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知名服裝品牌被假冒 檢察官對企業進行"售後回訪"

正義網寧波4月21日電(記者蔡俊傑 通訊員朱亦忻 丁學坤)早在清末民初,浙江省寧波市的“紅幫裁縫”就遠近聞名,而現在,服裝產業更是寧波市的一大名片。寧波市某知名服裝品牌年銷售額近百億,不僅是本地民營企業中的佼佼者,更常駐電商平臺熱門銷售榜單。日前,浙江省第一批“雄鷹行動”培育企業名單公佈,該公司就位列其中。品牌是一年比一年火,麻煩事卻也跟著來了:市面上假冒、仿版商品屢屢出現,企業生產銷售難免受到負面影響。2019年6月,寧波某時尚股份有限公司發現其品牌被江蘇省某小區內的服裝店假冒銷售,警方接到報案後前往當地將嫌疑人胡某抓獲,並查獲假冒該品牌服裝6000餘件、商標2600餘枚,後另一嫌疑人周某到寧波市自首。2019年底,胡某、周某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一案移送至寧波市海曙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庭前先賠償 挽損要趁早 

審查起訴過程中,有個不小的“工程”讓檢察官犯了難:兩名嫌疑人已經銷贓的1萬餘元可以通過賬單流水印證,但現場查獲的6100多件還未出售的服飾中,有大衣、T恤、褲子、連衣裙、毛衣等等,款式共有數十種。經鑑別,這批服飾並非出自寧波某時尚股份有限公司的設計,均為假貨。這批服飾的貨值如何鑑定,受害企業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海曙區檢察院對本案證據進行了嚴格審查,廣泛考證類案貨值鑑定標準,並與受害企業積極溝通,最終認定貨值15萬餘元。

由於兩名嫌疑人為情侶關係,胡某怕牽連男友,在最初的筆錄中對周某隻字不提,對銷售價格和獲利情況的供述更是含糊其辭,多次出現前後矛盾。檢察官針對兩名嫌疑人的心理特點展開了訊問,並進行了大量的釋法說理工作,最終兩名嫌疑人自願認罪認罰。為使企業能夠儘早挽回損失,檢察官對寧波某時尚股份有限公司和胡某、周某開展了民事和解工作,最終達成了和解協議,兩名嫌疑人在起訴前賠償了受害企業經濟損失人民幣十萬元,並取得了諒解。

經海曙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適用簡易程序開庭審理了胡某、周某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一案。近日,法院採納了檢察院的量刑建議,以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兩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

 檢察院也做“售後回訪” 

“大企業也有知識產權的維權困境。”寧波某時尚股份有限公司法務部門負責人這樣告訴檢察官。

為了更好打擊侵犯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犯罪,維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海曙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來到了寧波某時尚股份有限公司總部,面對面聽取企業對檢察機關打擊侵害知識產權犯罪、護航民營企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檢察官瞭解情況後發現,絕大多數假冒產品材質工藝均不合格,有些甚至不仿冒款式,只給衣服“貼牌”。當大批仿冒產品流向市場,不知情的消費者購買後必然會發現質量問題,這樣一來,便讓企業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大企業有力維權,卻也囿於成本、回報不確定而無法面面俱到;小企業有心維權,但也因為成本問題而力不從心。

這是該公司第一起在海曙區審查起訴的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對於受害企業而言,案件在本地起訴,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溝通時也方便了不少。“製假地大多不在省內,調查核實需要派人前往當地,不僅要來回奔波,還要防止遭遇危險,每年都要支出一筆維權費用,賠償也要自己去談。”法務部門負責人說道,“這次不一樣,公安機關把人抓到本地,檢察官做了調解,起訴也是在本地,一切都順利了很多。維權成本降低,就是最大的實在。”

護航民企還有招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企業的核心利益。民營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不少,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司法保護,也是檢察機關護航民企、服務發展的職責。2018年,海曙區檢察院建立了檢察官包聯鎮(鄉)街道普法制度,每個鎮、鄉、街道配置1-2名聯絡檢察官,並在全省率先推出“菜單式”普法服務。該院的普法菜單設有企業風險防範模塊,只要打電話“點菜”,檢察官就會送法進本地企業、產業園區。

同時,海曙區檢察院還將服務民營企業與加強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結合起來,定期開展走訪民營企業人大代表活動。該院領導、員額檢察官到生產一線詳細瞭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麵臨的需求困難,聽取人大代表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檢察機關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這次回訪讓我們看到了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今後我們會針對知識產權領域的最新法律法規與民營企業多溝通交流,這也是這次走訪中收到的建議。”承辦檢察官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