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昆:我眼裡沒有差生,成績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不懂美

夏昆:我眼裡沒有差生,成績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不懂美



長髮、高個子、絡腮鬍;休閒裝扮、不修邊幅;愛笑、愛彈吉他、愛搖滾;是第一季《中國詩詞大會》上大放異彩的金牌擂主,也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的語文教師,他,就是夏昆。

“一個不喜歡音樂的專欄作家,不是一個好的語文教師。”這是夏昆對自己的高度總結。他自封“國子監四門博士”,因為除了教語文外,他還為學生開了“詩歌鑑賞”“音樂鑑賞”“電影鑑賞”3門課。夏昆說,他不相信一個沒有個性的老師能成為優秀教師。

他究竟如何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為學生開啟一扇窗?又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中保持做一個“有個性”的老師?請跟隨小編一同走近這位特立獨行的老師吧!

語文其實是美學

“當了老師之後才發現,我們的教育不是什麼麥田,而是一間屋子,裡面關著學生,也關著老師和家長。我要做的就是把想來擋住窗戶的人一腳踢開,告訴裡面的每一個人,窗外有很多很美好的景色。”

自從1998年開設3門鑑賞課以來,有人質疑他不務正業,然而他卻說,成績很重要,但人不是為了成績冊上那幾個愚蠢的阿拉伯數字而活著。他相信有些東西是可以超越這教室的四面牆,穿越高中的3年時光而陪伴學生一生。他要給學生“開窗”,讓他們通過藝術的窗戶看到外面更加廣大而精彩的世界。

當然,夏昆也經歷過學生的不理解,曾經有學生上課時在下面玩手機;也有很多學生心疼珍貴的時間,看課本,做作業;而有些學生,乾脆就睡著了。有時候夏昆會提醒一下,但更多的時候沒有過分要求。他告訴學生:“我只是為你們打開一扇窗,讓你們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的風景,至於你是否喜歡這風景,我無法強求。

夏昆相信,不管是音樂還是電影,或者是詩詞,只要是美好的東西,都是個人成長中最寶貴的養料。而作為教育者,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這些美好帶給學生,或者帶給更多的人。他甚至自己出錢買了一個畫質不算好的DV機,記錄下學生們的每一段分享。

夏昆:我眼裡沒有差生,成績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不懂美

在夏昆的教學觀念裡,語文基本功讀寫聽說都很重要,把文學侷限於文字,本身是一種浪費。語文從來不是割裂開的文字,不是試卷上的分數,不是教學的任務。語文是美學,是中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這樣的美值得欣賞,並且一定有魅力。

“我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我的學生走進大學之後,跟他們同學談高中語文,他們同學說各種學習、各種考試、各種暗無天日;而我的學生卻是各種詩詞、各種音樂、各種電影、各種豐富多彩。”

高中生正處於青春期,面對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有很多物質慾望,而缺少對美的感受。他希望將教學中美好的東西帶入學生的生命,讓他們看到社會、歷史、人文、詩歌等之外的東西。

教育需要非常心軟的人來做

其實,夏昆曾經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應試高手,對高考題的研究頭頭是道,和同事們創造了學校的升學奇蹟,也曾經憑藉學生優異的高考成績獲得各種榮譽,但一件事的發生,徹底改變了他。

2003年,夏昆曾教過的一個女孩可可因高考復讀失利而自殺。可可絕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就是對分數重視到了嚴苛的地步。在當時,並沒有人認為這有什麼不妥。大家甚至常拿可可的“上進”教育那些不聽話的孩子:“看看人家!120分的卷子,只是因為沒有考上110分就哭了,你們呢?考六七十分還得意洋洋!”

可可出事後,夏昆反思“我們的教育,有冰冷的分數,有殘酷的競爭,有畸形的師生關係,就是沒有看到生命。”夏昆幡然醒悟,離開了那個學校,那座城市。從此不唯分數是從,認為教育的信仰只有一個——迴歸常識,成全生命的美好。

夏昆認為教育是為了生命,而不是生命是為了教育,“其實,教育是需要非常心軟的人來做的事情。在其他崗位上幹壞事或許問題還不大,但是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心太硬,受害的就是一個個學生,而且他們都是十多歲的孩子啊。”

教師必須先豐富自己,才能給學生展示豐富的世界

教師是學生知識的來源,但教師中缺少真正有學問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習。這個學習包括從教之後的學習,也包括學習將自身資源如何更好地運用到教育中。

夏昆用十年時間啃下了二十四史,這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老教師給他的建議。初期,目標是每天至少看一卷。為了強制自己,他在當時使用的Windows98系統上設置了一個預定任務,每天晚上8:00,不管是在聽音樂還是看電視或者打遊戲,系統就自動打開二十四史閱讀系統,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正是這樣的閱讀,讓學生每每驚訝於他上課時對與課文有關的知識旁徵博引,娓娓道來。經常一節課下來,夏昆連書都沒有翻開,但是一切卻瞭然於胸,毫釐不爽。


夏昆說,我堅信,教師首先必須自己是豐富的,才能給學生展示豐富的世界。真正的閱讀,其目的應該是超越職業藩籬之上的,也正因為這種超越,閱讀給職業生活帶來的正面影響才可能是強大而深遠的。

教育是慢的藝術,也是韌的戰鬥,日拱一卒,終有所獲。要以自己專業為圓心,劃定學習範圍,理論上說博覽群書更好,但是我們時間空間都有限,所以以專業為圓心發散也許比較靠譜。夏昆也經常告誡自己,老師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去刷新和挑戰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學,這才是一個老師真正的生命狀態。

對待學生應該尊重差異,不以成績論英雄

教師該如何對待學生,尤其是如何對待差生?

夏昆說,對老師來說,學生的成績很重要,這是教師在學校安身立命的資本;但對學生的生命來說,成績未必是最重要的。

其實,夏昆曾經也是一名差生,幾乎完全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後來因為遇到了生命拐角處的語文老師梅素清。她把夏昆從全校最差班轉到了尖子班,從而改變了夏昆的一生。她將一個很多老師都避之不及的學生,變成了學校數一數二的優秀學生,更重要的是,她讓這個後來也成為一名語文老師的學生明白了,給幾乎處於絕境的學生一片陽光、一次機會,有多麼重要。



夏昆教過一位叫“小婷”的彝族女生,學習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當時,她還在跟一個高三年級的男生談戀愛,這也是犯忌的。高中畢業前的一天,夏昆找小婷談話,鼓勵她說:“恭喜你,很快就要度過這段僅僅以成績判定你的階段。不管你是否能考上大學,下一個人生階段都將燦爛美好。”後來,小婷考上了一所專科學校,男朋友則考上了清華大學。現在,他們已經結婚,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高大帥氣的逸東成績很差,高考的時候語文都沒有及格,不過在一次鑑賞課上,他與大家分享了一部日本動漫,並悄悄地將事先收集好的櫻花花瓣藏到教室的電風扇頁上,當教室裡音樂響起,一片片櫻花花瓣從緩慢轉動的扇頁上片片飄落,像一陣美麗的櫻花雨。直到很多年後學生們還能回想起來這次非常難忘的鑑賞課。

逸東畢業的三年之後,曾給夏昆老師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他到大學以後經常負責一些社團活動,甚至受學校委派全國去出差。後來,他因為出色的策劃能力和豐富的實幹經歷,與眾多研究生博士生競聘某奢侈品牌的高層管理,竟脫穎而出。

夏昆心裡裝著很多這種“差生”的故事,美好而又另類。他認為教育不應該是“榨”出學生最後一點“剩餘價值”,教育的效果應該是10年或者20年之後才能看得出來的。

“我不願意做”的背後是“我想做”

曾經,夏昆曾寫過“我不願意做這樣的老師”;不願“看見學生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圖辦,就‘恨鐵不成鋼’”;不願“除了教材教參之外幾乎不看別的書,除了上班上課之外幾乎找不到其他的事情做”;不願“以為教材就是真理的代表,更不允許學生對課本提出疑問”;不願“以為學生的成績就是學生的一切”……

後來,夏昆又寫道“我想做這樣的老師”:

我想做這樣的老師,追求教育的本性,用最真實的心來從事教育;

我想做這樣的老師,高居於應試和分數之上,並且願意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用溫和的堅持來表明我對教育的認識,以現實功利的損失來換取教育的良知;

我想做這樣的老師,堅定自己的立場,即使這是一條只有我一個人走的路,我也要在這條路上一意孤行;我想做這樣的老師,因為我堅信智慧和美是教育的最高原則,其他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


夏昆:我眼裡沒有差生,成績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不懂美

北大教授錢理群說夏昆有著“不可多得的清醒與獨立”;學生評價說,夏昆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心靈上的洗滌;也有人稱,夏昆絕對是對教育埋怨、批評最多的人,炮彈最密集,火力最猛烈。面對不同的聲音,夏昆不過多解釋,只是執拗地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錢理群稱讚夏昆和他的朋友們是一群“永遠都走在路上”的教育行動者。他說:“他們把自己的教育信念、理念化作日常教育倫理和實踐,又反過來用實踐的成功,來證明、發展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理念,在現行體制下撕開一個裂口,為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孩子們的健康發展尋找一個空間。”

“我堅信這世界上還有善良與美好,教育也是如此。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許我們就是在為未來奠基;沒有人會記得我們,但是我們留下的印記已經在孩子身上了,這就是希望。哪怕微不足道,中國的教育也許會有更光明的未來。”

這樣特立獨行的夏老師,在給學生的“詩歌鑑賞”“音樂鑑賞”“電影鑑賞”三門課上會呈現怎樣的精彩呢?中教君幫大家淘來了夏老師所寫的課程自白和部分課單,音樂、詩詞、電影——看看,夏昆老師的課是不是你想都沒想過的課?

讓學生擁有對美的感悟和珍惜


音樂鑑賞課

17年前,當我第一次把吉他帶進教室,教學生們唱英語歌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到這件事對我和我的學生們的影響會如此深遠。

我並不是英語老師,而是語文老師。那時候,我剛擔任新高一的班主任,我們的學校是大山裡小鎮上一所子弟校,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差,作為班主任,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科任老師開展教學。為了給英語老師提供幫助,我想到了教學生唱英語歌這個點子,因為這也是我當年學英語的一個秘訣。

於是我帶上我的吉他,在每週的班會課上,講完有關事務之後就教學生唱英語歌。從《雪絨花》到《昨日重現》,從《無心快語》到《此情可待》,十幾首歌教下來,學生的英語水平還真有了些提高。而這時候更有學生表現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於是我想,為什麼不乾脆開成一門課程呢?

那時候我才二十多歲,比學生大不了多少,課下跟他們稱兄道弟。我覺得好朋友之間,好東西是應該分享的,於是我告訴他們,從現在開始,我們將開設一門特別的課,這門課不考試,也無關分數,這就是音樂。

我們從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中感受與命運的抗爭,從柴可夫斯基《天鵝湖》中感受最美好純潔的愛情,從維瓦爾第《四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巴赫《託卡塔與賦格》中感受信仰的神聖……

當這屆學生畢業後,我明顯看到了他們與其他學生的不同:他們擁有對美的感悟,更擁有對美的珍惜。

儘管他們後來都沒有從事與音樂有關的職業,但是很多人告訴我,音樂一直陪伴著他們,他們為高中這段音樂之旅感到幸運。

從那時起,音樂鑑賞課成了我和學生的審美時間。不管我是否當班主任,我都會見縫插針地帶學生欣賞音樂,到現在,音樂講座的內容已基本固定,形成了獨有的課程體系。

  音樂鑑賞課目錄

1.序言

2.颶風下平靜的海面——搖滾

3.永恆不朽的愛情悲歌——《梁山伯與祝英臺》

4.欸乃一聲山水綠——《春江花月夜》

5.大師也惡搞——聖·桑《動物狂歡節》

6.凝固美的瞬間——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天鵝湖》

7.童趣的美麗——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夾子》

8.如果青春能等待——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睡美人》

9.為了自由——貝多芬《哀格蒙特序曲》

10.那場濃濃的思鄉——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11.為了祖國——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12.犧牲:英雄永遠的宿命——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

13.音樂中的歷險——裡姆斯基·柯薩科夫《一千零一夜》

14.面對命運的挑戰——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15.東籬把酒的夢幻——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

16.永恆的樂章:愛——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

夏昆:我眼裡沒有差生,成績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不懂美

和學生一起沉浸在光與影的世界

夏昆:我眼裡沒有差生,成績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不懂美


電影鑑賞課

到了高二,人教版語文教材通常會有一個戲劇單元,為了輔助教學,我和其他老師一樣,也會給學生放映《雷雨》、《茶館》等電影。每到這時,往往就是學生的節日。這時候我在想,有那麼多好看的電影,為什麼不能選擇一些讓孩子們欣賞呢?於是我開設了電影鑑賞課。一部好電影不亞於一本好書,好的電影能夠改變人的一生,而要鑑賞一部好電影,同樣需要有較高的審美水準和相關知識。

我精選了十餘部中外優秀電影,利用班會、晚自習時間給學生放映,並在觀影后以討論會或週記的方式對電影進行探討。於是便出現了這樣的情景:晚自習,整幢教學樓的孩子都跋涉在書山題海中,我們的教室卻關著燈,老師和學生一起沉浸在光與影的世界裡。

整個2012至2013學年,我們的電影課持續進行著,一本由我和學生共同創作的“電影書”也隨著電影課的開展而生長著。2013至2014學年上學期,《教室裡的電影院》終於出版了。這是國內第一本在高中階段系統開設電影課的專著,內容包括開設電影課的緣起,電影課的開設方法、選片原則、觀影準備、觀影過程。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在每部電影觀看之後學生們寫的數十篇影評。

蘇珊·桑塔格說:“電影既是藝術,也是生活……電影的誕生是個奇蹟,奇在現實竟能如此奇妙地瞬間再現。電影的全部就是在努力使這種神奇感永存和再生。”我願意和我的學生一起體驗這無與倫比的神奇。

 

電影鑑賞課目錄

1.愛——永恆的主題:《天堂裡遇見的五個人》、《為黛西小姐開車》、《剪刀手愛德華》

2.藝術驚鴻:《畢加索的奇異旅程》、《海上鋼琴師》

3.艱難時世:《三峽好人》、《活著》

4.另眼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浪潮》

5.別具一格的結構:《羅拉快跑》、《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暴雨將至》

6.自由與救贖:《賓虛》、《勇敢的心》、《肖申克的救贖》

7.尊嚴:《護送錢斯》

夏昆:我眼裡沒有差生,成績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不懂美

給學生舞臺,他們就可以創造奇蹟

夏昆:我眼裡沒有差生,成績可以不出色,但不能不懂美


詩詞鑑賞課

我知道,對美的嚮往與追求是人與生俱來的,但是,在考試、分數的掌控下,許多原本美好的事物被異化了,變得令人生厭,比如詩詞。

圝圝我曾經在《唐詩的江山》後記裡這樣寫道:20年前,我上高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鄭重地拿出了一個嶄新的作業本,用直尺從中間把本子分成兩半,右邊抄宋詞,左邊抄唐詩,抄的第一首詩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我想,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除了課文,詩詞的世界居然如此豐富、如此美麗動人,於是決定我必須擁有一個自己的詩詞世界。

但當我成為老師時,我的學生面對詩詞只剩下一句話:“這個要不要背?”這使我感到一種無奈和淒涼。

我決意和學生一起找回詩詞的本來面目,找回本屬於它的美麗。於是我開設了學生主講詩詞鑑賞課。

剛開始我想,課文學習都經常出錯的學生能夠自信地上臺講解嗎?一個平時成績很差的學生在黑板上寫了一首現代詩,很有水平。講解完了,他說:“今天這首詩我沒有寫作者,因為作者就是我自己。”

那一瞬間,我和同學們都驚呆了,然後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想象不出,這個幾乎每科都掛紅燈的孩子,居然有這樣的靈氣,有這樣的才華。

孩子們的創造力似乎沒有止境。每屆都有那麼幾個學生,第一輪還沒講完就迫不及待地問:“夏老,是不是隻能講詩歌?我能不能講散文?”“夏老,我很喜歡這篇古文,能不能給同學們介紹?”……

幾乎對所有的請求,我的回答都是一句話:當然可以。

於是,就有學生把幾首詩放在一起做比較閱讀;有學生給大家開設了“泰戈爾詩歌講座”、“日本俳句講座”、“客家話講座”、“自由與民主講座”;還有的刻光碟、做PPT,全方位進行介紹……

於是,詩歌鑑賞課演變成了“百家講壇”。

我利用每節課開始的5到10分鐘,讓學生事先選擇詩詞進行閱讀分析,然後抄寫到黑板上講給大家,之後我進行點評,並對學生抄寫、分析詩詞時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以免以訛傳訛。這對教師人文素養的要求是極高的,需要教師有豐富的詩詞儲備,逼著我課下惡補詩詞。

如果說,20年前用作業本抄寫詩詞是我寫作《唐詩的江山》的緣起,那麼,給學生開設詩詞鑑賞課就是寫作的直接觸發。2007年,《唐詩的江山》問世。那時,我真切地理解了“教學相長”的含義。

詩歌鑑賞剛剛開始的時候,我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的,主要是想學生多接觸詩歌,為高考的詩歌鑑賞以及作文做準備,可是現在,我的想法已經有了一些變化:人生如果有美的東西相伴,不管這美的是音樂還是詩歌,是繪畫還是舞蹈,那麼,人生都會因此而更精彩。當畢業以後的學生回憶高中的時候,能夠想起那麼多美麗和溫馨的瞬間,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