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越來越高,價格卻越來越低,汽車“偷工減料”或成常態

從德系大眾折翼“A柱門”、奔馳鋁換鋼車身減配,再到德日系本田、豐田接踵而至的“機油門”,汽車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問題的矛頭最終指向一個結論:偷工減料!

圍繞著“偷工減料”這個問題,消費者一時間更是陷入無車可買的尷尬處境。

配置越來越高,價格卻越來越低,汽車“偷工減料”或成常態

然而,根據汽車產業的生存處境,“偷工減料”不僅難以解決,反而可能成為常態。

升級,導致成本不斷上升

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來看,汽車生產的規範化日益完善,帶來的是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例如生產線的建設,目前絕大多數車企都已啟用自動生產線,還有凱迪拉克等不少品牌車企甚至開始追求智能化和工業4.0,其帶來汽車產品工藝水平提升的同時,還將直接導致車企前期投入成本的驟升。

而從汽車產品角度來看,車型的技術迭代,以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逐步推進,使得整車配置、功能進一步提升,進而進一步帶來成本的攀升。

例如換代車型日產天籟,引入最先進的可變壓縮比技術,可進一步降低油耗;全新產品榮威i6 plus,憑藉領先的車聯網技術,將汽車引入智能化跑道。

配置越來越高,價格卻越來越低,汽車“偷工減料”或成常態

而無論是車型的迭代升級,還是新技術的不斷加持,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成本投入,直接導致的就是成本的不斷上升。

而上升的成本輸出源自何處?不外乎兩方面:消費者直接買單;車企割肉讓利。

比價,車企利潤單薄

如果每一次的成本增加,都直接由消費者買單,那麼汽車的價格無疑將會步步提升。

然而事實卻是,由於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汽車的總體價格表現不升反降。


配置越來越高,價格卻越來越低,汽車“偷工減料”或成常態


配置越來越高,價格卻越來越低,汽車“偷工減料”或成常態

例如2.0T排量的奧迪A6L,2012年指導價最高達44.66萬元;時隔7年,最高指導價還下降了3萬多元,馬力還提升了10匹。

一邊是下降的售價,另一邊是技術更新所帶來的成本上升,作為中間權衡利益者的車企,唯有割肉讓利。

而當兩邊嚴重失衡時,車企無奈,恐怕也只能走“偷工減料”這條道了!

配置越來越高,價格卻越來越低,汽車“偷工減料”或成常態

當然,這還僅僅是基於一個靜態的模型來考慮。事實上,物價的動態變化還進一步逼迫車企“偷工減料。

還以這款A6為例,7年前44.66萬元的售價在當時的物價條件下,與當前物價下40.98萬元的售價,其價值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試問,7年來國民收入增長了多少?顯然,入當年能拿出44.66萬元的人,絕對比當下能拿出40.98萬元的人更加富有。

配置越來越高,價格卻越來越低,汽車“偷工減料”或成常態

從這個角度來看,汽車這些年看似價格穩中有跌,實際上是在不斷打折降價。因此,國內汽車保有量快速上升,其真正原因不是有錢人更多了,而是汽車相對越來越便宜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初的奢侈品,淪為了平民代步車。這進一步加大了車企平衡利益的難度,繼而加劇了“偷工減料”的程度。

配置越來越高,價格卻越來越低,汽車“偷工減料”或成常態

由此不難遇見,在傳統的生產銷售跑道上,汽車“偷工減料”現象將愈演愈烈,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只有在重新定義汽車產品,重新架構汽車營銷模式的基礎上,車企才可能重塑健康的產業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