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是一項偉大而複雜的工作, 特別是在倡導個性化培養和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孩子的教導和培育更加重視,甚至還出現了像育嬰師這樣的專門職業。打開網絡,各種寶媽育兒經、育兒攻略更是多得數不勝數,隨手在今日頭條APP搜索框內輸入“育兒經驗”,便可以看見許多有關育兒的經驗分享、介紹:
不過,大家又知不知道早在千百年前的宋朝,人們的育兒觀念和方法就已顯得非常成熟和專業?今天,我們便來聊一聊那些隱藏在宋代市民生活中的育兒經驗。
初生嬰兒洗浴
宋朝人民對嬰幼兒的養護很細緻,宋人編撰的《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中的《慎護論》就詳細記載了從小兒出生開始到母乳哺養、四季穿衣、飲食禁忌等事項,這就表明當時人們對嬰兒護理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和方法。
在初生嬰兒的護理中,洗浴一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地方都有著“洗三”的生育習俗,即嬰兒出生3日後要進行一次隆重的洗浴儀式,意在洗淨汙穢,使其消災免難、健康成長。其實“洗三”一俗最早源於唐代,當時的名畫家周昉就曾畫過一幅《麟趾圖》專門描繪宮中嬰兒洗浴的情景。到了宋代以後,這個習俗被人們尤為看重,並廣泛流行開來。
兩宋時的嬰兒洗浴禮俗在民間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流程,並在過程中呈現出另類的熱鬧景象。
《東京夢華錄·育子》載:至滿月則生色及繃繡錢,貴富家金銀犀玉為之,並果子,大展洗兒會。親賓盛集,煎香湯於盆中,下果子彩錢蔥蒜等,用數丈彩繞之,名曰“圍盆”。以釵子攪水,謂之“攪盆”。觀者各撒錢於水中,謂之:“添盆”。盆中棗子直立者,婦人爭取食之,以為生男之徵。浴兒畢,落胎髮,遍謝坐客,抱牙兒入他人房,謂之“移窠”。
洗浴時,將預先煎好的藥湯倒入盆中,下洗兒果、彩錢、蔥蒜等,用數丈色彩繞盆,這一過程叫“圍盆”。親朋好友匯聚一堂為嬰兒祝吉,同時邀請賓客中的長輩用金銀釵攪水,此為“攪盆”。接下來,圍觀賓客將備好的銀錢撒入水中,這叫“添盆” 。若是投下的棗兒在盆中直立不倒的,少婦們便紛紛爭搶著拿來吃,因為這是生男孩的徵兆。為嬰兒洗浴的一般是有經驗的接生婆或者家中尊者,待洗浴完畢,家人則會把嬰兒的胎髮剪下來放入一個小盒子中,然後纏上彩色絲帶,一一向賓客道謝,最後再把小孩抱進姆嬸的房間,這就叫“移窠”。如此繁瑣講究的禮俗一直流傳到今天仍被人們傳承著,這也反映了宋人育兒經驗對後世影響之深遠。
洗兒時,有學識的人家通常會作詩祝賀,北宋文學大家蘇軾就曾作過一首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雖然這是蘇軾借題發揮的一首譏諷憤慨之作,但其中卻也蘊含了為人父母對兒女健康成長的一種殷切希望。
兒童飲食製作
幼兒要有健康強壯的體魄,除了要注意其身體上的護理,日常飲食也應有所講究,宋人在這一點上就十分重視。
王灼在《糖霜譜》中說到糖霜如甘蔗,是消痰止渴、除心煩熱的佳品,時人逐漸認識到這一點,於是城市中便出現了以糖果為最的兒童食品。為了使食品在視覺上形成對兒童的吸引,宋代城市中的兒童糖食多做成“戲劇糖果”的樣式。如《夢梁錄》所載:行嬌惜、宜娘子、鞦韆稠糖葫蘆、火齋郎果子、吹糖麻婆子孩兒、糕粉孩兒鳥獸、像生花朵、風糖餅、十般糖、花花糖、荔枝膏、縮砂糖、五色糖……
除糖食外,城市巷陌街道上還有許多點心小吃叫賣,像豆團、餈糕、麻團、湯糰、水團、湯丸等。其中“水團”這種食物,《本心齋疏食譜》中對其的描述為: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像這樣的食品正是為迎合兒童的生理特點而製作的,從這些精巧的食物製作即可看出宋代社會對幼兒飲食的重視程度。
寓教於樂的兒童遊戲
宋代城市中對兒童培養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寓教於樂,這一觀念也成了當時全社會的共識。這種現象在文化藝術層面的反映就是大量嬰戲圖的出現,據史料記載,宋代見著錄的嬰戲圖作品多達50餘件,宋朝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嬰戲題材畫作的黃金時期。在各式各樣的嬰戲圖中,我們看到既有體育運動 的,如《蕉蔭擊球圖》;也有影戲表演的,如《傀儡嬰戲圖》;還有含教化成分的戲耍,如《子孫和合圖》,圖中三個小兒正在盛滿水的圓盆中作放船之戲,這種船上有樓閣、桅杆的大型鉅艦,屬於當時的科技新產品,這算得上是育兒過程中的科技教育展示了。
除了
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以外,兩宋城市中還有大批兒童玩具出現。據考證,“玩具”一詞產生於宋代,當時的玩具品種空前豐富,製作技巧遠勝於前,開創了中國古代城市兒童玩具鼎盛的新記錄。《武林舊事》載:“若夫兒戲之物,名件甚多,尤不可悉數,如相銀杏、猜糖、吹叫兒、打嬌惜、千千車、輪盤兒。每一事率數十人,各專藉以為衣食之地,皆他處之所無也。”
遊戲、玩具不僅能啟發兒童心智,促使其探索未知世界,還能鍛鍊強健體魄,在育兒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宋代城市兒童商品的繁盛,也印證了宋代城市育兒事業之發展。
幼兒保育理論的形成
嬰幼兒是人一生中最脆弱的時期,需要父母百般呵護、精心養育,宋代社會對幼兒的身體保育非常重視,以至於形成了專門的保育理論。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就是一部論述詳細、匯方豐富的兒童醫學著作,它使人們在幼兒養護的過程中出現毛病時有方可尋,有典可依。除此之外,還有像劉昉的《幼幼新書》,由北宋錢乙的臨證經驗編寫而成的《小兒藥證直訣》等,都是專門的兒科醫書。據統計,有宋一代的兒科醫書多達70餘種,這不僅促成了兒科學的專業化發展,對
幼兒日常養護、身體保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從嬰幼兒日常洗護到飲食製作,再到娛樂遊戲,我們在繁華熱鬧的市民生活中感受到了宋朝民眾對於新生命的重視,也瞭解到了當時較為成熟的育兒經驗。以史為鑑,這些育兒觀念和方法對如今現代社會的育兒方式研究來說仍然具有一定的
指導作用。參考資料:
1、《東京夢華錄》
2、《夢梁錄》
3、《武林舊事》
4、《行走在宋代的城市》
圖片┃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