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地方財政要開源節流並重

原標題:疫情衝擊下,收支矛盾突出,專家建議—— 地方財政要開源節流並重

一季度,地方收入降幅低於中央,主要是因為部分地區多渠道盤活國有資產,非稅收入增加,並非由於涉企收費增加。

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並通過實施提高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組合拳”,將大大提高地方財力,從而兜牢民生底線。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一季度經濟運行產生了較大沖擊,地方財政收入同比下降較多。近年來,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本來就比較突出,疫情衝擊更是產生新的壓力。這一局面如何應對和化解?

統計顯示,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984億元,同比下降14.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157億元,同比下降16.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24827億元,同比下降12.3%。

值得關注的是,平時中央財政收入增速一般高於地方,今年一季度地方收入降幅低於中央4.2個百分點。“受疫情影響,地方財政收入面臨形勢比較嚴峻。但其一季度下降幅度沒有超過預期,而且地方收入迴旋餘地較大,收入增長點多,不用過度擔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向記者表示。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表示,全國財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疫情導致稅基減少,以及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業紓困和復工復產採取減免稅、緩稅等措施;鞏固減稅降費成效,增值稅翹尾減收效果持續釋放;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繳納入庫的稅收收入同比減少。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稅收和非稅收入組成。非稅收入很容易被等同為“收費”,實際上並非如此。非稅收入是由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收益等多方面構成。地方收入降幅低於中央,主要是因為部分地區多渠道盤活國有資產,非稅收入增加。

統計顯示,一季度,地方非稅收入增長3.1%,其中,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分別增長14.5%、1.1倍,合計拉高地方非稅收入增長6.5個百分點。同時,持續減輕企業負擔,涉企收費繼續下降,包含教育費附加在內的專項收入下降5.7%,行政事業性收費下降11.5%。

上述數據表明,非稅收入增長不是由於涉企收費增加,而是國有資源資產收入增加所致。

目前,各地稅收收入較大幅度下降,財政收支平衡壓力進一步加大,一些地方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面臨較大壓力。雖然一季度地方財政支出同比下降7%,但降幅顯然小於收入降幅,仍然顯示出收支矛盾。而且一些領域支出偏緩,是由於受疫情影響相關活動取消或延後。隨著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正常,這些支出將會恢復。

地方財政如何應對收支矛盾?保民生怎樣才能不受影響?對此,一是靠現有的制度保障,即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二是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中央財政在去年四季度已提前下達轉移支付6.1萬億元基礎上,今年以來預撥均衡性轉移支付700億元、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406億元,增強地方財政經費保障能力。同時下達了部分中央基建投資、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等方面的資金。

同時,中央要求“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在財政政策方面明確了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這些政策“組合拳”的實施,將大大提高地方財力。

比如,在赤字率方面,2019年安排全國財政赤字27600億元,赤字率2.8%,其中地方財政赤字9300億元,通過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彌補。“今年提高全國財政赤字率,地方財政赤字也將一定幅度增加規模,以保障地方支出。”白景明說。

除了通過發行一般債券彌補赤字,地方政府還可以發行專項債券。去年底以來,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0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18480億元,包括一般債券5580億元、專項債券12900億元。

截至4月15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5691億元,佔提前下達額度的85%。備受關注的是,財政部將在近期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白景明認為,增加專項債額度和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能夠對投資、經濟有力拉動,稅收增長有了更好的基礎,形成經濟發展和稅收增長的良性循環。

地方除了開源,還應節流。“加強預算管理是化解財政收支矛盾的基本途徑,地方要量入為出,特別是調整支出標準結構,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白景明強調。

隨著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平穩,以及一系列更大力度宏觀政策實施,財政收入將回歸正常,民生底線將更加牢固。(記者 曾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