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文/大萌媽媽

大家都知道的李玫瑾教授,其實她的本質工作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從事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

她的育兒觀念是很有一套的,當然,對於她的育兒理念,很多家庭也是非常受用的。李教授說:孩子的成長是分階段的,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應該是分階段的。一般來說,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或者行為問題都是在12-18歲左右。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有研究表明:這個階段出現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大多來源於孩子12歲之前的影響,並且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孩子的成長需要“脫敏”,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曾在一次節目的訪談中,主持人問了李教授很多家長們都想問的問題,比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之後,性格就會變得偏執、激動,甚至還會有輕生的念頭,這要怎麼辦?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李玫瑾教授說:聰明的家長,會在矛盾激發之前給孩子找個臺階下,而智慧的家長,是懂得在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前,就在他們心裡埋下規矩的種子。孩子的成長需要“脫敏”,家長不要再本該“立規矩”的年齡,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脫敏”指的是讓孩子可以擁有更加堅強的內心,將來有能力去承受負面的影響,同時能抵禦精神上的壓力。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6歲之前,是“立規矩”的黃金期

李玫瑾教授曾說: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金子。因為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父母的話有的時候就像是“聖旨”一樣,同時這個時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期,他們正處於性格養成的初始階段。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還記得之前網上熱議的那段“跳橋”的視頻嗎?17歲男孩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口角,遭到了媽媽的批評,在媽媽開車帶他回家的途中,毅然決然的跳橋身亡了。

這就是典型的,孩子叛逆期的事故,在孩子叛逆階段,荷爾蒙分泌是旺盛的,所以性格容易偏執、激動,極有可能做出衝動的事情,也很容易和家長髮生衝突,產生輕生的念頭,最後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讓孩子對你產生敬畏,才是家長應該做的事

這樣的悲劇很有可能就是源於,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立下相應的規矩,沒有培養成堅強的性格導致的。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國有很多老話,比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無規矩不成方圓”等等,這些都是老一輩人的經驗之談,他們也時時刻刻的在提醒我們,應該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給他們立下相應的規矩。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之前在看《爸爸去哪兒》的時候,覺得李小鵬和她的女兒奧利,相處就像是朋友一樣,女兒對爸爸沒有尊敬,但是當爸爸嚴肅起來的時候,女兒還是會聽話的。我們要知道,立規矩並不是為了苛責孩子,而是想讓他們未來可以更順利。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可怕的兩歲”

2歲之前的孩子是沒有規矩意識的,因為他們缺乏理解能力,一般都是父母說什麼,他們做什麼,所以這個時候即便立規矩了也是不起作用的。

2歲以後的孩子開始進入規則敏感期了,他們會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的判斷能力,會進入第一個獨立期;“可怕的兩歲”正是孩子在說“我長大了”的信號,這個時期家長就要開始給孩子立規矩了。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對此李玫瑾教授還舉了兩個例子:3-4歲的孩子和家長鬧無非就是撒潑打滾;但是14、5歲的孩子可能會離家出走甚至輕生。

對孩子的教育,源自於生活的點點滴滴

  • 1. 凡事都要有規矩,犯錯就應該接受懲罰

孩子之所以為一再的挑戰你的權威,是因為你沒有給他建立清晰的規則意識和界限,孩子犯錯了就應該接受懲罰,不可以逃避。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 2. 規矩就是規矩,不能妥協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讓他感受到家長的愛,但是規矩意識也要強調,家長不能隨意妥協。

  • 3. 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

要想孩子做的好,首先家長自己就要做到,否則你就是沒有權利指責孩子的。只會讓孩子感到不服氣、不公平。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對孩子的教育要趁早,黃金期就是3-6歲的時候,不但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還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良行為,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引導方式是尤為重要的,很多新手爸媽都是沒有經驗的,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去教育孩子,這個時候不妨藉助書籍的力量。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推薦給你們這套我一直在看的書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正面管教》、《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好性格讓孩子受益終生》、《好父母不吼不叫》。

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和孩子做朋友

20年育兒經驗的家庭教育專家總結出的5本貼近生活的真實案例,有效幫助解決孩子的:自私、孤僻、敏感、專橫、厭學等等一系類問題。讓你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423頭條知識節#

#母嬰好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