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作者|刘工昌

瑞幸诡异反击的翻转

瑞幸终于倒掉了

北京2020年4月2日,瑞幸用一则简短的公告揭了自己的底:在提交给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公告中,瑞幸表示公司成立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展开的内部调查发现,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和向他汇报的几名员工,共同伪造了高达2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金额。

要知道,瑞幸咖啡2019年第二、三季度的财报中列出的收入分别为9.1亿元和15.4亿元。对第四季度的收入指引为21到22亿元。这表明,调查所发现的造假行为的同一时期,瑞幸伪造的22亿占了对外发布的总“收入”46亿元的一半左右,就是说,2019二三四季度来瑞幸一半的收入都是假的。

这还只是已公布出来的,因为调查还提到:“在此期间,部分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而大幅膨胀。”谁也不知道瑞幸造假的水到底有多深。

此次调查的导火索是今年年初美国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发布的一份由匿名调查者完成的做空报告。

20多天前,当浑水机构对其做空报告后,大量的主流媒体,几乎所有的爱国网民、甚至国外的做空机构都一边倒的力挺瑞幸,《瑞幸这一波反击浑水有不少做法值得称道》2020年02月06日16:30新浪财经,《浑水:你造假!瑞幸回击:毫无依据,恶意解读》观察者网发布时间:02-04,《瑞幸被“浑水摸鱼”但这次浑水却可能失算了》虎嗅APP2020/02/04,《瑞幸反击浑水:一个教科书式的狙击做空案例》雪球发布于02-0712:05等等。

不仅媒体,还有大量机构力挺。中金公司在2月4日发表名为《瑞幸咖啡: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证据》的研报,将匿名沽空报告认定为“主要基于不具代表性的草根调研和主观推断,亦缺乏有效证据“。更早些时候的2019年5月,瑞幸咖啡刚刚上市不久,安信证券也以《瑞幸咖啡发展秘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题,在研报中称”瑞幸咖啡是中国新零售咖啡典型代表,瑞幸等咖啡新零售品牌的出现,可以刺激中国咖啡消费。此后,安信证券又在研报中称瑞幸咖啡2019年二季报“可圈可点。

第一财经搜索发现,中泰证券、国盛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对瑞幸咖啡有所关注。如中泰证券在点评瑞幸咖啡2019年三季报时称,其三季度收入维持高速增长,亏损未进一步扩大,基本符合预期。与中金公司类似,不乏溢美之辞的同时,国盛证券还对瑞幸咖啡给出了极高的目标价。根据公开信息,国盛证券将瑞幸的目标价定为43.68美元。而中金公司给出的目标价更是高达50.84美元。

4月2日暴跌前一天,东兴证券4月1日发表、由分析师张凯琳、研究助理王紫撰写的名为《咖啡产业:浪潮迭起,小豆子撬动大产业》研报,总结出了瑞幸咖啡具有客户定位精准,位置、产品、营销、商业模式新颖等五大优势。

事后许多国际机构也逆向买入或增持瑞幸股份,致使瑞幸在短暂下跌后很快反弹,被誉为“抽了罪恶的资本主义做空机构浑水一个响亮的耳光”。

但本文作者在仔细分析了浑水做空报告,尤其是梳理了瑞幸短暂的发展历程后,坚定认为,瑞幸其实是将其神州租车模式往咖啡经营上的移植,那就是在短期内通过密集的媒体轰炸打造一个炫目的独角兽企业,由此吸引并带来巨额资本助推,顺利上市,随后通过对标桥头堡的星巴克,讲一个动人的故事与美好的前景展望,让散户跟风接盘,高管与相关机构迅速变现退出,然后再寻找下一个目标,按照原套路继续财富收割。(被狙击者瑞幸咖啡:一飞冲天的神话还是一地尴尬的鸡毛?2020-03-1101:42作者|刘工昌)

为什么一份做空报告在当事者坚决否定、大量媒体质疑、同行婉转否认、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后,仅仅半个多月的时间,竟然像陶轮一样翻转了过来呢?我们还是来看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浑水的六大指控

北京时间 2 月1 日上午 12点,做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 )在 Twitter 公开了一份89页的匿名报告,报告称,瑞幸咖啡涉嫌财务造假,门店销量、商品售价、广告费用、其他产品的净收入都被夸大,2019年第三季度门店营业利润被夸大3.97 亿元。而且瑞幸的管理层为此质押了约一半的瑞幸股票,从而成功套现。大致说来,主要是这6个方面。

关于财务造假,首先是销量。据称是2019年11月中旬浑水报告有人得知运营店长在工作群里收到调整取餐码生成规则通知,经过浑水随机抽取151家线下店实地调查,规则调整后取餐码显示的订单量,明显大于真实的订单量。浑水由此推测,瑞幸咖啡的销量数据是假的。

其次是售价。2020年1月,浑水动员了92名全职和1418名兼职人员,前往瑞幸咖啡所在的45个城市的2213家商店,从10119名顾客手中拿到了25843张收据。通过这些收据,调查人员发现,瑞幸每件商品的平均售价是9.97元,但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披露的数字是11.2元。这意味着瑞幸咖啡售价是假的。

再就是订单。这些收据还显示,瑞幸平均每笔自提订单的商品数量为1.08件,每笔外送订单的商品数量为1.75件(90%是自提订单,10%是外送订单),综合为1.14件。2018年同期,这个数据是1.74件——每笔订单的商品数量在减少。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来源/匿名做空报告

再次,在浑水看来,销量订单的下降与价格的虚高必然导致经营的严重亏损,而这又靠夸大的广告费用多出的实际部分,用来填补店面经营亏空。CTR市场研究机构跟踪的数据显示,瑞幸将2019年第三季度在分众传媒的广告支出多报了158%,从而将门店营业利润夸大了3.97亿元。“瑞幸没有真正超过门店层面的盈亏平衡点,真实情况是:瑞幸门店层面的损失高达24.7%-28%。”报告称。

第五,管理层高位套现。浑水报告称,瑞幸的管理层已经通过股票质押的方式,悄悄融资套现。质押的股份数量几乎是他们全部股份的一半,按当前股价价值20多亿美元。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来源/匿名做空报告

瑞幸在1月8日更新的招股书显示,瑞幸的实际控制人陆正耀和钱治亚已经分别将他们持有的瑞幸股份抵押了30%和47%。全部管理层质押的股份数量,甚至超过了瑞幸在2019年5月IPO和2020年1月配售的总股份。另外主要股东大钲资本在2020年1月8日通过瑞幸的可转换债券和股票发行套现2.32亿美元,这也正好是在瑞幸IPO后8个月和锁定期到期后2个月。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来源/匿名做空报告

最后总结陈词,瑞幸的商业模式是根本不成立的,因为单位经济模型有缺陷,永远不可能盈利。(被做空的瑞幸咖啡冤枉吗?36氪发布时间:02-0410:3136氪官方帐号)

浑水主要分六个方面指控了瑞幸咖啡,焦点集中于瑞幸咖啡2019年三季度财务报告。浑水报告给沉浸于瑞幸红利中兴奋不已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随即瑞幸开始了一轮暴跌。愤怒的瑞幸开始了反击。

吃瓜群众被打脸

2月3日,瑞幸咖啡在SEC官网坚决否认了报告中的所有指控,认为报告的方法有缺陷,证据未经证实,均基于毫无根据的推测和对事件的恶意解释。

针对报告中所展示的订单数据,瑞幸称其与公司自身系统里的数据之间存在重大不一致。瑞幸质疑报告中的订单收据来源和真实性,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系统进行验证。对于瑞幸季度广告费用被夸大150%,以及涉嫌虚报的广告费用与当季收入可能虚增之间存在关联的指控,瑞幸回应称,公司已对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进行了详细的审查并用底层数据进行了交叉核对,确认公司披露的广告费用是真实和准确。

此外,针对瑞幸商业模式存在缺陷的指控,瑞幸也表示,其对公司业务模式和运营环境的根本性误解。(瑞幸回应被做空美机构“质疑”浑水报告砍柴网发布时间:02-0809:08砍柴网官方百家号【来源:证券时报】)

我们看到,浑水详细总共指证了6点,瑞幸简单反驳了4点,有两点未被提及,就是商品售价和管理层套现的问题。而反驳的基本上没有针对具体细节,都只是笼统的说,瑞幸有自己的数据系统可供查阅,而你浑水都只是从外部获得的片面的信息,不全且不够严谨,那么究竟瑞幸内部系统的数据是怎样的,没有公开,外人也无从知晓。但至少从双方这一回合的具体表现来看,作为外人的吃瓜群众大多还是站在了浑水一边。

不过很快吃瓜群众就被打了脸。

就在浑水发布消息仅仅两小时后,ActivistInsight上排行第一的做空机构香橼(Citron Research)却提出相反的看法,公开发Twitter看多瑞幸。香橼也收到了相同的匿名报告,称通过商业数据、应用下载以及访谈竞争对手都确认了瑞幸的数据,证明瑞幸在中国业务爆发。Cintron尊重浑水,但这个匿名报告不准确。

2月4日,知名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刊发研报《瑞幸咖啡: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证据》,认为匿名沽空报告主要基于不具代表性的草根调研和主观推断,亦缺乏有效证据,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同日瑞士信贷集团(下称“瑞信银行“)也在研报中维持与其大致相同的评价。2月5日,香橼资本再度发布公告看好瑞幸。

不知它们的调查数据来自哪里,但如果真如它所言确认了瑞幸的数据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先只能相信瑞幸。1月21日当天,瑞幸咖啡股价下跌了4.72%,但随后又反弹,随后两个月不到,瑞幸咖啡股价已上涨13.5%。

至少从场面上看,浑水做空引发的危机业已过去。但本文作者并不相信,开始了这方面的探寻。

星巴克只是瑞幸的幌子

资料显示 luckincoffee( 瑞幸咖啡 )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2017 年10 月,第一家门店在银河 soho 开业,2018年1月1日,才开始陆续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3个城市试营业。

据《第一财经周刊》统计,在中国市场折腾了12年的COSTA,截止到2017年也不过开了420家店。而刚刚结束试营业的luckincoffee就挤入了中国连锁咖啡品牌的第一梯队。

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披露的数字是每杯咖啡11.2元。瑞幸CFO Reinout Schakel在1月份花旗银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到,超过63%的客户为每杯咖啡支付15-16元人民币。在2019年Q3公司的报告中,瑞幸指出63%的产品售价超过零售价的50%。

但浑水做空报告称,瑞幸只有28.7%的商品以超过标价50%的价格售出。事实上,大部分商品的售价都在标价的28%-38%之间,也就是说,大部分商品是以约三折的价格卖出。“瑞幸产品的有效价格停滞在10元人民币(平均价为9.97元)。”做空报告称,以高于15元的价格买瑞幸咖啡的用户占比不到两成。

对做空机构的这一指证,瑞幸没有回应,也没法回应,因为这东西白纸黑字,最清晰的呈现在买卖双方交易中,也就意味着瑞幸默认了这一价格的实际存在。

至此我们看到瑞幸的价格实际上约为星巴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如此低的价格它怎么生存呢?我们看它的解释。

它认为,星巴克贵主要贵在人力、门店、租金、装修,而它尽管人力也贵,但其他方面运营效率高。

那么怎么个高法呢?

瑞幸把自己的定位不是传统的吃品行业,而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它没有收银台,开了三种店——悠享店、快取店、外卖厨房店。它的核心在信息系统,就是以数据为核心,用App让客户端、门店端和供应端三者的打通。

总起来讲,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交易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应用,带来交易成本的显著下降。同时,通过和各领域顶级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来提高运行效率。

瑞幸首先对标的是星巴克。

2018年5月8日,瑞幸咖啡品牌战略发布会,宣称准备了10个亿,要砸3亿分众广告,免费请几百万白领朋友喝咖啡,并扬言在中国超过星巴克。

在瑞幸看来,星巴克在中国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贵。欧美发达国家,一杯星巴克占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而中国却占月收入的百分之一;二是不方便,星巴克都开在豪华地段,而且门店偏少。

而瑞幸咖啡采取的对星巴克的差异化努力,分别是价格、咖啡产品(阿拉卡比豆)、店面分布、送达时间等。其中,价格差异是第一位的,也即针对星巴克30元价位段,把自己的产品定价在21-27元的价位段,但从后来的发展看,瑞幸的价格远远低于这一水平。

但星巴克的消费意义超越了单纯的喝咖啡,故而到星巴克也有了超出咖啡外的各种附带的文化性消费。

而瑞幸咖啡利润来源单一,相比于星巴克的多元化经营,瑞幸咖啡当前的经营模式更像传统奶茶店,没有其他的文化输出工具,短期内也没有品牌效应,靠杯具,纪念品销售产生附加利润的模式基本没有,靠情怀输出更是看不到踪影。这点上跟星巴克根本没法比。

最后能拼的只能是成本。星巴克绝大部分店都选在高档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区域或者中高档小区附近,基本上周围的人步行5分钟就能走到,房租成本更高。这一点被瑞幸抓住,说星巴克那么贵,钱大部分是付给了房租,因为它地段房租贵。

其实星巴克具有强力的品牌优势,尽管店面选址表面看来贵的要死,却能够在房租议价上享受特权。有资料显示,其房租成本至少能降低15%到10%左右。而一般小品牌,能将房租成本控制在25%就已经很好。

瑞幸咖啡将门店分为A/B/C三个等级,C级对应的是Pickup店,这类店面规模小,数量多,在瑞幸咖啡目前2370家门店占比超90%,一般位于写字楼、办公区和公寓住宅密集区等,人流量较大。以一线城市深圳的pickup店为例,30平左右的门店,在高端写字楼附近月租金大概在1万-1.5万,取中位数1.25万,加上水电,月房租支出在1.3万(算清这笔账,你就会懂瑞幸咖啡为啥能盈利!2019-05-07三版富)

如果按星巴克8%这个点,瑞幸这个店一个月净利润要有162.5万纯利。要知道,瑞幸目前单杯咖啡价格只有星巴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能达到吗?

国盛证券研究所分析瑞幸咖啡单店模型后认为:若2021年,瑞幸咖啡有效门店数8600家,日运营成本1744元,单店咖啡销量300杯、单价17元,轻食销量85件、单价15元,则可实现单店日经营利润1286.1元,年集团整体盈利潜力25亿元。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别的不说,就说单价,据浑水披露,目前平均不到10元,这个难度有多大,大家可以自己感受。

2019年星巴克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8.85亿美元。而瑞幸咖啡第四季度没公布,我们只看到其第三季度的数据:2019年11月13日,瑞幸咖啡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净亏损5.3亿元,亏损幅度扩大6.2%。

单季度利润净亏损5.3亿与净利润约61.6亿(8.85亿美元),所以比拼星巴克,可谓完败。

其实,星巴克只是瑞幸虚晃一枪的幌子,那么瑞幸的对手究竟是谁呢?

瑞幸的真正对手

瑞幸尽管有三种店,战略重点却是在快取店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数据支撑,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门店数为2370间,其中91.3%为快取店。

什么叫快取店呢?简单的说,就是客人拿了咖啡就走,边走边喝,或者是带到自己办公场所去喝。瑞幸说它有数据调查显示,70%的客户是拿走喝,只有30%的客户是在店里面喝。瑞幸目前聚焦的就是让这70%这部分外带的需求。所以瑞幸认为自己不是在卖空间,是在卖咖啡,因为卖空间它比不过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它要的是“无限场景”,就是要让我们的消费者随时随地的享用到一杯好咖啡。这个是瑞幸核心的战略目标。

瑞幸要争夺的是这样一群用户:他们更像是咖啡新用户,以学生和工作的企业人为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些满足“价格和便利”基本需求后的新消费群体。这些人对咖啡的需求可能没有星巴克那么纯粹,更偏重功能性,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瑞幸一遍遍说要超过星巴克,其实它早知道硬顶是根本顶不过的,只是拿行业第一的它做一个幌子,以此显示自己的高贵还有决心,它真正对准的是星巴克以外尚未开垦或尚未被人真正关注的蓝海,又是谁呢?

是对星巴克咖啡品质这些方面同样不太讲究的咖啡便利店。数据显示,有13.4%的瑞幸咖啡门店100米半径内有1家及1家以上的星巴克咖啡。而有23.2%的瑞幸咖啡门店100米半径内有1家及1家以上的便利店咖啡(711、全家、罗森)。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可见,有241家瑞幸咖啡的门店周围有1家星巴克咖啡,但是有515家瑞幸咖啡门店周围有1家便利店咖啡。瑞幸咖啡,竞争最大的还是便利店咖啡。

但实际上目前不论是北上广深哪个城市,711+全家+罗森便利店的分布相比瑞幸咖啡都占绝对的优势。

目前瑞幸所做的,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把每杯咖啡的实际价格逐渐与便利店看齐(它宣扬自己均价在21至27元之间,通过打折和买一送一,最后的实际价格其实只有十几元,与连锁便利店8-14元的价格定位,几乎一致),一方面在宣传上又与星巴克看齐,拔高自己拉开跟便利店的距离。

但是,未来要是价格恢复到正常的标价:20元左右一杯。瑞幸咖啡是否可以以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对消费者的培养,占据住10元一杯的便利咖啡和30元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中的中间地带,还不好说。(数据说:有钱任性的瑞幸,谁是它的对手?2019-05-29朝阳35处)

无论是价格定位还是产品质量,瑞幸的竞争对手都是全家和711等连锁便利店,而非星巴克。有媒体报道瑞幸的咖啡机品牌型号与7-11完全一致。但是在咖啡豆品质几乎没有差异的情况下,瑞幸的质量可能还要略低于同行,因为7-11有冷链配送。

两头受挤的瑞幸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步履维艰,虽然瑞幸目前推出了烘焙、轻食以及果汁等品类,试图横向拓展,但实际上,在巨额亏损的背景下,瑞幸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与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连锁便利店相比。

瑞幸商业模式不成立

从本质上讲,瑞幸咖啡是一个以咖啡为媒介换取流量的平台。是一家打着卖咖啡传统模式的互联网企业。它先不考虑盈利,而以用户增长模型来作为发展逻辑,先圈占用户到一定规模,然后在海量用户基础上,用规模优势或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盈利。

也就是说,瑞幸从一开始就未以创造稳定的盈利模式而存活于市场,而是以“卖一杯亏一杯”的状态持续烧钱来获取市场份额。通过资本的力量和广撒网的方式,快速教育并满足用户对咖啡的需求;同时拓展品类增加SKU,提高变现率。

但在浑水提供的这份报告看来,瑞幸的商业模式是根本不成立的,因为单位经济模型有缺陷,永远不可能盈利。

首先,“瑞幸只专注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即咖啡因的摄入,这个主张是不成立的。”虽然相比西方国家和日本,中国人对咖啡的消费比例还很低,但实际上中国人均86毫克/天的咖啡因摄入量已经与其他亚洲国家相当,其中95%的咖啡因摄入量已经被茶叶解决。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来源/匿名做空报告

正是因为这点,星巴克在中国20多年,卖的不是咖啡而是空间,因为中国是一个“顽固饮茶”的社会,咖啡不可能取代茶饮的地位。换言之,咖啡在中国终究只是一个小众产品,市场规模非常有限。“咖啡供应网络覆盖不是问题,只是没有足够的需求。”

一个证据是,2019年第四季度,瑞幸开始向现有用户提供免费的饮料券,而之前只向新用户和邀请他们的用户提供。补贴的力度不仅没有随着品牌知名度和运营时长的提高而减少,反而增大了。

另一大缺陷是,“瑞幸的客户对价格高度敏感,慷慨的价格推广是留住他们的动力;瑞幸试图提高价格、同时增加销售额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报告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指出,瑞幸新用户的留存率相比早期用户越来越低。另外,用户的留存率是由折扣力度决定的,而不是用户的使用年限。

报告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上半年,留存率逐步下降,2018年7-8月达到最低点。留存留率在2018年下半年至12月期间开始回升,但是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留存率显著下降,达到2018年12月以来最低。

“瑞幸的商业模式的真相是,折扣水平是其价格敏感客户的关键驱动力。当公司加大产品的折扣力度时,消费者就会增加支出;当公司想通过降低折扣水平来‘提高价格’时,顾客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购买的产品也会减少。“

要让瑞幸的经济模型发挥作用,瑞幸需要同时提高价格和销量,或者在保持另一个稳定的同时提高其中一个。然而在报告看来,受制于市场规模和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群,瑞幸很难实现这两个目标。

浑水报告指出了目前瑞幸发展的两大阻碍因素,客观上咖啡因摄入量已随着中国人茶饮的摄入而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这一点别的数据可以证实。

国内咖啡近5年CAGR为21.74%,近15年增速为24.3%,近几年增速趋缓。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再就是主观上,瑞幸的商业模式究竟有没有可持续性?关键是瑞幸互联网打法所积聚的流量能不能对客户形成有效的粘性。

瑞幸用“烧钱+补贴”迅速占领市场。它希望用户越多,越有价值,一旦用户总数突破一个临界点之后,就会最终进入赢家通吃的“网络效应”。但这个逻辑在互联网世界中行得通,在咖啡这个行业就很难说了。

要知道,在咖啡行业,就是做得最好的星巴克也没有赢家通吃。麦当劳、肯德基的咖啡,还有大大小小的全家便利店的咖啡等等,它们都真实存在着。

咖啡行业和餐饮行业一样,都是极度分散的市场,通过烧钱是无法建立网络效应的,烧钱只能建立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以及获得初始的流量。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在获得初始流量之后,必须激活用户的长期复购率,将用户沉淀下来。(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刘润商业洞察2020年02月12日金融界)

2018年瑞幸的客户回购的比率超过54%,但是,如果扣除“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等补贴因素之后,再回头光顾的客户比例大降。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新增用户仅有430万人,环比减少220万人,净收入增速增长乏力,由2018年第四季度的93%,骤降至2.8%。

瑞幸的客户能够首次获得客户认同的唯一原因就是补贴与新奇,待补贴不可持续与新奇劲过后,客户流失是大概率事件,更别提流量的自动扩大。因为瑞幸几乎没有其他黏住客户的服务与产品,这是瑞幸商业模式最大的缺陷之一。(被做空的瑞幸咖啡冤枉吗?36氪02-0410:3136)

现在,摆在瑞幸面前的现实是:流量获取成本高,粘合度不足与多元化发展道路目前还看不到明显希望。

瑞幸持续巨额亏损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仍还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只能靠烧钱来维持。

我们当时就预测,如果其融资一旦出现问题,严重透支的商业模式将决定其结局注定不妙。但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块,而其原因还在于前面我们一遍遍质疑的财务问题上。

为什么这么快就穿帮了?

按惯例,有机构发布报告一家美股上市公司的财报造假后,SEC都会介入进行质询,并要求上市公司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调查。此次瑞幸问题的曝光主要是迫于SEC的压力,必须给出交代。

“一般这种调查,其实是在尝试最后给自己再‘洗白’一点。”一名华尔街匿名人士说。也就是,看起来触目惊心的22亿,可能还是尽可能经过了润色的数字,真实的结果可能要更糟。

民粹操弄中的资本出逃

瑞幸创始人首先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要元气满满的倡议。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与此同时,敏感的自媒体人适时将其上升到民族高度。瑞幸-民族之光,“瑞幸是割资本主义韭菜的民族之光”,类似文字大位流行。据称其称号最初起源于半佛仙人,是他在去年11月的一篇文章中下的定义。

一个出了销量造假这样丑闻事件的企业不但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被消费者抛弃,反而因此订单暴增,被当成民族之光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瑞幸的公关能力简直可以值得称道了。

和许多在A股割中国韭菜的公司不同,瑞幸满腔热情地拿美国投资人的钱,请中国人喝咖啡,就凭这一点,也没理由希望瑞幸的故事讲不下去。(泡沫破灭的瑞幸:亏美国人的钱,让中国人爽去吧!2020-04-03· 无相财经)

这一点甚至得到了国外媒体的注意,浑水报告里有一句话,简单翻译就是,瑞幸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公司,因为他的商业模式是从外国投资者手里筹钱而补贴中国消费者喝咖啡。

这也许能解释,在爱国压倒一切的今天,瑞幸得到主流媒体和爱国网民们的力挺,不是偶然的。因为在他们眼中,“瑞幸在美国割洋人韭菜是民族之光”。

瑞幸造假消息曝光后,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朋友圈发文。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徐先生把所有的板都打到拿钱说话的自媒体人身上,这是不公平的,我们前面说过,浑水曝光后为瑞幸辩护站在一线的首先是国内的主流媒体,而很多自媒体人未必是直接收到瑞幸的钱,只是听风而已。他说的第二点应该是没问题,经此事件后,中国科创企业再想在美上市招商将会难上加难,因为信任已被破坏。

当吃瓜群众在民粹闹声中享受末日狂欢时,资本却早已悄悄出逃。

可疑人士的聚会场所

有媒体人扒出,这是一个以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神州系(神州租车、神州优车、宝沃汽车、瑞幸)创始人陆正耀、易车系创始人李斌为核心,君联资本、华平资本、大钲资本深度参与其中的中国出行创投帮。而当初神州租车成立的背后,陆正耀持股15%,赫兹租车持股16%,联想占29%,华平占18%。当年联想和华平的投资,就是刘二海和黎辉主导的。陆正耀的两位朋友,在资本圈里被称作“铁三角”,即黎辉和刘二海。当时刘二海和黎辉分别主导了联想和华平投资神州租车,如今,二人又分别以愉悦资本和大钲资本投资了瑞幸。

当时神州租车股东套现是在IPO后8个月和锁定期到后2个月,如今,大钲资本也是在瑞幸IPO后8个月和锁定期到后2个月出手股票赚了2.32个亿。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铁三角目前持有瑞幸46%的股份,价值58亿美元,此前他们从神州租车套现了11亿美元,浑水的报告说,“未来会对瑞幸做什么,不言而喻”。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但吃瓜群众发现,瑞幸的资本游戏,是那些已经顺利退出的各方资本的祥瑞与幸运。

在各方资本顺利退出后,现在看来,瑞幸应付外界排山倒海质疑的首要手段就是甩锅。内部的初期调查后已将矛头全部对准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认定是他和几名手下,造了22亿元人民币的假。

这个刘剑这次可谓完全身败名裂了,不仅以后没谁(至少上市公司)敢用他,能否免除牢狱之灾都无法说,人们想不通的是,刘剑本人既非瑞幸最高决策者,且本人在瑞幸所占股份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给公司“造”出来22亿元人民的纸面业绩,而且还是瞒住董事会、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这些大统领的?

因为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是,瑞幸的董事会、CEO和CFO对COO对此竟然毫不知情。

但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邢星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中表示:实际上,瑞幸的灵魂人物主要为董事长、CEO、以及投资人三人,而且结合对应瑞幸自己发布的公告来看,财务数据造假在2019年2月份就已经发生,所以说COO带领4名员工伪造出22亿收入可信度并不是特别高。更何况无论COO是否会对此事负有直接责任,瑞幸董事长以及CEO恐怕也都脱离不了干系,依据美国相关法律,证监会极有可能会同司法部门开启对公司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调查,如果其中高管是美国国籍,那么极有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

截至今年4月16日,公开资料显示,对瑞幸咖啡提出的一起集体诉讼中,被告除瑞幸咖啡的董事长、总裁、首席财务官等高层外,还有参与IPO的四家联席主承销商以及两家联席副承销商。

刘剑已被停职,一旦进入诉讼程序,那么上市公司必须提出证据,假如公司认为是首席运营官自己做的,就得提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哈佛法学院公司治理论坛发文称:针对公司或个人违反证券法的行为,美国证监会(SEC)的民事处罚标准非常严苛,重者可能会被累计处罚至数百亿美元。

美国证监会对财务造假的处罚有多狠呢?当年上市公司、涉案人员和中介机构被处以造假金额20多倍的巨额罚款和最高刑期24年的惩处,直接导致为其做审计的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破产。三大投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因涉嫌财务欺诈被判有罪,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

据《券商中国》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共有158家机构投资者持有瑞幸咖啡股票,持股总数达4.6亿股,持股达23.93%。而在2019年3季度末,仅有94家机构投资者持有瑞幸咖啡股票,持股总数也仅为3亿股。这意味着,仅2019年四季度,就有64家机构新进入场。

从机构持股明细来看,瑞幸的投资者不乏美国银行、瑞银等国际知名投行。此外,在今年1月,瑞幸咖啡还通过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海通国际证券、KeyBancCapitalMarkets和Needham发行900万美国存托股票(ADS),其中股东发售480万股。如今这一行为是否涉及欺诈发行,或需要打上一个问号。(瑞幸22亿造假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秘2020年04月03日09:36 中国企业家)

但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巍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其它被告”是否知道数据虚假这一前提。且如今瑞幸自爆的目的也是为了与“责任人”完全撇清。“瑞幸的高管不在美国,公司资产也不在美国,美国法院判了也执行不了,只能要求中国司法协助,但中美之间也没有引渡条款。”张巍告诉《中国企业家》。

新浪财经调查发现,瑞幸高管层看起来像是一个可疑人士的聚会场所。此次的调查组由三名独立董事组成,作为组长的邵孝恒被浑水报告称为“危险信号”:因他在美担任18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被指控存在欺诈或反向收购行为。另外瑞幸咖啡的创始人陆正耀今年1月8日,公开资料显示黎辉以献售股的形式减持了3840万股,套现2.3亿美元后彻底离开瑞幸。

PingWest品玩此前的报道中也曾提到:陆正耀正在瑞幸咖啡身上复制神州租车的“上市——套现离场——股价大跌”的故事。“历史在重演”。(谁搞垮了瑞幸咖啡?2020年04月03日09:46PingWest品玩)

可能获得亚洲最高金额赔付金

投资者只要提供关于瑞幸咖啡股票的全部交易记录就可以了,然后再签一个委托律师起诉的文件就可参与到对瑞幸的起诉中,这种民事诉讼本身就不是一个追究高管责任的诉讼,而是要求上市公司赔偿的诉讼,核心是钱、是赔偿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瑞幸咖啡难以赔偿的问题,将来很可能要追加其他的被告方,比如公司的审计机构等。其实只要有一家有足够的赔偿能力,或者对应的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实力赔偿责任险,应该就可以了。

据传,瑞幸在赴美IPO上市前投保了董责险,包括平安在内的20多家保险公司对此进行联合承保,根据最新消息, 平安保险公司发布公告称:已收到 瑞幸的理赔申请,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瑞幸事件:谁在做局?谁在操弄民粹?谁携资本出逃?


董责险,全名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赔偿责任保险(Directors& Officers Liability,D&O),是对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职员在行使其职责时所产生的错误或疏忽的不当行为进行赔偿的保险合同。

瑞幸目前股价为4.39元(4-1716:00:00),总市值11.11亿亿,在股价暴跌前其股价为25元,总市值为65.7亿美元,此次财务造假风波总计造成 瑞幸蒸发54.6亿美元。如果董责险生效,该笔赔款将成为全亚洲赔付金额最大的一笔保险金。

不过,一般情况下,董责险不承保依法不允许承保的事项,比如由于犯罪行为导致的罚款或处罚。也就是说,一旦法庭最终裁决 瑞幸及其高管构成欺诈,保险公司是不会为其“故意欺诈”而买单的。由此瑞幸指望保险公司为其担责的希望很可能会落空。

2018年,美国曾经拍摄过一部名为《中国式骗局》的纪录片,揭示从2006到2012年间,共有400家中国企业在美国融资上市,其中80%都属于“反并购”上市,总市值达到500亿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