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隨母姓,是否“大逆不道”

曾經在一個聚會上,一位母親與我們講述了她的婚姻,現在她已經生了頭胎,準備接下來要二胎,可在二胎的姓氏問題上和丈夫起了爭執。本想著頭胎是男孩,已經隨夫家姓;如果二胎是女兒的話,想隨自己姓。可這個想法剛剛告訴丈夫,丈夫就加以斥責,似乎這個想法就不應該有,有了就是大逆不道,由於雙方都不讓步,丈夫竟也毫不客氣直言,如果她再如此執拗的話,二胎問題就暫且擱置。這個問題雖不是很普遍,但有過這樣想法的人卻也不在少數,姓氏真的如此重要,以至於讓雙方僵持不下,甚至影響兩人長久的感情嗎?


子隨母姓,是否“大逆不道”

為此在閒暇之餘,我詢問過很多相似的寶媽,她們竟全都這樣想過,但基本上都不了了之,婆家在這個事情上,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甚至覺得是女人太過矯情,沒事找事?尤其是男孩代表著整個家族,跟著母親姓似乎非常的不合常規,男孩帶著正統的夫家骨血,跟母親姓真是無稽之談,甚至就是“大逆不道”!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已經不可改變。

那我們就追溯到古代去看看,到底有沒有實實在在的依據作為支撐點。

古時候,姓氏對於家庭來說,特別重要,有史料記載,婦女嫁入夫家,婦隨夫姓,顧名思義,就是婦女結婚後改隨夫姓。在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這是傳統的風俗習慣。在中國古代,婦女結婚後也會將丈夫的姓氏加在自己的姓氏之前,如今,香港地區仍保留了這一習俗。在日本,由於傳統的習慣。加上《民法典》的規定“夫妻雙方必須同姓”,大部分夫妻雙方都是隨夫姓。但婦冠夫姓,也不強制,只是隨自願罷了,但仍然出現了以王氏,李氏,田氏來命名的習慣,古代男子的地位極高,男子在外謀生來養活家裡人,男子是家裡的頂樑柱,因此更有話語權,再加上當時的婚姻觀是一夫多妻制,孩子隨父親姓更符合當時的習慣,而男子作為血脈的象徵,帶著家族的偉大使命,代表著家族的榮辱興衰,因此在姓氏上,大家覺得跟著父親姓,就是特別合乎情理的,但實際的制度卻無從考察。


而現在婚姻制度的完善,女性對於愛情有了重新的定義,而對孩子姓氏也不再被過去的習慣束縛,也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法律也在這方面也是尊重彼此的意願,原則上隨父姓隨母姓都是可以的。

更多的時候,只要我們雙方願意,就是不違背常理的,所以沒有說的大逆不道,因為姓氏本就不能代表什麼,雙方的感情最為重要,只要感情深了。他跟誰姓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時候我們考慮的是用姓氏來約束別人,報復別人,感情的問題不可能通過姓氏來解決,就像趙本山與宋丹丹的小品中當中所說的,那也只不過是個人名,代表不了實實在在的意義。

所以我們在開頭所講的,關於姓氏,丈夫也不應該有那麼大的意見, 頭胎既然已經跟你姓了,二胎跟她姓,滿足她這個小要求又有何不可呢?畢竟任何時候感情才是最主要的!

子隨母姓,是否“大逆不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