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的羊倌周紅克

脫貧路上的羊倌周紅克

——禹州市文殊鎮下白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周紅克脫貧先進事蹟

春風和煦,陽光明媚。4月13日,我們一行三人驅車奔至位於文殊鎮政府西北3.5公里處的下白村,去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周紅克,瞭解他是如何減貧增收走上致富路的。

下白村緊臨紙坊水庫,村莊西面是山,東面是嶺,在山與嶺之間的呈南北走向的低窪區域,村民依勢在較高平坦處建造了處處房舍,綠樹簇擁,水泥路環繞其間。該村共轄3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全村175戶733人,耕地面積516畝,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戶,26人,其中低保貧困戶6戶23人,因病致貧的2戶7人,因殘致貧的3戶11人,缺勞動力致貧的1戶4人,缺技術致貧的1戶3人。周紅克家屬於因病致貧的低保貧困戶,是2017年11月的脫貧戶。

在村會計主任盧彩敏的帶領下,循著新修的水泥路,邊走邊談著周紅克的一些情況,在一個拐彎的坡底,我們來到了周紅克的家。

不巧的是,周紅克放羊還沒有到家。他的母親說:"等一下,一會兒就回來了。"映入眼簾的是,庭院潔淨,水泥漫地,四間平方左右相對。東房的前臉上安裝有太陽能燈。家裡擺設有條理,屋子裡停放著兩輪的一輛摩托車和一輛電動車。糧食囤有一人多高。村會計主任盧彩敏介紹了這個家庭的一些情況:1組村民周紅克全家3口人,有年邁的母親,抱養的女兒今年都21歲了,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周紅克家主要致貧原因是因殘,戶主周紅克因患有二級殘疾致貧,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太陽能燈是村裡出資400元錢買來安裝的,解決了夜晚照明問題;鎮村兩級"六改一增"推進項目將近4000元,幫助整飭了廁所,增添了生活用品;周紅克家的住房經住建部門鑑定為C級危房,危房改造補助款就有5000元;禹州市扶貧辦為他家硬化了院落……他的母親年近八十歲了,說起話來神態清朗,也在時不時地搭著話:"糧食吃不完,衣服穿不爛,想吃肉了就去集市上割一塊兒,想想比前幾年生活強多了……"

正說話間,看到身材外表壯實、皮膚黑中透紅的周紅克趕著一群羊回來了。在羊群的"咩咩"聲裡,他手執鞭杆動作嫻熟地"指揮"著將羊群趕進了東房後邊的羊圈裡。

脫貧路上的羊倌周紅克

(放羊回來的周紅克)

他來到面前,搬起木凳讓座,說話聲如洪鐘,爽朗朗的。我們說明了來意,便和周紅克交談起來。

幾年前的一天,厄運突降,周紅克猛然間感到身體不適,立即送到醫院經醫生檢查,被確認為腦瘤。這一下子彷彿晴天霹靂,本來並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先是在許昌的一家醫院診治,後來又轉至禹州的醫院。對這當頭一棒的"災難",家裡人為了給他治病,糶了所有的存糧,還得向親朋鄰舍去借錢,治病花去近2萬元。經過緊急救治後,身體壯實的周紅克,卻落下了後遺症,右眼失明,被鑑定為二級殘疾。

突如其來的打擊,曾一度使周紅克的精神崩潰,萬念俱灰。他思慮重重,自己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掙不了錢,沒有經濟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怎麼辦?為治病欠別人的錢何時才能歸還?正在上學的女兒,書還能繼續讀下去嗎?這一連串的問號,恰似重錘,一下一下地沉沉地擊打著他的心!在醫院的病床上,他甚至每每想到此,眼淚就衝溢而出……如果從此一蹶不振,整個家就毀了。在一次的慟哭之後,他鎮定了:再難也不能趴下,要站起來,要堅強,不能倒下,無論如何要撐起這個家!窮,不能紮根!

出院後,周紅克梳理了思路,經全面分析後,重新審視定位,緊密結合自身狀況,從實際出發,決定養羊。他覺得自己發展養殖業是行得通的一條路,能夠讓這個經濟拮据的家庭擺脫貧困,因為他父親在世時,家裡就養過羊。有過養羊的歷史,走這條路,自己多少有點兒經驗,算不上門外漢。於是,他把這種想法告訴了母親。母親聽後欣然支持。

周紅克是個說幹就幹的人。他到村裡的農家書屋借來了養殖方面的書,接著開始勤奮苦讀,矻矻不倦,弄不懂的地方,就不厭其煩地向別人求教。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個月下來,他硬是把關於養殖的厚厚的一本書啃完了。村裡有幾個養羊戶,他常拿自己搞不懂的問題和他們一起探討、問詢。

2016年經村"兩委"評議,確定周紅克一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鼎力幫助下,周紅克如願以償地參加了鎮裡統一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班學習。掌握了養殖技術,周紅克壯了膽,規模擴大了,飼養的羊由原來的2只發展到現在的23只。如今是一群羊,周紅克成了村裡名副其實的羊倌。一年下來,能賣掉十幾只羊,大的一隻值2000多元,小的一隻七八百元、五六百元不等。去年僅賣羊一項收入就有八、九千元。女兒初中畢業後,在禹州市移動公司上班,月工資1500元。2017年底,周紅克主動找到村裡,要求脫貧。他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我雖然殘疾,但不能事事依靠政府。每個人都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實現自身價值。"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個身殘志堅的人。

一說到養羊的技術時,周紅克深有感觸。因為他清楚地知道:養殖要有效益,關鍵在防疫。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他就遇到過這樣頭疼的事情:有一年自己飼羊的羊因發燒痢疾而死掉了3只,都長到半大個子了,挺心疼人的,損失了好幾千元。吃一塹,長一智。養羊得學會觀察。只要發現羊有發燒痢疾的現象,就趕緊給生病的羊注射青黴素或者氨基比林,一天一針,直到病羊痊癒為止。養羊不光是體力活,更重要的是技術活。——這就是他的經驗談。

平時得做好飼料儲備,遇到雨雪天,只能在家裡餵養。儲備的飼料除糧食、麩子外,還得用紅薯秧、花生秧等混合磨碎。要想讓養的羊長膘,不能總喂粉碎的飼料,還得喂糧食麩子一類的食物。喂麩子,羊長膘最快,肉好吃。他家的東屋堆放著裝有飼料的袋子,佔去了半拉空間。——周紅克如數家珍,滔滔不絕……一種自信、幸福洋溢在他的臉龐上。

脫貧路上的羊倌周紅克

(微笑中透著自信的周紅克母子)

庭院西房緊靠窗口南邊牆壁上醒目地貼著周紅克家的"禹州市建檔立卡貧困戶明白欄",上面清楚地寫著:周紅克及其母親2人享受低保,每月210元/人;周紅克本人享受殘疾補貼,每月120元;享受金融扶貧政策,月收益260元;享受糧食補貼、養老保險繳費補貼、醫療保險繳費補貼、電費補貼等相關補助政策……

這一組組數字,不正說明黨的扶貧政策給周紅克一家人帶來了幸福的生活嗎?正是這些脫貧不摘責任、脫貧不摘幫扶等一些相關政策的實施落地,才有力遏制了"懸崖效應"的發生。

走出庭院,只見村莊宅旁、道路邊、山樑上桐花在盛開,宛如淺紫色的雲霞,映襯著青綠的麥田、星散的住宅,還有那送我們出門的周紅克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