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最后的辉煌—抗日援朝第二篇

上次说到大明万历二十年八月,倭寇进占朝鲜丰,德等郡。倭将加藤清正派使者行缓兵之计,言语极其恭敬。时任大明兵部尚书石星招募懂倭语的人前去倭营明里交涉,暗地侦查。市井无赖嘉兴人沈惟敬应征。沈惟敬这个市井无赖的小角色,却对大明对倭战争起到了巨大的副作用。

大明朝最后的辉煌—抗日援朝第二篇

大明对朝鲜用兵图

当时丰臣秀吉的日军占领了朝鲜王京,命令部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的人各自领军扼守要害地区,一时间倭寇声势浩大。

沈惟敬奉命来到平壤之后,倭将小西行长给予了他极高的礼遇。命令副将用肩舆抬着他进城。对沈惟敬态度非常的恭敬,卑微。一个大明的市井无赖,受到倭寇的如此礼遇,顿时飘飘如仙,不亦乐乎。小西行长见沈惟敬毫无城府,就骗他说:“大明天朝按兵不动没有攻打我们,我们真是太幸运了。我们很快就会班师回去了。同时请禀报天朝皇帝,我们决定以大同江为边界,平壤以西全部归朝鲜。”沈惟敬到平壤以后收到了各种优待,心情大好,就这样呈报了朝廷。


大明朝最后的辉煌—抗日援朝第二篇

小西行长

但是大明朝廷也不是那么好骗的,廷议的结果是倭寇狡猾诡诈,根本不可信。我军应该尽快寻找战机决战。于是廷议推举了宋应昌率兵进击朝鲜。但是兵部尚书石星却是受了沈惟敬的蛊惑和好处,硬是任命沈惟敬为代游击将军,去宋应昌的军中做参谋,临行前还给了沈惟敬一笔路费。

同时,有一个叫程鹏举的人向兵部进言,应该让暹罗出兵,从海上直捣倭寇巢穴,此计一出,朝廷上下都认为是奇策。因为不需要大明再出兵,却能有效打击牵制倭寇,让倭寇后方不稳。当然,朝廷还认为这样不够,于是调播州土司(今天的贵州)杨应龙率土司兵驰援朝鲜。

万历二世年十二月,朝廷命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由于已经到了寒冬腊月,天气非常冷,万历皇帝怜悯东征军将士处于苦寒之地。特地准备了10万两白银犒劳军队,并且发布了军功赏格。号召东征军将士奋勇杀敌,打出天朝的国威和军威。


大明朝最后的辉煌—抗日援朝第二篇

李如松

但是由于时间紧张,整个过程的比较仓促,当宋应昌率军抵达山海关时,所需的士兵,战马辎重等都没有征调齐全。而作为大将军的李如松,却刚刚平定西夏,还在赶来的路上,没有到达军中。整个大明东征军部队不满员,后勤不到位,主将还没到。东征大军7万余人,抵达集结地的刚刚才到一半,无奈之下。朝廷让沈惟敬到倭寇的营中意图让他打听倭寇的动向。同时将大军分为三路,以副将李如柏统领左路军。张世爵统领右路军,杨元统领中军,三军向辽阳开拔。抵达辽阳以后,主将李如松才刚刚到达军中。

当沈惟敬从倭寇营中回来之后。李如松立刻升大将军帐,召集各路将领开军事会议,听取沈惟敬的汇报。沈惟敬禀报称小西行长愿意退还平壤以西,以大同江为界,双方和好,请大将军罢兵。李如松听完以后大怒,严厉斥责沈惟敬是妖言惑众。扰乱军心,罪当斩首。此时,站立在一旁的参军李应试站出来向李如松行礼禀报:“大帅,不如让沈惟敬去和倭寇说,大明朝愿意接受条件,同时大将军将出席分封典礼以麻痹倭寇,我们则派军做好偷袭准备,这样逼能一举击破倭寇。”李如松十分高兴:“此计甚妙。”宋应昌也认为不错。于是定下计来。

八月二十五日,大明东征军誓师东渡朝鲜。李如松率诸军镇将士兵马共4万余人。从石门出发,翻过凤凰山。路途辛苦,马皆汗血。到了鸭绿江边,诸将临江而望,见山水一色,远处朝鲜的万峰隐隐约约出没于云海之中。而身后的大军威武,旌旗烈烈,不由得豪气大发。监军刘黄裳指着远处大声向将士们喊道:“将士们,那里就是诸位封侯之地”。

后事如何,下篇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