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我唯一见到飞机,转一圈就走:双方为何不用空军

一缕硝烟10

2月16日,82无坐炮连主力依旧在离白石岩不远的“菠萝地”待命,已经是第五天了。

大战在即,没有电影中那种喝酒誓师壮行,也没有战友间的挥泪道别,只有晚饭后召开的班排长紧急会议。

对越作战,我唯一见到飞机,转一圈就走:双方为何不用空军

对越作战,我唯一见到飞机,转一圈就走:双方为何不用空军

连长传达军委作战命令之后,指导员宣读总政下发的“政治纪律”,具体内容记不太全,大致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差不多: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服从命令;不准抢窃和私藏财物;不准虐待俘虏,对受伤的俘虏给予人道主义救治并及时送交后方处理;不准侮辱妇女;爱护越南人民群众的一草一木,保护越南群众的生命财产;查明越军阵亡者的姓名番号,妥善掩埋尸体;不丢一个伤员,不丢一个烈士……每项纪律条款的后面,还明确规定了违反纪律应受到的处罚和执行纪律的权限。

接着,按照政治处的要求,我全文传达了我国的“最强烈抗议”,随后通报新华社将在明天公开发表的声明:“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与安全。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

毫无悬念,自卫还击的第一仗将在明天打响,久等的战斗序幕正在开启,干部战士的情绪燃烧起来,各班动员会传出的表决心声此起彼伏:“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无坐炮连的连威,让祖国人民放心!”

我离开炊事班路过一排,战士们已表态完毕,三班长冷建树正在作总结:“大伙儿说得都挺好,俺也表个态。打起来,俺肯定冲在最前边,你们都跟着俺,谁要是敢往后缩,可别怪俺老冷不讲交情。俺说到做到,谁怕死谁就不是爹娘养的!”满口胶东腔配上典型的“冷氏”语言,我身后的张开祥忍不住笑出声来。

对越作战,我唯一见到飞机,转一圈就走:双方为何不用空军

越语战场喊话十句。参加对越作战的老兵,都背过这十句话

到班排转了一圈,感触颇多。面对生死,弟兄们的豪迈劲儿是从哪儿来的?其实已有答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应急”,中国军人惯有的血性开始在这个新连队涌动!

听完我的汇报,指导员老周平淡地说:“还不错,连队的士气起来了!”

我们都明白,燃情的年代加上军人的血性,正在形成这个新建连队的魂魄,战争打的就是这种魂魄。

各班动员会开得差不多了,我喊上张开祥,再次到各排逐个检查姓名和血型标注情况,回来后也把自己帽子里的名字与血型重新描了一遍。

对越作战,我唯一见到飞机,转一圈就走:双方为何不用空军

从2月13日上午开始,二排在芭蕉林的潜伏已经第五天了,战士们依旧蹲守在距大桥不远的土坎后,瞄准镜里的十字线牢牢套住了对面的火力点。

如果不打仗,这地方可谓绝美的观光之地:藤条河水清澈见底,梯田绕山不见边际,路边木棉含苞待放,半坡竹林苍翠欲滴。

只是,这种时候谁也没有心思观光,草丛里、密林中、掩体内,千百双眼睛全都死死盯着对面,枪口炮口已瞄准巴南棍和向上延伸的658高地。

对面高地死气沉沉,一个人影也见不到,似乎连只飞鸟都没有,平静得不能再平静了,怎么也看不出大战在即。藤条河水依旧不紧不慢地流淌,那发大桥红白相间的栏杆格外醒目。这座中越友谊之桥,曾经承载过多少运往对面的援助物资?今天,108米的大桥却将成为双方拼夺的战略要点。

边界这东西真的很怪,几步就可跨过去的细细水流,竟然能把两个国家截然分开。说截然分开,其实也就是近一年半载的事。“同志加兄弟”的年代,南北岸虽然分属两国,边民却通婚通商自由往来,装满援助物资的汽车昼夜不停地驶过那发大桥。桥两边的军人都是朋友,

巴南棍公安屯的士兵经常到桥北蹭饭吃,如果中国边防连的营区演电影,炊事班必须多下几斤米,对面公安屯的弟兄肯定在晚饭前溜达过来,桥北自然有人准备碗筷,多年约定俗成

……

对越作战,我唯一见到飞机,转一圈就走:双方为何不用空军

1979年2月17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时间节点,狂妄一时的东南亚小霸终于看到:中国人的忍耐到了极限,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之战,在云南和广西一千多公里的陆路边境全线打响。

6时40分,随着副连长王登科一声令下,二排的3门无坐炮终于怒吼了,颗颗破甲弹准确命中既定目标。随后,10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从头上呼啸而过,巴南棍方向各制高点顿时笼罩在硝烟之中。

第一轮火力急袭并没对敌人造成太大威胁,炮弹尚未落地,早有准备的巴南棍之敌迅速躲进工事,抱着中国制造的各种武器,准备对付昔日的“同志加兄弟”。

不过,我们82无坐炮连只有二排的3门火炮投入战斗,主力依然在“菠萝地”附近待命。

炮火急袭大约半小时,两架飞机在头上转了一圈,既无空战也没有轰炸,这是在前沿唯一见到的飞机。据说,打响后每天都有中国空军的飞机在步兵头上巡航,而对方飞机则根本没动。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双方空军为何按兵不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不解,倒是有各种版本的说法:有的说,越军飞行员都是中国教官培养出来的,当局怕他们起飞后就不回去了;也有人说,越南人自己一架飞机也生产不出来,损失一架就少一架,不到万不得已实在舍不得;还有人说,短兵相接的战线犬牙交错,咱们的飞机怕误炸自己人不敢投弹。不知哪种说法更有根据,双方高层自有考量。

对越作战,我唯一见到飞机,转一圈就走:双方为何不用空军

为威慑和防备越军“狗急跳墙”,我军空军在边境配置了航空兵部队,云南边境机场停放歼-6战机

在那发地区的进攻方向中,二排的炮阵地距离对面最近,巴南棍守敌吃到的第一颗炮弹,大概就是无坐炮的破甲弹。凭借直射火炮优势,标定五天的目标全部变成弹着点,颗颗炮弹准确命中桥头堡和521高地的火力点,忙里抽闲还瞄准公安屯的营房干了几发。

边防14团的突击分队借助炮火掩护迅速突破那发大桥,开始强攻巴南棍。战斗打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团依然没接到出击命令,无坐炮连主力虽然离开“菠萝地”向前挪动几公里,却仍窝在路边的山凹里。不仅我们连,全团两千多号人马全都静悄悄地在等待。

边防14团隶属于云南省军区,长期驻守金平,这次作战临时划归11军指挥,任务是突破那发大桥,攻占巴南棍,夺取658高地,在越军第一道防线撕开口子,为92团沿公路快速挺进开辟通道。据说,口子撕开后,我们团二营的一个步兵连将搭乘坦克,直插纵深20多公里的金竹钟。

说起搭乘坦克,我不由想起老乡邢艳荣。

老邢在五连当指导员,我俩三天不见就想得慌。那天,我们连组织负重越野,途中恰与五连相遇,老邢正在组织步兵搭乘坦克训练。

对越作战,我唯一见到飞机,转一圈就走:双方为何不用空军

步兵搭乘坦克

与往常一样,见面先逗两句才入正题:“五连牛啊!听说你老邢准备坐着坦克往里开,好安逸!”

听到我的风凉话,老邢鼻子都气歪了:“快别提那倒霉坦克!那破玩意儿,在上面站都站不稳,团里让我们带着背包带,站不住就把人捆在坦克上。你等着瞧吧,整不好就捆在上边给人家当活靶子!”

……

(未完待续)

对越作战,我唯一见到飞机,转一圈就走:双方为何不用空军

【作者简介】

许向斌,河北唐山人,1970年参军,历任指导员、副教导员。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连队立集体一等功;1984年参加“两山”作战,所率营的二连获“者阴山钢刀连”荣誉称号。1986年转业。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