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妙趣無窮——讓文學走進攝影,讓攝影充滿詩意

最近幾年的攝影,畫風漸漸和以往經常拍的不一樣了,也和平常在各個群、各論壇網站常見的照片不一樣了,有朋友說,我拍的是畫意攝影,也有人說是抽象攝影,或曰寫意攝影。那麼,我究竟在拍什麼?是什麼風格?

其實自己也一直在探索,攝影到底意欲何為? 探索的過程,其實也就是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的過程,不斷嘗試,不斷思考,不斷篩選,最終是要找到符合自己的路子。美術非我所長,甚至可以說是我的短板,所謂"畫意攝影"其實不太適合我;至於寫意、抽象等等,對其概念,也是模糊不清。自己所長、所喜歡的,歸根結底,還是自己長期以來學習的本專業——文學。反映在攝影上,姑且就叫文學攝影,或者文人攝影吧,借劉勰文論的名字——《文心雕龍》,來給自己的攝影,做一個有趣的註腳。

其實,中國古代的美術,詩畫是一體的,這詩畫的結合,不僅僅是常見的在畫上題詩,更是作品文本的本身,是詩意和畫意的結合。文學上的開山鼻祖,應該是陶淵明,其詩句造境,畫面感很強,主題元素躍然紙上,一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便是一幅空靈淡遠的水墨畫。集大成者王維,更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無論是他的詩,還是他的畫,都充滿詩性畫韻,意境悠遠綿長,空靈飄逸,近乎於道。至於五代以後的文人畫,更是中國士傳統及其文學文化修養、人格氣韻、美學思維、哲學精神等諸方面在繪畫上的呈現。 既然繪畫有文人畫,攝影為何不能有文人攝影?

有人說,攝影就是記錄,不能如實反映外部世界的都不是攝影。那麼,筆和紙的功能,又何嘗不是記錄?相機功能不等於攝影,正如紙筆功能不等於書畫,拍出什麼,寫畫什麼,都在於人。既然是人在拍攝寫畫,那麼作者就有形形色色的差異,心性精神,知識結構,生命歷程,文化積澱,也千差萬別,反映在作品上,也是應該有所差異的。喜歡文學、文化的人去玩攝影,又何妨把這些文學文氣融入攝影?

其實,以文入畫,"文心雕龍",真是妙趣無窮,把平常所見之物,在相機裡和後期中做文學的提煉與加工,用圖像寫詩作文,使畫面呈現出異於眼前所見的事物,如同讀詩讀文。不同的元素組合,便是不同的詩境構造,不同的語言表達,即便不用另外加文字的說明,畫面文本的本身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故事、一首詩。文字的添加,其實就如同報幕和旁白,是為了讓讀者更簡便地"看懂"其中的所以然。

記得小時候曾在報紙上看到過攝影小說,用攝影,把一個完整的故事——也許是真人真事,也許是作者虛構剪輯的情節,但又有現實原型,只是有選擇性地拍攝——呈現出來,加以適當的簡短文字說明,如同舞臺劇的報幕,如此一來,一篇小說就出來了,像是一出靜態的電影,但其實又是小說,又是攝影。

小說可以這樣拍,詩詞散文,同樣可以這樣拍,在作家和詩人的眼裡,許多身邊平常所見的東西,都可能成為入詩成文的素材原型。在表現手法上,可以現實主義,可以浪漫主義,可以現代主義,可以古典主義,可以如實描繪,可以誇張變形,變化萬千,妙趣無窮,匠心獨運,存乎一心。正如羅丹所說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寫之於攝影,只是載體和方法的不同而已,以文入畫,可以讓攝影充滿詩意。

曹丕《典論·文論》中曾經說過:"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也"。在當代,文學能否成為經國大業,不朽盛事,尚且不得而知,然而,讀詩讀文的確實少了,現今的讀圖時代,以文入畫,讓文學走進攝影,將語言藝術、圖像藝術、現代科技器材跨界融合,也許是一條值得嘗試的道路。

此外,以文入畫,不僅僅是文學與攝影的結合,更是現代從事文學、文化工作者,將現代知識者,或者"文化人"的文化傳承、精神品格、時代思考、美學追求等,在攝影上的呈現,從而在攝影領域,走上與傳統"文人畫"同等情懷的"文人攝影"之路。這是一個很大的美學範疇,甚至是一個文化的範疇,對攝影師的要求也很高,不僅在攝影技術上,更是攝影師的學識、思力、審美、精神品格等方面的高要求,道路遙遠而漫長,在此,借孔子一句話作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同行者共勉之!

秋水·2018.4.14 上海

文心雕龍,妙趣無窮——讓文學走進攝影,讓攝影充滿詩意

乘彼柏舟,泛彼中流。欲之何所?天地悠悠。

文心雕龍,妙趣無窮——讓文學走進攝影,讓攝影充滿詩意

平生渭水曲,誰識此老翁?

文心雕龍,妙趣無窮——讓文學走進攝影,讓攝影充滿詩意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文心雕龍,妙趣無窮——讓文學走進攝影,讓攝影充滿詩意

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文心雕龍,妙趣無窮——讓文學走進攝影,讓攝影充滿詩意

鳳兮鳳兮,非梧不棲。

文心雕龍,妙趣無窮——讓文學走進攝影,讓攝影充滿詩意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文心雕龍,妙趣無窮——讓文學走進攝影,讓攝影充滿詩意

負青天,絕雲氣,而後圖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