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裡橫”,出門又膽小,請父母給他們適應環境的時間,莫急

平常我們都聽到身邊人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很多人都說睡不了陌生床,輾轉反側無法入眠,其實就是不習慣突然呆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在他的潛意識當中,有太多的不確實性,內心不踏實,沒有安全感。

小孩子也是一樣,家是伴他成長的地方,每一寸一毫都非常的熟悉、安逸,他可以自己作主,可以為所欲為。可在外面,面對的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小朋友。新奇的遊戲雖然好玩,但同時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影響,會不會有人傷害到自己?小朋友們喜歡我嗎?他們拒絕了自己會怎麼辦?其實就是內心忐忑,缺乏安全感。所以一定要父母跟著參加他才能融入。

我的小外甥三歲半,在家裡會和幾兩個小表哥玩得很投機,甚至遇到有不如意的地方還會向兩個大哥動手,而一旦到外面了,就變了個人似的,膽怯,別的小朋友玩得很開心,他就遠遠的看著,或者非得要他媽媽參與進來。

孩子“窩裡橫”,出門又膽小,請父母給他們適應環境的時間,莫急

一、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出門後都比在家裡顯得“膽小”。孩子的這種表現是正常的,父母沒必要花大力氣去改變這點

父母希望孩子出去活潑、愛叫人,這樣能有更多的人喜歡他。但如果父母過分要求孩子,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甚至都不願意出門。父母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見到熟悉的人父母主動打招呼,孩子在沒有任何外在壓力的時候,自然就會放鬆下來,也會開口叫人。

二、孩子在外面膽小不活躍,是有原因的。

1、陌生環境給他造成一種不安全感

孩子對外部的環境比成人要敏感的多,他們是靠直覺來判斷的。當他感覺到不夠安全時,就會躲到父母身後或緊靠在父母身邊。他們到了陌生的環境,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細觀察,然後根據自己察覺到的東西來決定下一步怎麼行動。這是人的本能,孩子的天性會讓他對周圍的環境有著一定的警惕性,等對環境慢慢熟悉和適應了,他才能逐漸放開。這個過程本身並沒有錯。所以父母不需要去“破”他。

反觀有一些父母,剛到一個新的環境,在對周圍都一無所知的時候,就開始表現自己,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才是不妥的。

孩子“窩裡橫”,出門又膽小,請父母給他們適應環境的時間,莫急

2.社交敏感期時沒有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那麼,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後事業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難。

在兒童進入社交敏感期之後,就會在社交的時候沉默寡言,無論家長採取什麼方法,孩子就是不願意與人交往,而在家裡的時候,就表現得一切正常。如果孩子進入了社交敏感期,家長們的做法是很重要的,不能因為心急就批評、責怪孩子,否則就會讓孩子更加沉默。

孩子膽小,大多數家長根據“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並鼓勵孩子與年齡大一些且膽子大的夥伴交往,但對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結果反而不妙。在與比自己強大的同伴接觸中,他們變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長切勿一廂情願把孩子往優秀的群體中趕,“正負得負,負負得正”的情況,在教育中也會是屢見不鮮的。所以,最好就是為孩子選擇一個性格開朗、身體壯實、年齡比你孩子小一些、其家長待人熱情大方的小夥伴,讓孩子經常與小夥伴在一起玩耍。這樣的小夥伴容易與年齡稍大但膽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樣,而且小夥伴的家長待人熱情大方,保證了孩子去玩時,大人不會干涉。

孩子“窩裡橫”,出門又膽小,請父母給他們適應環境的時間,莫急

三、怎樣鍛鍊孩子呢?

1.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為。

朋友家的兒子六歲,也是出門膽子小,但是他很喜歡消防員,每次看到消防員有關的就特別興奮。於是朋友就帶去遊樂場玩攀巖,開始的時候也是害怕,不敢,朋友就鼓勵他:消防員叔叔攀巖可是很厲害的。你想不想像消防員叔叔那樣呀?這招比什麼樣的威逼利誘都奏效,既鍛鍊了膽量也鍛鍊了身體。

孩子“窩裡橫”,出門又膽小,請父母給他們適應環境的時間,莫急

2.放手磨鍊孩子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鍊。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比如,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很多媽媽是打心底不樂意的,一是玩完沙子容易帶回家,不好弄乾淨,再就是清洗衣服真的不輕鬆,所以大多時候都是禁止孩子玩。父母應努力不去幹涉他怎麼玩,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

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3.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

孩子班級裡搞活動的時候,有個小男孩做遊戲很溜,別的家長都在誇孩子,唯獨他媽媽對此嗤之以鼻:只要是玩無師自通,學習一塌糊塗。孩子頓時像被戳漏氣的氣球,沒有了玩遊戲的熱情,之後就老老實做在一旁,失落的樣子很讓人心疼。

孩子“窩裡橫”,出門又膽小,請父母給他們適應環境的時間,莫急

類似這樣的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如果小男孩的媽媽能看到孩子玩遊戲時候的閃光點,大加讚許,小男孩只會越玩越好,父母再趁機引導到學習上,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四、結束語:如果孩子平時在家表現的很活潑,表達也很好,就說明他具備這些能力。父母沒有必要急於讓孩子在外面也表現的一樣。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孩子更多的適應環境的時間,給予他更多的理解。

愛,不是隻有在孩子表現符合我們期望的時候才發生,更多的時候是從我們接納他的那一刻開始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