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失調:1元釘木板有意義還是100元釘木板有意義?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個體的態度和行為是相互協調的,所以一般不需要去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但是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出現不一致的時候,做了與態度相違背的事情這時候認知失調就會產生了。

費斯廷格


心理學|認知失調:1元釘木板有意義還是100元釘木板有意義?

想象一個場景,貓老師找兩位朋友做一個小實驗。

他們的任務是拿著錘子把釘子釘到一塊木頭上,看似很無聊。30分鐘後,貓老師給一位朋友100元,另一位朋友給1元,然後貓老師分別問他們這個活動是否有趣。

很多小夥伴可能不假思索就說,肯定是拿到100元的同學覺得這個活動有趣。

事實上,答案恰恰相反,是那位拿1元的同學更有可能覺得這個活動有趣。

釘30分鐘木頭,拿100元,想想還划得來,這是一般人的認知。釘30分鐘無聊的木頭,只拿1元,說出去都會被人笑,太不值得,和我們一般人的認知不一樣,也就是說,認識發生失調了。

這時,只能說“這個活動有趣,有意義,能鍛鍊自己的耐力”等才能平衡自己的認知,緩解認知緊張。

心理學|認知失調:1元釘木板有意義還是100元釘木板有意義?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認知失調。

概念: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認知失調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他認為: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個體的態度和行為是相互協調的,所以一般不需要去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但是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出現不一致的時候,做了與態度相違背的事情這時候認知失調就會產生了。

在小夥伴們的學習生活中,你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

老師給你佈置不少週末作業,你也告訴自己要好好利用週末,保證完成任務,但是好朋友突然告訴你這周你喜歡的遊戲推出新活動。

噢,ye!你可能馬上把作業拋到九霄雲外,急忙地上線遊戲,和朋友們足足玩了一個週末。等到週日晚上,發現自己的作業一頁都沒有寫。你可能會開始發慌,怎麼辦?怎麼辦?也可能在後悔,真不應該這樣!這樣的認知落差造成的不適感和緊張感充不斷斥著你的腦袋。

心理學|認知失調:1元釘木板有意義還是100元釘木板有意義?

這時,一般會有以下三種方法來減輕這種不適感和緊張感。

(1) 協調。你可以默默地和自己說,從現在開始,我要合理安排作業和打遊戲的時間,利用清單學習法,番茄鍾專注法完成作業後再痛痛快快打遊戲。這樣,你把對作業和玩遊戲的行為進行協調,馬上就減輕你的心理壓力。

(2) 強調或否認。你可以對自己說,“學習是我的首要目的,我不應該玩遊戲,我要好好控制玩遊戲的念頭”,或者對自己說“那些不玩遊戲的也不一定寫完作業”。雖然後者能夠重新平衡你的認知,貓老師可不建議你使用哦。

(3)增加。所謂的增加,就是增加新的協調的認知元素。“我玩遊戲可以讓我反應能力增強”,不過,貓老師還是強調,這種方法不建議使用。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認知失調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貓老師建議小夥伴你最好從積極的態度出發,通過合理協調的方法,用可行的行動來緩解因認知失調帶來的衝突壓力。


作者:老貓,華師心理健康碩士,15年教育教學經驗,專業為成長提供雞湯(激勵)和學習勺子(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