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程師被列入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已開展具體工作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出建議要加快人工智能應用型人才體系建設。近日,教育部針對“關於加快人工智能應用型人才體系建設的建議”的問題進行了答覆!

AI工程師被列入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已開展具體工作

教育部官網回覆截圖

一、關於“建議”

人工智能連續第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從前兩年的“加快研發和轉化”、“加強研發應用”,到今年明確提出“深化研發應用”,人工智能已進入規模化應用的增長期,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在今年兩會上,他提出建議要加快人工智能應用型人才體系建設:

1、教育部聯合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啟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課題研究,研析人才缺口和培養方案。

具體可圍繞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究、產業應用開發、應用成果落地等環節,分析研究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和培養方案,探討利用人工智能的產業服務人才和產業技術工人的培育,推動人工智能人才生態培養體系的建設。

2、教育部聯合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和相關高校共同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

一方面,建設人工智能實驗資源,包括人工智能實驗超腦、軟件平臺與實驗資源、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產品、實驗空間建設等,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讓師生可第一時間掌握、接觸最新的行業資源;另一方面健全培養過程,將人工智能行業核心技術最新發展、行業應用最新需求引入培養過程,完善教學實踐內容和實驗體系,具體可構建雙線學習場景,即線上平臺教學、線下應用實踐。

整體上,在“學”方面滿足人工智能應用型工程師的培養需求,在“產”方面滿足輕量級人工智能的產品研發需求,在“研”方面滿足師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需求,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培養人工智能應用型工程師。

3、教育部建立產學研用的培養新模式,完善“AI+X”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一方面,強化技能培訓和開發,破解人工智能時代推廣應用的節點性難題,結合實用場景培育行業技能人才和技術工人,引導有技術能力、人工智能素養和行業專業知識的人才進行應用開發和創新;另一方面,聯合產業鏈企業,與高校及產業園區,結合人工智能+行業實際,打造項目應用與產、學研對接,打造面向市場化的課程設計和“雙師”模式,實現專業課程的有效開發、技術及專家經驗的及時分享、實踐開發與企業項目的無縫對接。

二、關於“答覆”

近年來,教育部等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和應用推廣,打通人才短缺壁壘。

已開展的相關工作

1、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通過開設本科以及職業教育的相關專業來進行AI人才的培養。

2019年,在35所高校佈設了首批人工智能專業點。此外,還有13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本科專業共布點1082個,相比2018年增加86%,形成了一批“人工智能+X”複合特色專業。

高職教育方面,從2015年開始共開設了將近10個AI相關專業。2018年,全國共有971所學校開設有2277個相關專業點,共招生18.47萬人。

2、加強人工智能學科建設。

針對人工智能學科的問題解決,佈局優化以及支持,研究AI人才的培養方向以及評估機制等。

為精準擴大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規模,2019年教育部確定人工智能為新增重點支持領域,納入“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共安排29所高校博士生專項招生計劃增量180人,並要求高校按不低於1:1配套支持積極實施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國家急需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計劃,為國家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貯備戰略人才。

3、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領域新工科建設。
圍繞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課程體系構建、教學資源建設、師資培訓、實踐能力提升等開展工作。

4、深化人工智能領域產學合作協同育人。

以產業(各大互聯網企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

5、推進人工智能融合應用與培訓。

主動發現及扶持培育AI應用帶頭企業,促進人工智能的應用和技能型人才培養。

6、加快人工智能領域在線開放課程建設。

建設人工智能在線開放課程、視頻公開課和資源共享課,課程可供學生和社會大眾在線學習,推動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建設和知識普及。

7、積極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創業賽事。

會同多個部委聯合舉辦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鼓勵高等學校在校生或畢業5年以內的畢業生參賽,培育基於互聯網新時代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新模式。

下一步的工作考慮

1、教育部將繼續加大對人工智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

  • 支持有條件的院校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
  • 完善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
  • 精準擴大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專業研究生及以上高層次人才培養規模。

2、工信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做好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重點領域人才培養工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加快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建設綜合性人工智能相關行業賽事平臺;
  • 積極組織實施人工智能培訓項目;
  • 加快產業工人網上學習平臺建設力度。

3、全國工商聯負責落實人工智能國家戰略重點工作。

  • 加強調查研究;
  • 支持民營企業加強人工智能人才隊伍建設;
  • 推動民營企業參與高校人工智能平臺建設。

三、為什麼國家不遺餘力地進行AI人才培養?

從發展質量來看,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還遠未達到十分樂觀的地步。中國的優勢領域主要體現應用方面,而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領域,如硬件和算法上,力量依然十分薄弱,這使得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不夠牢固。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缺乏頂尖人才,與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差距還十分明顯。

從參與主體來看,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知識生產能力亟待提升。科研機構和大學是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知識生產的主要力量。相比國外領先企業,中國企業作為一個群體的技術表現還比較遜色,在人工智能專利申請上落後於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即使是被公認為人工智能巨頭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等企業,在人才、論文和專利方面也還沒有突出的表現,而它們的美國對手IBM、微軟、谷歌等企業在每項指標的全球企業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從人才現狀來看,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仍然較大。據工信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在2016年透露的數據,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萬人,而領英2017年發佈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一季度,美國人工智能領域專業人才數量超過85萬人,而中國這個和數字剛剛超過5萬。這其中,最大的缺口在於“金字塔”底座面向產業行業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AI人才的培養不僅僅國家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的關鍵,更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實現整體降本增效的關鍵。落後就要捱打,這是祖先給我們的教訓。AI作為未來科技的主要方向,大力發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

四、你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入門AI?

根據教育部的答覆內容,小編給各位想入門人工智能的同學總結了以下幾個途徑!

1、選讀AI相關專業

這種方法適合高中畢業或者大學在讀學生,通過高考選擇有AI相關專業的高校,或者在校選修相關專業。目前已經有35家高校獲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高職就更多了。

AI工程師被列入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已開展具體工作

對零基礎而言,這是一條不錯的途徑,因為學校有非常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能幫助學生從0開始學習,不斷地深入學習AI知識。但學習時間較長,需要3~4年,甚至更長時間(讀研/博),可能等你學完了,發現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不再巨大。

2、自學

自學需要學習者擁有非常強的自學能力,同時是計算機科學或者數學等工科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熟悉某種程序語言。那麼你就可以很快入門人工智能了。
但是,自學人工智能的難度比較高,沒有一個體系的學習內容,而且缺乏項目實戰訓練,只能自己在網上找學習資料,學習效果難以保障。可能等你學完了,發現還是不能熟練地運用在開發和項目中。

3、參加培訓

參加機構的培訓是大多數在職IT人員,剛畢業想獲得更大提升或者想轉型AI工程師的人的選擇。因為高校的人工智能專業開設時間很晚,很多人沒來得及學習相關知識就已經畢業了,所以他們需要這種途徑來讓自己快速入門人工智能。

但是在選擇培訓機構時,也要注意不要掉進坑裡:很多培訓機構都會利用各種藉口坑人,等你真正學的時候發現都是教基礎的Python,真正涉及人工智能的內容非常少。更有甚者,講師都不是專業的,隨便找來的講師糊弄你!

所以,大家在選擇培訓機構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如果你想快速入門人工智能,你可以選擇維識教育科技聯合一維弦打造的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應用技術認證工程師課程。

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應用技術認證工程師課程體系由清華大學,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學,北理工等多所頂尖高校著名教授指導編寫,再由頂級人工智能企業實戰講師親授。

AI工程師被列入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已開展具體工作

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應用技術認證工程師課程內容以“項目式教學法”進行編排設計,所有課程將圍繞真實項目展開,包括知識準備、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價等各個環節都由學員自主完成,強調培訓的實戰性和真實性,充分提升學員的實踐教學能力。

AI工程師被列入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已開展具體工作

左一:通用型智能機器人;右一:智能機器人機械手臂;右二:六足仿生機器人;右三:移動機器人底盤。

武漢維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立於“武漢·中國光谷”,公司以工業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為主要載體,專注於智能工程技術領域的多維教育,已建立完善詳盡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及智能製造工程專業整體解決方案,旨在推動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工程領域的知識科普和專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