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期吉利汽車熱衷於三缸發動機,不怕銷量受影響嗎?

吉利汽車量產車如下:

  • 帝豪系列
  • 繽瑞
  • 繽越
  • 星越
  • 博越博瑞

這五大系列量產車的水平如何呢?客觀分析這一問題的答案應為:帝豪與博系列曾經很不錯。比如在2010年前後幾乎所有自主品牌都轉型主攻SUV,在這一節點的吉利卻反其道主攻轎車領域;面對幾乎是被讓出來的市場空間,設計感、技術水平以及配置品控都不錯的帝豪EC7成為了“當紅炸子雞”,在持續了超十年後仍舊可以保證熱銷,但是產品定位有很大變化。

為什麼近期吉利汽車熱衷於三缸發動機,不怕銷量受影響嗎?


初期的帝豪EC7定位消費級緊湊型轎車,在當時的產品定位綜合可支配平均收入而言是不低的。然而隨著產品技術水平並沒有明顯的提升,結果導致了價格一步步的下探。今天的新款帝豪已經是入門級的低價代步車了,不過在這一階段也推出了更優秀的產品,比如B級車博瑞。這臺車初期裝備的4G18T系列1.8T直噴增壓機技術有絕對領先優勢,6AT變速箱的表現也算可圈可點,接棒帝豪EC7幾乎是必然的了。

為什麼近期吉利汽車熱衷於三缸發動機,不怕銷量受影響嗎?


博系列除博瑞以外還有博越,在帝豪與博瑞為吉利打下紮實的用戶基礎後,博越的推出也是順水推舟的獲得認可。這臺車的兩大總成與博瑞相同,平臺雖然有些逆向元素但也足夠穩定,配合但是看來比較激進的設計——熱銷也是必然的結果。吉利在一臺臺車陸續走線銷榜TOP10之後,用戶基數也是越來越龐大,這就會造成一種錯覺:不論產品品質究竟如何,大多數人都選擇那就是對的,這是合資品牌汽車成功的模式,也是可以走向產品簡配降級的開始。

為什麼近期吉利汽車熱衷於三缸發動機,不怕銷量受影響嗎?


L3發動機的噩夢

上述五個系列的吉利量產車,目前除了定位入門級的帝豪轎車以外,剩下的所有量產車都開始了“三缸化”。其裝備的1.5T直列三缸發動機並不比任何一家競品的L3優秀,運行中機體的不穩定只能通過機腳膠減振緩解;然而機腳膠的減震能力必然會越來越差,因其橡膠塊會自然老化;所以此類並沒有什麼吸引力可言,曾經風靡過一段時間只是因為匹配的車輛符合主流消費層級。

為什麼近期吉利汽車熱衷於三缸發動機,不怕銷量受影響嗎?


三缸發動機火爆的階段是天津大發、夏利、QQ、F0、奧拓等微車主導市場的階段,這些車能夠被普遍認可只是因為價格低,說白了就是符合當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而已。在消費升級的速度越來越快的當下,極少數車企再次推出三缸機則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一組氣缸同步減少的有活塞、連桿、曲軸部分結構、高壓線、火花塞、噴油嘴等等,這比任何方式的簡配都更見成效。

為什麼近期吉利汽車熱衷於三缸發動機,不怕銷量受影響嗎?


三缸發動機的水平確實是很差,尤其是在同價位有四缸動力汽車可選的前提下,這種機器則會被凸顯的更差。然而吉利汽車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利用消費者從眾或盲目的消費心態,這些三缸車仍舊能夠熱銷。但是不論車輛的銷量如何都不宜給出好評,難道熱銷的朗逸寶來帕薩特、軒逸雷凌卡羅拉之流也能給出好評嗎?相信有些職業操守的車評人是不應該這麼做的,所以吉利汽車是否在技術層面黔驢技窮不需要討論,其膨脹的表現是不能否認的。

為什麼近期吉利汽車熱衷於三缸發動機,不怕銷量受影響嗎?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吉利汽車也不令人看好,電機依靠精進動力、電控依靠聯合電子、電池屬於CATL品牌集群,電驅核心技術似乎沒有掌握什麼。至於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又是以LG化學為技術基礎,然而縱觀全球新能源車企,有幾家用韓國的三星LG或者日本的松下鎳鈷鋁呢?優秀的動力電池工廠基本都在國內了,所以吉利在全新領域似乎也沒有很大的潛力。所以這一品牌的銷量後期還是可能會很高,但品牌定位充其量是大眾豐田的水平。

為什麼近期吉利汽車熱衷於三缸發動機,不怕銷量受影響嗎?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