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都市区,金华到底有没有能力给义乌设区?

这里简单的解释下两个名词:金义都市区,泛指浙中城市群概念,是以金华和义乌中心大都市双子城发展概念,其中不仅仅包括金华和义乌,还包括周边县市,比如靠近义乌的浦江,东阳,靠近金华的兰溪,永康,武义等。

而金义都市新区,则是金华政府在靠近义乌城市西边所设置的一块发展区域,按照新区的范围来看,包括金东区的孝顺,鞋塘和傅村以及义乌的佛堂和义亭等地,但目前真正发展的,则是金东区所辖的两镇一办!

从总体的指数来看,金义都市新区的微信指数远远高于金义都市区,甚至造成了碾压之势。紫色线在2月21日突然变高,则是浙江省政府当天发布了浙江未来4大都市区发展规划所致。即便在金义都市新区环比指数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远高于金义都市区。

这里面所能反应的,一方面是投资指数,一方面则是对金义都市新区的期望值!

② 谈到金华与义乌,你会想到什么?

金华是属于悲催的上一级行政管理单位。早在兰溪时代(金华分属两个时代,当然是我个人认为的:兰溪时代与义乌时代),就有大大兰溪县,小小金华府的说法。到义乌时代,又是强县弱市状态。

我朋友圈里也有金华土著,甚至就是他们自己,也有很多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比如坐公交车这事。义乌和金华都有各自的公交系统,每天都在讲着双城融合,结果是,连个简单的公交卡都无法统一,各自使用各自的。义乌相对而言,在公共出行的支付上,会相对包容,至少支持支付宝,而金华的BRT只有两种方式,要么金华行APP,要么就是现金支付,这让人的确很难理解。于是,金华土著说:难怪别人说,中国的义乌,世界的横店,浙江的金华。就是金华的城市管理水平,眼睛永远只盯着金华这一块地,结果就导致了发展总是慢半拍。在城市竞争激烈的今天,往往是一步慢导致步步慢。

甚至我看过三土城市笔记,在三土的城市笔记中,三土就毫不客气的指出,哪些不配呆在长三角的城市,就有金华。当然,他所指的是整个金华地区,不单单指金华市本级。他是以GDP论成败的,当然,这有一定的说服力,我不否认,不然民众们也不会对每年发布的城市GDP排行榜投入诸多兴趣。我想说一点,其它地方我不熟悉,但金华的各个县区市的GDP并不是其真实实力,真实实力可能比这个要强太多。

总之,只要市本级比较弱,想要被下面所辖的县高看一眼,本质上有点难。虽则还是在一个锅里吃饭。市本级不强,说话总是不太有底气。正如我一直在局部中表述的:钱是人胆,有明目张胆之功效。人没钱就没底气,何况是弱市与强县。

③ 义乌到底会不会被设区?

常看到有人在网上讨论一个话题:金华到底能不能将义乌设区?有一种说法是,轨道交通开通之日,就是义乌的设区之时。这是想的有点多,见本文的最后一章,当然,那也只是个人观点。

依我有限的常识来看,这似乎不大可能。毕竟,从目前的政策层面来看,浙江省实行的是11+1模式,这个1就是义乌。虽则,义乌仍然是金华的代管县,但事实上也就是行政上代管,浙江政府所赋予义乌的权限跟普通地级城市没多大区别。

在金华设区的问题上,首先我想讲,要不要设,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设区一定有必要,市本级要做大,单纯的两个区,你发挥的空间和延展的空间有限,至少从体量上来看,不具备竞争力;

其次,既然要设,到底设哪个?民间来看,有两种说法,优选义乌,其次是兰溪。但说实话,要将义乌设区,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体量跟不上,民间不同意,关键是胃口没那么大。反倒是兰溪,倒很有可能,一来婺城和兰溪已经连起来了,二来兰溪的经济也没那么抢眼。无论是从民间还是从经济都有设区的可能性。从未来发展金华—义乌都市区的角度,肯定是着眼点在东,也就是义乌方向,但问题在于,金华的摊子太大了,有金西开发区、金华山开发区,多湖商务区、金东新城,再加上新的的金义都市新区,光是这个摊子想要建设好都要脱好几层皮。何况,金华市本级的经济能力也确实有限。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些选择未必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优的。比如金华如果有设区的打算,义乌是好,但付出的代价会更大,毕竟人家不愿意,强扭的瓜不甜。按照上面所推测的,省政府所发布的金义都市区建设规划,义乌可是重要支撑,双子城少一城?至少金华目前的实力,担负不起都市区建设的重任吧!而兰溪,却容易的多,从做大的角度看,兰溪也是适合的。至于金义都市新区,就交给时间,集中精力发展新区,有些事就水到渠成了。饭,总要一口一口吃,事,也要一件一件做。在能力范围内将其发挥到最大,已经是成功了。说了一大堆,其实就一句话:让你的实力配的上你的野心。这一段,我明着说是否设区,设谁为区?其实是在说发展,发展的路径不会是直线,正如我在另外一篇文章所说:貌似是直线最近,但真正的成长是曲线最先到达。

④金义都市新区:是城市发展的一步高招

从整体来讲,当年决定设置金义都市新区是一步绝对的好棋。为什么说是一步好棋?是要站在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的。城市的未来发展,一定是融合做大,做大才能做强,这是对城市而言的,它跟企业不一样,企业在管理上业务上如果没有支撑的话,当管理能力较弱,而管理半径较长,则往往会进入沼泽地带。而城市是,越大越强,才越有竞争力,才能更加吸引人。耀眼,明面上是经济,本质是人口和基于人口基数所产生的商业繁荣和模式创新。换言之,是基于人口规模而产生的商业创新力。

从地图上来看,金义都市新区这块地方,也是适合于建城的地方,毕竟,夹在义乌和金华的中间地带,地形平坦,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实验区,也为其未来城市发展,打开了政策之门。

⑤金义都市新区:义乌人不待见,金华人不喜欢,反倒是义乌的外地人对新区热情

金义都市新区这个地方,相距义乌和金华,各20公里,当然,这是报道中宣传的,据我个人经常开车从义乌回新区的经验来看。从义乌妇保设置导航到家,是18.7公里,也就是不到20公里,但去金华就相对较远。当然,总体来讲,这个宣传也不算失实,毕竟差不多,而且各人所居住的地方不一样,导致导航公里数自然会有变化。

对一个不算一二线的城市而言,20公里是一个比较远的距离,尤其是离义乌和金华都这么远的情况下,这都算是郊区的郊区。

义乌人不待见,是因为金义都市新区用了“义”字,这个“义”字一下子拉近了义乌与都市新区的距离。我2004年大学毕业就到了义乌,说实话,说到金华,总是有一种很遥远的距离,这种距离不是单纯的现实距离,而是心理距离。而这个“义”字一用,就感觉好像离义乌特别近。在金义都市新区出现以前,我个人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定居在新区,按我的理解和套路,要么换一个城市,要么继续观望。当这个“义”字出现以后,帮我下了决心。

义乌人不待见的直接原因就是,金义都市新区跟义乌其实还真没什么关系,但领导的英明就在于,设置这么一个新区,还在靠近义乌的地方,还用“义乌”的“义”字做招牌,这一下子就感觉不会特别远。所以,义乌人就特别反感,感觉金义都市新区就跟一根针管一样,一下子扎进来使劲吸血,你还没说,效果还的确如此。

义乌人不待见的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这种新区设置在你旁边,是有野心的,尤其是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比如撤市设区,这到大可不必这么恐慌,后面我会解释。

人都有一种天然的本土性的乡土情结,毕竟,义乌发展这么多年,发展的也还算不错,就这么被人设了区,那自然心有不甘,不管政府怎么考虑,民众会这么认为。其实说句很实在的话,设区这事跟民众有什么关系?即便是换了谁来做领导,你该办工厂办工厂,该上班上班,钱又不会少一分。唯一的可能就是心里不爽。

一要实惠,二要发展,奔着发展的越来越好的目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个大的运营策略。能满足要实惠和要发展的目标,对老百姓是最为实惠的。

金华人不喜欢,就是金义都市新区离金华太远,毕竟,老派城市的老派人,在市里生活习惯了,谁会甘愿来新区过苦日子。而且,按照公众号微观察的说法,金华市本级目前一城九府的状态,这金义新区能不能搞起来还是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新区配套不完善,对新区发展没信心。结果就是金华人也不太看好这个地。

可你别忘了,金义都市新区的目标人群,还真不在金华。这一点可以从金义新区来购房的群体就能看得清楚。就连房产广告,也都是在义乌使劲打,在金华市区打广告的为数不多。从目前的整体来看,绝大多数的购房者就来自义乌的外来人口,这些人在义乌创业,工作。但再怎么努力,没有一个家,心总会稳不下来。现在的新区,刚好可以满足有套房子的小愿望,为什么不呢?

至于说到金义都市新区的购买需求有多旺,销售情况怎么样?各位完全可以关注下,房产销售数据,在金华市本级的房产销售统计中,金义新区,常年占据第一位就能说明问题。一切都可以作假,在房管局的备案和成交套数是没法作假的。

我一直都说,我不劝人买房。不过,如果是刚需,还是可以考虑的。正如我在很多篇文章中表达的,哪有那么多诗与远方,你孩子读不了你书,上不了学的时候,你的诗与远方瞬间就崩了。

⑥金义都市新区未来发展前景怎样?

就在我准备撰写此文的时候,我在我的微博上写了这个标题,后来我发现有读者问我:金义都市新区未来发展前景怎样?

说实话,我不知道,凡是预期的东西都有变数。锅不揭开,菜不品尝,你肯定不知道饭菜熟了没有。

一个地方有没有希望和未来,要问下自己的内心,你有没有觉得信心?你有信心,它便发展的起来,你若没信心,它自然发展不了。当越来越多的人有信心,这希望就会大一些。

金义都市新区能否起的来,更多的是取决于义乌的态度的,尤其是义乌外地人的态度。毕竟,真正的买单人是义乌的外地人。再加上义乌政府与金华政府的规划与建设力度。义乌虽则是代管县,但地域区分这种事情,还是有点的。人在竞争,企业在竞争,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有竞争。当年的金华领导搞了这么个新区,其实是很有眼光的。绝对的运营高手,尤其是把用户琢磨的比较透彻。

如果说金义都市新区,还想要进一步的吸纳人口,目前除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房子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好配套,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对生活配套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诸如,医院,商业中心,学校等这些基础配套。金义都市新区里面的所谓金东第二人民医院,说实话,连义乌的街道医院都不如,至少从建筑面积,配套设置等来看。而学校这几年似乎也紧张的不行。外地人为什么到这里买房子定居,说直接点,还是教育资源,虽则孝顺二小也在建设,但毕竟是慢了。这才刚刚开始,第一批的小区也才交付而已,后面还有中天、新城、三盛、红星、东方万古、君华水岸、金尊华府...大大小小的小区,一旦交付,上学的人,至少比现在翻好几倍,谁来给他们解决?

如果还不能确定,我想大家可以看看目前新区聚集的人。尤其是晚上的灯光和夜市,与早年的义乌是不是很相似?在已交付的小区,是不是有很多人在忙着装修?再不济,也看看四海大道上行驶的私家车。我记得2012年,我在深圳的大学同学初次来金义新区做项目,期间,几个同学还相约着吃了一顿饭,就在义乌。可惜那会我未意识到,这个地方即将开发,他们公司就是做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的。车行驶在今天的金港大道上,周围一片荒凉,时间推进到2017年上半年,四海大道上还是没有多少车,仅仅过了一年,设计时速80码的快速路,在上下班高峰期,也就照着40码在跑。你能感知到这种变化吗?而且,目前,四海大道上哪天不堵车?实在不能理解,那就回到本文的第一段,看看微信指数,你就能理解了。

在《大秦帝国黑色裂变》中,商鞅在大盘灭国棋中说过一句话:但有高位,岂无实地。从双城融合的角度,从城市的发展角度来看,金义都市区,本身下的就是一盘大棋,你理解了棋盘,也就理解了未来。甚至,从刚需的角度来理解,我想,它应该有希望!

⑦金义都市区:对金华和义乌既是选择题,最终还是填空题

义乌离开金华,做不大,金华离开义乌,很难过。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我上面所言,城市只有大,才能强,才有竞争力。当彼此关上门打鸡毛蒜皮的蝇头小利,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2月21日的浙江四大都市区建设规划已经表明了上层的态度,那就是义乌和金华各自发展,相向融合。是金义都市区的双子城。不然,它不可能叫金义都市区,而是叫金华都市区了。一字之差,意义就相距甚远了。这也就意味着,从政策层面,从发展规划层面,其实是已经定好基调了。义乌虽然不是家长,但也要担负起家长的某些重任。义乌要承担与周边县市的融合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与金华融合,而金华同样的被赋予周边融合,比如武义,兰溪。所以,从设区的角度,兰溪倒有可能,而且是越早越好。而且,从经济的角度,想要吃下义乌,愿望是好的,实力不允许。

既是相向发展,加快融合,双城的各自任务和分工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义乌加快与东阳与浦江的融合。而金华则是兰溪,武义,向东向义乌方向发展。换言之,金义都市区,最终是融合,但融合需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填空题,作为一个城市群,你得连起来才能叫城市群,彼此那么远,怎么看也不太像都市区!

所以,这两座双子城,压力都很大,相比而言,义乌的压力会小一点,毕竟,义乌和东阳已经联起来了,义浦融合也正在加速,义西南建设也提上日程了,比如佛堂双江湖大学城项目,在内部就是加快加大义西南的建设力度。不过,义乌政府的动作一向很快(比如轨道交通建设,金义东轨道交通,义乌是较晚开工的城市,但目前的进度来看,好像又是最快的,说什么时候完成,就什么时候完成),没什么可担心的。反倒是金华,压力就大了太多,从金华市区出来走快速路,两边还是连绵的空地,过了塘雅,才能感觉又像一座城市了,这有点尴尬。距离长且宽,得砸不少钱,虽则金华这几年在招商和基建上投入了不少,但毕竟财力还是有限。尤其是,在城市的建设上,金华好像永远在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花活,发展政策总是飘忽不定。还有一点,金华再怎么说,也算是个家长,兼顾的东西往往比义乌要多,这就更是一个难题所在。所以,重点在金华的运营水平。什么时候把空白填满了,什么时候,金义都市区就建成了。既然要做大城市,就得有个大城市的样。不能总是弹丸小城!

总之,建设金义都市区,对金华和义乌而言,既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选择的本质是两个城市到底该怎么相向发展与融合,是心往一处使还是各打小算盘?各打小算盘,只会两败俱伤,对两座城市的未来竞争都没有好处,所以,共画同心圆,变得不止是口号。即便选择携手发展,这填空题才是大写的尴尬,这么多空白,是需要用钱砸的,总不能贴满规划图吧!

文章的最后,我想再说一句:也别总是问我,金义都市新区未来怎么样,能发展起来吗?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历史潮流,总是滚滚向前,既然城市要发展,必然会走这一步,只是多长时间的问题?而且,我们必须注意,金义都市区,要发展的话,这个所谓的金义都市新区,是绕不过去的区块。何况,从当前的道路规划而言,金义都市新区,离义乌还是近一点。对一个在义乌工作,学习,生活的人而言,如果选不起义乌,金义新区,还算是一个比较靠谱的选择。

而如果再问我要不要在这里买房,我也不敢告诉你答案,毕竟,你亏了,我也赔不起,你赚了,也不会分我钱!而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来这里,人,总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到什么和适合要到什么?而且,从长远来看,发展来看,这几年的发展也有目共睹,也别总是看着它不好的一面,能做到今天这个样子,也实属不易,这一点,得为新区政府的努力点个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