放松,而在呼吸的时候紧握,一呼一吸算是一个循环,记为一次,约15次即可。其作用在于借助外界呼吸来加强气机的升降,从而推动气血的通畅,达到调气息以促血液循环的目的。

第二,通经络

先行自我把脉,让自己脉搏正常,这时候,再将呼吸做进一步的匀称性调整。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后,即可进入养心阶段。先吸一口气,然后两手如托重物用力举过头顶,同时伴随匀称的呼气;吸气时双手放松回原位,如此一呼一吸做15次即可。此动作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立夏”过后宜养心,收心安神面色润

第三,理湿邪

或在阳台,或在通风的大厅等,先盘腿端坐,然后双手十指交叉相握,左腿屈膝,脚踏于两手掌中,手防守,脚突围,二者同时慢慢加力相争,约略到了相持阶段的时候放松收势。换右腿,动作如前,可交替做10次。这种动作,除了可以使四肢筋骨得到活动以外,还可以去除心胸间风湿诸邪,宽胸理气。这里,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先左脚还是先右脚并非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无所谓,其实不然,一定要先伸左脚。这有什么说法吗?在祖国医学看来,左肝右肺,也就是说,左边走的是肝气,而右边走的是肺气,我们都知道,肝主藏血,主筋脉,而肺主气,主肃降,主皮毛。固然,血的运行要比气慢得多,为了平衡, 自然是慢的先出,快的后走,这就是很多富有经验的体育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会有先出左脚的要求的原因。

第四,宁心神

双脚开立,两手掌相叠置于脐部,上下齿自然相合。先叩臼齿,后叩门齿,各叩18次。这里要提醒的一点是,叩齿动作是上下齿咬紧和放松,而不是上下齿相撞。在叩齿过程中会产生唾液,不要吐掉或咽下,为“津宜常吞”动作做准备。然后,盘腿端坐,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腿上,双目微闭,调匀呼吸, 口微闭,如此静坐片刻,再将口腔内产生的大量唾液,分为三口咽下。第一口,从右边下;第二口,从左边下;第三口,从中间下。这种功法,可以养心宁神,固齿健脾。

“立夏”过后宜养心,收心安神面色润

当然,这些功法的一个基础就是要懂得收心,我们的心本来像猴子,又像盗贼,我们不可以任它在外面“为非作歹”,王阳明说得很好:“擒山中之贼易,擒心中之贼难。”佛教中也说:“所谓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所以我们要懂得收心,才不至于让财、情、名、谤、苦、难、气、力等腐蚀我们的本心,当然,修身则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件事,基本上就是要收摄我们的心,保持一颗平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