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给孩子选择专业要有前瞻性!【下篇】

四、关于“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

2018年4月3日,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透露,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2018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宣告成立,将于2018年面向全国招生。每年计划招生40人左右,高考招生选拔15人左右,校内新生选拔15人左右,少年班再选拔10人左右。

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2020年3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专业新增最多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180所高校都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此外,“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智能领域相关专业,也同样是高校的新增备案和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的热门。

五、开设院校

北京: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天津: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河北:河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山西:中北大学

辽宁: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小来将首批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一并分享给大家~

人工智能时代,给孩子选择专业要有前瞻性!【下篇】

六、人工智能专业目标

探索实践适合中国高等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

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所涉及的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数学信息论、控制论等等。

由于主体还是计算机科学,因此它也可以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它在21世纪被认为是三大尖端技术即纳米科学、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三大技术之一。

然而,这类“爆款专业”却并非每所院校都具备开设资格。在高校培养方面,人工智能专业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专业,因为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拥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专业全面的人工智能知识和很强的分析建模能力的人才。

七、人工智能主干课程

1.认知与神经科学课程群

具体课程: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基础、人类的记忆与学习、语言与思维、计算神经工程。

2.人工智能伦理课程群

具体课程:《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

3.科学和工程课程群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科学家和理论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寻找人工智能的突破点,同时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让人工智能学科走在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4.先进机器人学课程群

具体课程:《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

5.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课程群

具体课程:《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6.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群

具体课程:《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人工智能人才目前处于明显短缺状态,这种状况还存在扩大的趋势。当前社会技术环境下,需要兼顾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复合型背景的人才。在互联网企业中,人工智能的薪酬排在第三位,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去年人工智能领域硕士应届生的年薪是30万元左右,博士生年薪50万元,今年博士生涨到80万元完全有可能。这是一个属于人工智能的时代,许多国家都在加紧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未来的世界,谁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掌握了未来。

八、人工智能会带来的新岗位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其实是一个人类社会结构、经济秩序重新调整的机会:长远看来,一旦经历失业潮“阵痛”的过渡期,社会中将产生大量新的工作类型,为未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而现有的工种,也会因为人工智能的良性帮助与辅助,成功“进阶”——让人们从重复性劳动的那一部分中解放出来,将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内容上。打破固有思维模式,与其陷在自己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恐慌里,不如抓紧时间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强、更灵活,到时候,不但不会被AI取代,说不定还能让AI为自己“打下手”呢。

《与机器人共舞》一书中指出:互联网行业,每使一个岗位消失,会新创造出2.6个岗位;未来每部署一个机器人,会创造出3.6个岗位

第一类,高科技密集型的职业

第二类,大数据辅助商业方向的职业

第三类,影像领域的职业

第四类,医疗方向的职业

第五类,线上远程方式开展的工作

九、疫情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2月4日,国家工信部特别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 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倡议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用作为优先工作。在全国各地,人工智能正在加入“防疫战队”。

“小白”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团队经过多年摸索,自主研制开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一款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已连续两届受邀参加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小白”身高1.45到1.6米,在预定时间跟着医生和护士查房,自动避障,与人互动,而后自行“走”回充电桩补充能量。

因此“小白”机器人可以在隔离病房发挥独特的作用

,“不接触式的面对面沟通”进一步降低了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也提高了院内外专家会诊的效率,更好节约了医疗资源。部署在隔离病房的“小白”机器人可以变成专家的替身,专家通过手机、PAD或者电脑可以登录到AirFace机器人程序,远程控制机器人前后,左右移动,控制头部摄像头抬头、低头、旋转移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医护人员对隔离区病人的观察和诊疗,同时也避免了医患院内交叉感染。而且医护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手机、PAD或者电脑访问部署在隔离病房的机器人,随时随地的对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

接下来,陆续还将有更多家医院,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等计划部署,“小白们”将在更多的医院发挥作用。

比如,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在黑龙江哈尔滨某小区,物管人员已经对小区的防疫工作进行智能化管控了;在上海张江智能岛,AI相机架设在了各个路口,对不按规定佩戴口罩的人员进行自动提醒。迎来复工复产重要节点之时,在广州白云机场,通过AI智慧防疫检测实现了对人流体温的非接触无感检测。

世界已经无法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了,无论是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是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无人超市、无人工厂的发展,让科技智能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说:机器替代人,是工业革命的主旋律,而新一轮机器替代人的浪潮,不再是替代简单劳动,是替代复杂劳动;不仅替代体力劳动,还替代脑力劳动。


人工智能时代,给孩子选择专业要有前瞻性!【下篇】


图文丨未来人才综合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