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今天圈佬我要和大家好好聊一聊“互联网野生文学”

,当然有些我接受无能的,我或许会吐槽上几句。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反复就是复读机最好的体现。

反复在洗脑广告上展现的可谓一览无遗,虽然反复能很好起到一个强调的作用,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同理,但是真的好烦啊。

来,我们来复习一下,最好跟着默念一遍,你会回到被电梯支配的恐惧: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对品牌而言,不断重复品牌或产品核心诉求点的确能起到一定的营销效果,但不可避免的是槽点满天飞。当品牌口号以低质量高频次,在你耳边无限循环,无限,循环环环环.....我只想逃离这个世界。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说起谐音梗,我们都不会陌生。谐音梗是不少品牌文案的常客,也是网友段子里的坐上宾,从文案玩到段子,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谐音梗办不到。


今早我们公司小姐妹就给我分享了一波谐音梗文案,前面的title是“甜甜中带有一丝沙雕”,但是我听完起了一身鸡皮豆豆,对不起,我知道谐音梗好用,但咱能不这么用吗,我只感觉沙雕没有甜。


想带你去吃烤紫薯,然后在你耳边悄悄告诉你“我紫薯(只属)与你”


你好像胖了,没事我可以陪你减肥,明天我们戒荤(结婚)吧


把鸡和稀饭一起炒,这就会得到一碗

炒鸡稀饭泥(超级喜欢你)


忍不住拆开一包辣条,吃到一半更难受了,看了看名字,原来是香坛莲爱辣(想谈恋爱啦)


我说我喜欢李白,陆游气(路由器)坏了,于是我家不能上网了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有些谐音梗用起来感觉一言难尽,但是有些谐音梗就令人瑞思拜(谐音梗警告),之前火到出圈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有网友就把导师名字谐音梗了,匹配上情境还真有点意思。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圈佬想说偶尔使用谐音怡情,过度使用谐音伤身。用的好能博人一笑,用不好可是要扣钱的。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拟人化是互联网文学中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除了称呼拟人化,还会给自己打造一个拟人化形象。比如很多品牌就为了博得大众好感,给自己塑造了一个拟人化的形象。


比如知乎的刘看山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网易的王三三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除此之外,品牌文案也惯用拟人化,比如”三毫米的旅程,一颗好葡萄要走十年。”就采用了这种手法,将葡萄拟人化,使文案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化对内容本身是有推动作用的。但是,那些不过脑子,拿政治话题疫情内容来拟人化却很败好感,比如管

新冠病毒叫“阿冠“,圈佬想问这是什么迷惑行为?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严肃用词娱乐化、贬义内容亲昵化,圈佬认为还是不能太野生。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近些年,互联网造词运动如火如荼。


圈佬把造词分为以下两种:


01约定俗成的:


一般是大家都熟知的,比如腾讯=鹅厂 网易=猪厂 百度=狼厂 爱奇艺=桃厂 阿里巴巴=动物园。


各大品牌之间掐架也会利用到这些“外号”,拿时下最热的爱奇艺和腾讯来说,他们借猕猴桃和烧鹅大战了好几回合。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02我想吐槽的:


近几年广告圈内私域流量、KOC等等新词层不出穷。但是圈佬想知道:为啥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呢?


私域流量不是就微信加好友吗?

私域流量池不就是加了很多好友吗?

社群不就是每个人都能做建个微信群吗?

社群营销基本上就是在微信群打了个广告

KOC不就是微商一样的存在吗?


原版:我用微信加了好友,没多久就加了很多好友,我把这些朋友都拉进一个群,平时聊聊天发发段子,打打广告。没错我是微商!


互联网野生文学版:我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将其打造成为庞大的私域流量池,并转化成为若干社群,平时也能很好地保持社群活跃度,没错,我是我朋友圈里的KOC!


明明能用简单的内容说容易理解的话,偏偏要造一些词让看的人还得百度一下。不过有一说一,理解起来虽然复杂化且意义不大,但是用一个词概括一个专有内容,倒是省了不少力气。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网友们隔一段时间开始集体模仿最近热门段子,这就是仿写。


我印象最深的仿写就是流浪地球的段子,不少品牌和个人都争相模仿: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还有近期刷屏最多的仿写则是:保安日记体、还有王爷王妃体,从普通生活到热点事件都逃不开这两个体。


01 仿写保安日记体: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保安日记体指的是网友们模仿保安在微信群里做工作报告的格式,以“x月x日,天气,今日做了什么…”为原型撰写的流水账日记,如: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除此之外还衍生出青春日记体、舔狗日记体.......


青春日记体: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舔狗日记体: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02 仿写王爷王妃体:


自从王爷王妃体火了之后,不论是小说的推送语、还是产品的推广语,都喜欢进行仿写。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还有结合热点的王爷王妃仿写,也是让圈佬笑了好几天。


青你梗: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瑞幸梗: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仿写本身没有问题,大家模仿保安日记写自己的日记,女王甚至还觉得有些可爱,王爷王妃体结合情境用在推广上也别有一番风味。只不过,很多恐怖、低俗的仿写会给圈佬带来不好的观感,比如: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黄色警告)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虽然是模仿原型但是真的接受无能且不好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上的反语多是友军的钓鱼行为,基本只能靠狗头来识别。就像“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出圈后,评论区里不是心疼jony j就是心疼乃万,只有这个内容像一股泥石流,让我差点举起了刀。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这看上去好像和主流意见是相悖的,但是用你的火眼金睛再仔细看看,

嚯好家伙,原来是友军!


总之,反语就是越阴阳怪气越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最后一定不能忘记加一个狗头,否则刀容易收不回来。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这就是没有加狗头的典型,让人一时分不清,究竟是友军还是敌军?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然而,处处狗头给了圈佬一种抖机灵的感觉,尤其是一些低级且恶俗的内容,加多少个狗头也抵挡不住不礼貌的气质。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互联网多一个缩写,就有一个年轻人偷偷报考老年大学”

作为一个长期冲浪选手,圈佬我总是在吃瓜的第一线,但是一些意义不明的缩写,是我吃瓜路上的绊脚石,交流路上的拦路虎,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特别关注和熟悉自身圈层外的东西,这样真的让人不方便理解。

比如各种“nsdd” “szd” “kswl” ,要不是我的追星姐妹给我科普了一下,我可能就彻底告别饭圈了。还有“xswl”,我觉得还是哈哈哈哈哈哈来得直接省事,因为我有时候真的不懂他说的是吓死我了,还是笑死我了。包括“u1s1”,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他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他,除了面面相觑再无其它。我有一点点不懂,为什么有一说一也要缩写,要当特务吗?


缩写总是能逼得不少年轻人报考老年大学后气急败坏并退学:


互联网野生文学:谐音梗、迷之缩写、仿写,你能看懂多少?


不过,部分缩写也的的确确能带来一点轻松感,比如关你屁事,我要是直接发这四个字一定会被对方打死,“gnps”就显得委婉不那么直接,毕竟他去百度意思的功夫,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写在最后:


互联网野生文学,毫无疑问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我们不排斥互联网野生文学但也不能野生得过火,不管是广告内容,品牌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时俱进一定没错,但与时俱进的同时要学会把握尺度,把互联网野生文学用的恰到好处才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